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小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7-01-17 01:35陈思思鲁燕君毛伟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临安市临安甘薯

陈思思,鲁燕君,毛伟强,丁 兰

(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临安 311300)

临安小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陈思思,鲁燕君,毛伟强,丁 兰

(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临安 311300)

心香小甘薯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新品种,2003年引种临安后,结合临安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特色为主的发展定位,以解决产业发展瓶颈为切入点,得以快速发展。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1 067 hm2,已经成为产值超亿元的农业新兴产业。本文分析临安小甘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小甘薯; 现状; 对策; 临安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高产、稳产、抗旱、耐瘠,集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和生物能源作物于一身,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薯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中排名第 7位,在我国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4位。20世纪70年代以前,甘薯在我国主要作为抗饥荒的杂粮作物进行生产和消费,其面积和产量随着粮食生产的丰歉而起伏不定。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甘薯的营养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甘薯的加工利用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因而甘薯的种植面积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的食物构成中,甘薯因其突出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必定会受到更多现代人的青睐,甘薯作为传统粮食作物也必定会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作物之一。本文以浙江省甘薯发展历史为切入点,着重论述了临安市小甘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临安市小甘薯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1 浙江省甘薯种植历史

浙江省是我国最早引种甘薯的地区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关于种植情况,可见诸其他史籍,李日华《紫桃轩又缀》记载:“蜀僧无边者,贻余一种如萝卜而色紫者,食味甚甘,云此普陀岩下甘薯也,世间奇药,唯山僧野老得尝之,尘埃中何得与耶,愧谢之。”

浙江大面积种植甘薯是在清初,康熙中吴震方说:“甘薯有数种,江浙亦甚多而贱,皆从渔船来者。”说明甘薯已经是比较普遍的食物。不过这也只是对温州、宁波、台州等沿海地区而言,内地种植不普遍。直到乾隆年间以后,由于山区不宜种植稻谷,而甘薯、玉米高产且易种植,能缓解缺粮的矛盾,因此,甘薯种植逐渐在山区发展与推广开来[1]。

20 世纪 80 年代,在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浙江省旱粮生产达到了最辉煌的时期,后随着人民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旱粮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显低微,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种植效益的增加,旱粮生产又出现了新的机遇,旱粮不仅成为浙江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在浙江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甘薯作为旱粮的主导品种,占有较高的比重,2015年全省甘薯面积近6万hm2,占旱粮总面积的13%。

2 临安市甘薯产业发展现状

临安市地处浙江省西北部,西接黄山,东临杭州,属典型的山区县(市),山地资源丰富,境内属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临安市迷你甘薯产业的发展,简单地可用开发历史短、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来概括。2003年,临安市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引进种植了心香小甘薯。在人们十分注重膳食营养的今天,临安小甘薯凭借着优异的品质,被城乡居民端上了餐桌,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茶余饭后的休闲佳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临安继山核桃之后最具知名度的地方特色农产品。2015年全市的小甘薯面积达到1 067 hm2以上,按照目前的行情来看,可望实现1.5亿元产值。

2.1 生产基地三足鼎立

临安小甘薯生产基地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以板桥、锦北为核心的东部基地,天目山、於潜为核心的中部基地,昌化、清凉峰为核心的西部基地3大区块,形成临安市小甘薯生产的“金三角”。加上零星的经作改种、垦造旱地种植,及其他核心区域外发展,全市小甘薯复种面积基本稳定在1 067~1 200 hm2,并以10%的幅度逐年增长。目前,全市从事小甘薯产业的专业合作社(含加工类)有20余家,生产农户上千户,其中0.67 hm2以上种植大户60余家,3.33 hm2以上大户20余户,年收入在5万~50万元;从事产后加工销售的经营主体十余家。

2.2 生产技术逐步规范

通过试验示范形成了本地迷你甘薯标准化栽培模式和双季栽培技术。以合理轮作、平衡施肥、循环利用、物理灭虫为主的无公害生产和高产高效栽培的集成技术为重点,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了小甘薯生产技术规程与商品薯标准,明确了单个重、破损率、畸形率、虫斑率等商品薯的指标;对安全卫生、分级包装、优质优价等方面的指标也有明确的要求。

2.3 销售网络基本健全

建立市内固定销售网点。临安各大农贸市场建有小甘薯批发销售摊位十余家,常年从事小甘薯批发销售工作。

拓宽市外销售渠道。在江浙沪城市建立销售网点200多个,同时直接向周边上百家饭店茶楼提供优质农产品。

与农业观光旅游有机结合。临安旅游资源丰富,大量游客成为本地农产品的消费和宣传大军,进一步提高了临安小甘薯的品牌知名度。

互联网与小甘薯“火花碰撞”。近年来,临安市各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始兴起,自建平台与借力外部平台、网上电商与手机微商、线上与线下共同发展,实现了小甘薯产业的裂变式发展。除京东、阿里巴巴大品牌外,“淘宝”“赶街”“中国电信集采平台”等知名电商也在临安市设立机构,销售临安小甘薯。

2.4 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一直以来,临安市农业部门积极组织薯农参加浙江省及上海市举办的各类农博会及推介会;直接与沪杭等地茶楼、超市对接,邀请记者、客户代表等参观甘薯基地,举办“甘薯文化节”“电视台采风”“乐活广播”等活动,加大媒体宣传报道,把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注册了“天目香薯”“天目山小甘薯”等商标,开通“中国小甘薯网”平台,大力进行网上宣传和营销,加快产品直接进入大都市的步伐。多措并举,着力品牌建设,使得“临安小甘薯”知名度不断提高,名声远扬。

3 发展前景

3.1 气候土地资源优越

农产品讲究地域性,临安独特的山区气候、土壤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临安小甘薯独特的品质。同样是小甘薯,与安徽小番薯,海南小番薯等品牌相比,临安市的天目小甘薯在市场上更具知名度和竞争力,消费者的认可度更高。同时,我市山地资源丰富,可供小甘薯规模发展。据统计,临安市不仅有旱地面积2 000 hm2多,还有较大数量的可间作套种旱杂粮的茶园、果园、竹园、幼林地,加上一些山区的“靠天田”和近年新垦造整理的土地,每年可轮作套种小甘薯的面积至少在1 000~1 333 hm2。

3.2 市场需求旺盛

市场前景广阔是小甘薯生产的优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表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临安的小甘薯,个小型美、耐储存便运输,推出至今十余年来,一直产销两旺,受到市场认可和消费者追捧,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同时,临安市临近上海及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便捷,消费习惯和文化相近,为小甘薯的销售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便捷的电商搭建了产品推向全国的平台。

3.3 产品性状优良

甘薯营养价值丰富,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等多种成分,另含有16种有效氨基酸,具有防病、抗癌、防便秘、减肥、延寿等作用;加之,甘薯病虫危害轻,推广甘薯-水稻轮作模式后,可克服甘薯连作障碍,减轻病虫危害,生产上基本可以做到很少或根本不用农药,是一种安全、少污染的绿色食品[2]。

3.4 经济效益高

小甘薯生产季节短,管理方便,价格稳定,收效快。一般80~90 d 即可收获,临安本地的小甘薯价格一直保持在6~8元·kg-1,产值达到7.5万元·hm-2以上,效益4.5万元·hm-2,产值效益均远远超过一般农作物品种。

4 存在问题

4.1 质量安全意识亟待加强

由于小甘薯产业近年来一直处于发展顺境,供不应求,种植户愁种不愁销,以致没有从偏于追求数量的传统观念中跳出来,对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还认识不足;电商更是因为货缺市场,形成“蹲田头、守路口”的抢购态势,自然就有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容易滋生重产量轻质量的隐患,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4.2 品种退化初显,病害不可轻视

心香迷你甘薯作为临安当家品种已经多年,长期自繁自种,品种退化严重,品质、风味、形状等内外性状均有趋劣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早年种薯种苗紧张,民间引种的杂乱无序,导致检疫性病害甘薯茎腐病小范围发生,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影响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制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应该联系社会实际,在教学中通过引进社会中的热点、焦点内容,丰富课堂内容,当然,这不能脱离教材课本。学生在了解国情和国内外大事的同时,也逐渐明白了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必须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觉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只是讲一些大道理,这些道理与现实生活完全相悖,学生会认为教师所教内容都是空话,这就会造成学生不愿意接受所学内容,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组织学生踊跃发言,谈谈自己的观点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教师再根据筛选和分析,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5 发展对策

临安小甘薯产业发展尽管走过了一个快速而稳定的增长期,已成长为产值超亿元的农业新兴产业,但是还应结合临安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特色为主的发展定位,以解决产业发展瓶颈为切入点,未雨绸缪,思考发展对策。

总体来讲,应从政策驱动、挖潜扩面、产业延伸、品牌建设4个方面切入,抓好4个关键环节,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临安小甘薯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着力点。

5.1 整合一个政策,激发产业发展后劲

整合现有关于支持农业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形成一个配套政策向发展旱粮(小甘薯)产业倾斜。一是把解决季节性抛荒、冬闲田抛荒的一些补助政策,以及垦造土地后续管理的补助政策整合起来,重点支持规模化特色旱粮(小甘薯)基地、高产示范方的发展建设;二是针对农田资源紧张的现状,研究通过乡镇土地流转平台,加大鼓励轮作、间作套种和季节性转包的政策扶持力度;三是加大“三新”技术的示范、试验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

5.2 转化“两地”利用,打造规模生产基地

充分挖掘新垦造土地和退化的老竹(笋)桑园地资源,结合土壤改良、地力提升项目转化利用,打造建设小甘薯规模生产新基地,提高轮作或复种指数,稳定市域内小甘薯生产面积。这既是稳定产业基础的重要途径,又将是支撑“本土化”地方品牌创建的重要手段。通过此举也可逐步破解新垦造土地垦了变荒,流于失管,土壤流失、生态破坏严重之僵局。

5.3 做深“三篇”文章,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注重适度规模发展,培育块状经济,有的放矢地结合旅游景点、农家乐发展的重点区域,通过倾斜政策扶植产业区块形成;二是进一步规范产品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商品薯质量标准、等级标准,针砭时弊,严格加强市场监管,尤其是加强电子商务渠道的管理;三是探讨深加工途径,深度开发产品,在注重特色,提升现有传统甘薯枣、甘薯粉条的基础上,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发深加工的精细产品,延伸产业链条,达到增产又增效。

5.4 抓好“四个关键”环节,提升品牌效应

通过多部门的协作,开展贯穿全产业链的齐抓共管。抓好产前主推品种的提纯复壮,建立种苗资源圃,推广脱毒种薯,确保品种稳定、品质提升;搞好新品种的引繁,示范试验,做好更新换代工作。抓好产中农业投入品的严格管理,强化监管,推广安全用药技术及其生物药肥品种;注重病虫监测,特别是疫病的防控。抓好产后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的建立,探索建设农产品追溯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合作社或工商户介入产后收储服务,调节市场,周年供应。抓好线上营销平台管理,做好“天目香薯”“天目山小甘薯”品牌的宣传和维护,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3]。

[1] 郭松义. 番薯在浙江的引种和推广[J]. 浙江学刊,1986(3):45-49.

[2] 陆国权.浙江省甘薯生产和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浙江农业科学,1997(3):105-108.

[3] 毛伟强.临安迷你甘薯栽培技术及产业发展思路[G]//中国特色作物产业发展研究.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11.

(责任编辑:张才德)

2016-11-26

陈思思(1985—),女,浙江临安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61344848@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217

S653

A

0528-9017(2017)02-0241-03

文献著录格式:陈思思,鲁燕君,毛伟强,等. 临安小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2):241-243.

猜你喜欢
临安市临安甘薯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杭州,下一个一线城市?
临安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探究
夜空
升级特色民宿 打造绿色太湖源——访临安市太湖源镇党委书记高吉亚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常山县天马一小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