生态扶贫老年移民的适应性教育

2017-01-17 09:48康红梅李平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4期
关键词:适应性移民老年人

康红梅 李平福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生态扶贫老年移民的适应性教育

康红梅 李平福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生态扶贫;老年移民;适应性教育

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同时为了改善老、穷、边区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扶贫移民工程。搬迁安置,尤其是易地搬迁安置对于每一个移民的人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由于安置地不同于原住地的生活环境、生计资源和人际网络特点,个人在适应能力方面差距明显。生活环境和空间的骤然改变,导致很多移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生活、生计和心理上都无法进入正常的状态。贵州省的生态扶贫移民规模巨大,2012~2015年,全省扶贫生态移民搬迁62.44万人〔1〕。2010年贵州省老年人口系数为8.9%,根据系数推算出老年移民的数量大约为5.6万人。由此可以得知老年移民数量十分可观,因此对生态扶贫老年移民适应性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对贵州省T安置点中老年生态移民调查部分。T安置点共有老年32人,根据研究需要,全部老年人列入访谈对象。

1 生态扶贫老年移民适应性教育的意义

1.1 促进移民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安置意味着移民从一个熟悉的居住环境进入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很多移民产生了生活、工作和心理上的适应问题。有些老年移民在原居地居住了几十年,对原住地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由于搬迁安置在新的地点,很难适应新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产生了陌生感,居住环境的变化产生了不适感,原来人际关系的断裂产生了孤独感。移民中很多留守老人甚至不愿意搬迁到新的居住地,宁愿一个人留守在原住地;即使不得已随同子女搬迁了,也是故土难离,有时候走上一天的路回原居地去看看祖屋,或者回家种植熟悉的土地。这些现象都表明了移民搬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在移民搬迁安置早期,对生态老年移民进行适应性教育,发动专业人士对老年移民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就可以为老年移民搬迁后适应新环境做好准备。在移民安置后,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老年移民之间也可以进行沟通交流,在移民社区中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团队,重构老年移民生活交往圈,可以更好地、尽快地排解老年移民内心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1.2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196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首次提出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重视,并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把其和终身教育概念连在一起,得到强调。从此,各国各地区各政府开始重视起来,都相继把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建构作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指导原则。我国著名学者厉以贤〔2〕对学习型社会下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他指出“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终身学习、学习型组织等为基础的,以保障和实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种信息要求和获得社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国在中共十六大后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有学到”。这意味着一个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无法适应,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继续学习来解决。生态扶贫老年移民在搬迁安置后面临新的环境、空间和人际关系,产生了适应性的需求。对移民老年人进行适应性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题中应有之意。

1.3 增强移民社区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移民社区治理工作离不开移民的社区归属感。要增强移民社区的凝聚力就要尽快促进外来移民的适应和融合。对生态扶贫老年移民的适应性教育能解决老年移民适应性困境,帮助其尽快融入安置地的移民社区,建立一个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稳定的移民社区环境,以此为契机,依靠老年人的社区声望和家庭核心地位来提高移民社区的凝聚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核心,一切为了人民,以人为本的社会。这必然要求社会关心老年移民的适应问题,组织老年进行学习,对老年移民进行适应性教育,提升全体移民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2 生态扶贫老年移民适应性教育的需求现状

2.1 生态扶贫老年移民适应状况简述

2.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生态扶贫老年移民的年龄情况来看,60~65岁的老年人占41%,66~70岁占34%,70岁以上占25%。即主要以低龄老年人为主体,高龄老人所占的的比例较低。从性别的分布来看,本调研中男女比例的分布较为一致,女性老年人的数量略多点。从婚姻状况来看,丧偶的人数占到了31%,离异的占6%。因为家庭是生态移民老年人主要的养老空间,配偶的照顾是家庭养老的主要力量。移民社区应该加强对离异老年人的关注,调查其实际情况并予以帮助。 就文化层次来看,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大多集中在文盲阶段,占到44%。其次是小学文化程度,占到3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2%。这与生态扶贫老年移民大多来自贫困落后地区有关。这些老年人由于原居地生活贫困,缺少教育资源,大部分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不识字或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就收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生态扶贫老年移民的收入情况很低,低于500元以下。这与生态老年移民原居地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连。大多数老年人不识字,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在家种地务农、捡废品。个别有文化的男性老年人也只是出去打点零工,女性老年人出去从事家政、保姆等工作。生态老年移民大多从事非正规的工作,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况。就健康程度来看,调查数据显示,生态老年移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比较差,身体一般和不健康的比例达到68%之多。老年人患风湿、骨质疏松症、肺部感染、胆囊炎等疾病较多,患癌症、半身不遂等病症也逐渐增多。由于长期的体力劳动和生活的贫困,绝大多数移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差。移民老年人不仅要负担自己的生活,很多还要赡养自己的父母、还要通过带孙子、打零工来减轻子女的负担。其生活压力并没有随着年老而减轻。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下,这个群体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社会应该从心理上给予其帮助,与其多交流,多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并免费为其提供常规的身体检查,为其生活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2.1.2 生态扶贫老年移民搬迁后的适应问题 (1)生活和生计适应的情况。从家庭生活来看,由于大部分生态移民家庭的经济收入有限,老年人的生活也不是很富裕。据调查显示,生态扶贫老年移民在家种地种菜、做家务的比例高达56%;在家带幼的占了18%;考虑兼职和打零工的的比例达到了26%。由于我国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国家的养老保障给予老年移民的资助有限,大部分老年人处于永续工作状态,没有退休的概念。劳动贯穿于老年移民全部的人生,可以说生命不息、劳动不止。一旦身体健康状况变差,不能劳动的时候,老年移民的心理压力很大,无能感、无助感、被抛弃感给其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老年移民搬迁后,最迫切的需要是在安置地能继续工作,继续劳动。同时,移民搬迁导致其原来生计方式的改变,安置地社区缺乏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影响了其经济收入。而大多数移民社区给予移民的土地资源有限,给予老年移民再就业的教育几乎没有,这些严重地影响了生态老年移民的经济收入,也给其心理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2)生理和心理的适应情况。从生理适应方面来看,生态扶贫老年移民处于人生的更年期。这个时期人的体力和精力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大,生态老年移民出现器官衰退性变化,尤其是超过70岁的老年人,体力普遍下降,视力下降,智力和反应速度大不如从前。同时,其心、肺、肝等内脏器官也出现衰退现象,很多老年移民表现出更年期的症状,发现情绪波动、心情烦躁、紧张、不合群等现象。如果社会能向他们普及一些正确的生理和医学常识,就能帮助其缓解症状,从心理上减少其疑惑。从心理适应状况来看,由搬迁导致的环境改变,生态老年移民在心理上也表现出不合群、孤独等现象。很多老年人恋旧心理很重,他们经常返回原居地去寻找熟悉感。还有些老人甚至不辞劳苦赶回原居地从事种植和养殖活动。

(3)环境适应情况。对生态老年移民来说,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养生、保健的知识以及能带来经济收入的技术、技能培训。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偏低,社区教育资源有限,大部分老年移民缺少正规的养生知识和保健知识。他们对疾病的看法、对健康的关注大多来自原居地居民之间的互动。移民搬迁后,导致其生存环境的改变,这些老年移民脱离了原来的人际关系网络,移民社区缺乏应对其需要的教育培训,从而影响了其对这方面知识的获得。

2.2 生态扶贫老年移民适应性教育的需求现状

2.2.1 对适应性教育的认识 所谓“适应性教育主要指满足社区或社会成员面对经济发展、社区转型、生活方式变更而产生的智能更新、素质提升需求的教育〔3〕。”据此可以得知,生态老年移民适应性教育指对生态移民中的老年人搬迁后所面临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心理状态变化而产生的适应问题进行指导和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据调查,生态老年移民听说过适应性教育只占2%,对适应性教育内容有兴趣的有53%,另外有45%的人是没有兴趣或是没有听说过。从这些调查可以看出来,移民社区的适应性教育观念还没有形成,使缺乏切实可行的适应性教育培训方案和方法。还有很多移民暂时不知道适应性教育或是对适应性教育不理解。

2.2.2 适应性教育的需求状况

2.2.2.1 对课程内容的要求 据调查可知,生态老年移民的适应性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关于保健教育,需要者占56%。第二是技能培训、家政学习,需要者占32%。第三是旅游、孩童教育等,占12%。调查过程显示,男性对旅游、孩童教育、技能培训的内容关注比较多,而女性更多地关注家政、保健等信息。

2.2.2.2 参与教育的情况 就生态老年移民参与适应性教育动机来看,32%的被调查者看中教育活动的实用性,因为对其生活和身体有帮助。生态老年移民由于自身年龄和身体特点,对自身健康十分关注,也希望学到一些养生和保健的知识。20%的老年移民参与适应性教育的动机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还有20%的被调查者参与学习的动机是为了更好地与邻居相处。由于搬迁导致原来的人际关系网络破解,移民需要重构安置地的人际网络。就老年人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更有利于其消除孤单感。在调查过程中,还有20%的生态老年移民认为生活负担很重,需要经常干活,根本没有时间去参加所谓的学习活动,还有些生态老年移民认为,所安置的社区没有教育所需要的文化设施、课程内容和培训机会。调查结果显示很多移民安置社区缺乏文化设施、也缺乏文化活动的安排,很多移民老人与闲暇时候经常打打纸牌或是麻将,或者是坐在一起闲聊或是一个人在房屋内打盹。其闲暇生活十分的单调和枯燥。

2.2.2.3 可接受的教育形式 从生态老年移民可接受的教育形式来看,26%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接受培训。18%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接受短期的培训,大多数被调查者不喜欢长时间的专门培训,更喜欢舒适自由的短期培训方式。据调查显示,72%的被调查者选择3个月以下的培训,20%的被调查者选择3~6个月的培训项目。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多数生态老年移民并不适合长时间的学习。因为大多数生态老年移民学习的动机是为了更好地打发闲暇时间,并不是为了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选择工作日晚上学习的被调查者占35%,选择周末白天的只占22%,选择周末晚上时间学习的人更少。因为在周末时间里,移民老年人的家人大多在家,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与家人的团聚上,更愿意享受和家人之间的温暖时间。在培训地点上,选择安置点社区培训的占78%,而选择学校和其他地点的占22%。

2.2.2.4 社区已有的教育资源情况 就目前所调查的移民社区来看,几乎所有移民社区都没有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馆。这些老年移民只能去邻村享受这些设施。移民社区缺乏这些教育设施,主要是资金的短缺,从而牵制了老年移民的教育活动的开展。

3 生态扶贫老年移民适应性教育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及路径

3.1 基本内容 对生态老年移民的适应性教育从发展阶段来看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搬迁前的预备型教育。这个阶段主要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如何应对搬迁后生活,对搬迁后可能会发生的种种问题、困境和需求提前进行规划,使老年移民提前有一个心理准备。(2)搬迁后的适应型教育。主要包括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生活、工作、心理等方面的适应困境,核心内容围绕生活适应和生计模式而开展放,实际操作过程中强调一对一地帮助生态老年移民度过适应困境期。(3)适应后期的教育。根据老年人过去的职业经历,开发出一种与老年人实际情况相符的职业类别,提高生态老年移民自主自立,积极参与移民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活动的能力。

3.2 建构路径

3.2.1 以政府为主导。目前,对生态老年移民搬迁后的适应性教育还没有从制度上予以明文规划。对于生态老年移民来说,由于搬迁导致其原居地社会关系网络的解体,在安置地的适应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扰,急需政府高度重视移民的适应性问题,真正做到移民能够搬得出也能住得下,尽快适应安置地的环境、工作和生活。为此,政府要制定相关的适应性教育计划,并纳入基层政府管理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中,为尽快解决生态老年移民的社会适应问题服务。

此外,政府应该培养一支专业队伍从事适应性教育。这些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知识,接受过正规的培训训练,学习过社区教育和管理方面相关知识,能够真正读懂老年移民的心理需求,也应该从事过服务老年人的系列实务性工作。其工作待遇由政府予以保障。同时,这批从事者能够根据生态老年移民的身心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培训计划。如针对男性老年移民侧重于手工艺、新闻阅读、棋类活动课程;针对女性老年移民侧重于舞蹈、养生、烹饪、家政等方面的课程计划。在烹饪方面教会这些老年移民按摩、药膳等养生知识,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2.2 以安置地社区力量为核心。要以安置地社区为核心开展生态老年移民的适应性教育。以移民安置社区所在的基层政府为指导,依靠基层社会的力量筹集资金,完善适应性教育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老年移民提供教育服务。此外,要动员移民安置社区附近的村民积极参与到生态老年移民的适应性教育活动中来,通过帮、扶、带等活动来对生态老年移民进行适应性教育培训。

3.2.3 以民间社团和培训机构的资源为补充。单纯靠基层政府的力量来进行生态老年移民的社会适应性教育还是有限的,可以通过个人投资和募捐,吸引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加盟,借助互利双赢的方式来服务移民社区的适应性教育项目。这种资源利用方式主要是采取服务创收、有偿服务和低价服务等方式。可以通过手工艺技术培训、家政服务培训、健身服务培训等方式,一方面为老年人的生计转型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并为移民老年人的致富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老年人的闲暇生活,促进了生态移民老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社区可以抽取少部分的创业基金作为回报。此外,各个村庄之间和移民社区之间应加强文化交流,共享农村公共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实施,为开展移民老年人适应性教育提供方便。

3.2.4 以老年移民自我的主动参与为前提。决定生态老年移民适应性教育成败的最关键因素还是老年移民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教育培训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内因。因此政府要积极向老年移民做好宣传工作和思想工作,让其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适应性教育从业者应该使老年移民明白,当今社会,物质丰富,追求精神的满足才是人生意义的重要体现,动员老年移民重新评估自我的价值,挖掘自我的潜能,为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我的生活质量和品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适应性教育中去,真正解决老年移民搬迁后的适应难题,让他们感到“搬得舒心、住得开心”。

1 王 娜,李 旭.贵州省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特征分析〔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3):76-80.

2 厉以贤.学习社会的理念和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5):21-5.

3 马启鹏,卢筱媚.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向〔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56-60.

〔2017-02-11修回〕

(编辑 李相军)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No.14ASH010);贵州省教育厅硕士点项目(2016ssd24)

康红梅(1974-),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乡社会学研究。

G777

A

1005-9202(2017)14-362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4.108

猜你喜欢
适应性移民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内陆移民(外二首)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