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改霞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皮肤病科,广西 柳州 545001
中医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研究概况
成改霞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皮肤病科,广西 柳州 545001
寻常性痤疮的病因病机复杂,但病性素以火(热)为主,其次为湿邪、瘀血、痰浊、阴虚等。本文就其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进展做如下综述,以冀为临床提供参考。
中医药;寻常性痤疮;综述
寻常性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其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心理、遗传、及其他微生物感染等等有关[2]。有研究显示[3]青少年寻常性痤疮发病率高达86~90%,男性多于女性,并呈上升趋势。由于该病以面部为其主要发病部位,且皮疹消退后易遗留瘢痕而影响面容,可导致22.5%的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27.4%的患者会出现自卑心理等[4]。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酒刺”、“风刺”等,好发于青春期,因此也被称为“青春痘”。目前西药治疗本病疗效不佳,且副作用较多。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诊治进展概述如下。
中医古籍很早就对痤疮有诸多论述。《内经·生气通天论》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外科大成》曰:“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石室秘录》载:“粉刺即粉疵,乃肺热而吹之,多生此疵”等。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素体阳热偏盛,营血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或因过食辛辣肥甘,脾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而致等,故其辨证分型多以实证为主,兼有虚实夹杂,单纯虚证较少见。李洁等[5]统计得出,寻常性痤疮的中医证型以肺经风热证、痰瘀互结证、脾胃湿热证、肺胃蕴热证、冲任不调证较为常见。近几年诸多医家也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如储全根[6]从毒立论,提出毒邪与湿、热、瘀、痰相结合而致病的观点。陈力[7]认为痤疮病机为阳有余阴不足,且认为男为阳,女为阴,雄为阳,雌为阴,由此推出雄激素属阳,雌激素属阴,即阳有余(雄激素偏高)、阴不足(雌激素偏低)或二者兼而有之(雄激素偏高且雌激素偏低)。程益春[8]认为,痤疮病在血分,发生的主要病因在于血热、感受风邪,以及湿邪留恋肌肤,湿性黏腻胶着,以致病久缠绵难愈,火热并邪,郁久化腐成毒,热盛毒聚。另外,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面部的不同区域分别与各个脏腑相对应,脏腑的病理变化均可以在该区域有所表现。陈鳌石[9]根据五脏辨证,额头部属心,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鼻部属脾,下颌属肾。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向下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故唇周属于足阳明胃经等[9]。
中药辨证施治乃为中医之精髓与特色,为历代医家所遵循。虽然目前各医家对寻常性痤疮辨证分型不统一,立法方药各异,但均取得显著疗效。袁冰峰等[10]用柴胡清肝汤加减治疗肝肾失调型寻常性痤疮。治疗组予以柴胡清肝汤加减(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芩、黄柏、天花粉、连翘各10g,女贞子、墨旱莲各15g,生甘草3g),每日1剂;而对照组服异维A酸胶丸10mg,早晚各服用1次。12个周后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0%、93.3%,对照组分别为23.3%、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育利等[11]自拟痤疮饮治疗寻常性痤疮。治疗组服用痤疮饮(丹参25g,制大黄10g,蒲公英15g,黄芩10g,黄柏10g,知母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枇杷叶12g),每日1剂;而对照组予美满霉素50mg,每日2次,螺内酯40mg,每日2次。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6.0%,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张国江等[12]以宣肺化湿解毒为法治疗寻常性痤疮。治疗组内服中药方(杏仁10g,半夏10g,白蔻仁10g,薏仁15g,厚朴10g,通草8g,竹叶8g,滑石10g,枇杷叶10g,前胡10g,白前10g,紫菀10g,桔梗10g,银花10g,蒲公英15g,野菊花10g,地丁10g),每日1剂;对照组予维胺脂胶囊25mg,3次/d,口服。4个周后治疗组显效率94%,痊愈率55.33%,而对照组显效率75.33%,痊愈率29.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张一戈[13]将治疗组给予用三仁汤(生苡仁、滑石粉各20g,杏仁、厚朴、白通草、竹叶、制半夏各10g,白蔻仁6g。加减: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6g,枳实10g;口臭甚者加佩兰叶10g,石菖蒲129g;皮损以暗红结节、囊肿为主者加桃仁10g,红花79g,皂角刺10g;皮疹色红有继发感染者加黄芩12g,蒲公英12g;皮脂溢出多者加生枳壳10g,生白术10g;月经不调者加当归10g,益母草1g)。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同时用棉签蘸取上方药汁擦洗患处,每日1次。对照组予以内服维胺脂胶囊及外用0.025%维A酸乳膏治疗。两组1个月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P<0.05)。居永进[14]治疗组予消痤饮(黄芩10g,黄连5g,牛蒡子10g,连翘10g,桔梗10g,板蓝根15g,玄参10g,升麻10g,僵蚕10g,蝉衣10g,丹皮10g,赤芍10g,白芷10g,生苡仁30g,生大黄5g,生甘草10g,并辨证加减),日1剂;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0.15g,2次/d,维生素B6 20mg,3次/d。21d后治疗组治愈率61.3%,总有效率93.5%;而对照组治愈率50.0%,总有效率76.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刺刺络放血治疗本病历史悠久, 疗效明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灵枢·小针解》提出“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的治疗原则,即采用针刺刺络放血法施于病灶局部,可疏通经络、邪随血出,从而达到解毒清热、活血化瘀、祛腐生新之目的。孙亦农等[15]采用近部选穴与远部选穴配合,针刺与放血结合的方法治疗患者。局部选穴以颧髎、太阳、颊车、下关,阳白和阿是穴为主(在面部主要皮损处0.5~1.5cm取穴)。用0.13mm×10mm面部美容针,视病灶大小,取3~6针,留针20min,留针期间不施手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远部选穴则以大椎、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穴为主。大椎(采血针点刺出血后拔罐,每周1次),其他穴位用0.28mm×40mm的针灸针针刺,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20min,10min行针1次,均每周3次。结果显示通过8个周针刺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在痤疮各类皮损方面都有所好转,而且疗效与治疗周期成正比。黄移生等[16]用三联针法(即围刺、刺络放血、穴位埋线)治疗患者,首先,围刺法选取病变局部以及大椎、曲池、合谷、血海、丰隆、三阴交等穴,采用毫针作痤疮局部围刺法,使针尖达病变基底部,针数视皮损范围大小而定,针距以10~15mm为宜;余穴常规进针施平补平泻法,每针每次捻转1min,120r/min,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每隔10分种行针1次,留针30min,日1次,每5次后休息2d。其次,刺络放血取大椎、肺俞穴,用梅花针叩刺数下,至皮肤微渗血,立即在穴位上加拔火罐,以出血1~2mL为度,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即可,每周治疗2次。最后,穴位埋线主穴:取肺俞、膈俞、足三里;配穴:便秘者加大肠俞,尿赤者加小肠俞,月经不调者加肾俞,痛经者加次。用拇指指甲在相应穴位掐按1个“十字印”,常规消毒后,将备用的3-0号胶原蛋白铬制医用羊肠线约1cm线段,从穴位“十字印”处约呈30°向上刺入15~20mm 达肌层后注入羊肠线,羊肠线不得露出皮肤,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盖针孔,创处6h不沾水。每周治疗1次,均连续治疗4个周。全部病例经1个月治疗后,其治愈率65.0%,好转率30%,总有效率达95%。孙慧丽等[17]用面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青少年寻常性痤疮(肺胃湿热型)。治疗组给予面部皮损局部多针围刺及背俞穴刺络拔罐。即局部围刺穴以皮损局部及肺俞(双)、胃俞(双)、大肠俞(双)、脾俞(双)、膈俞(双)穴为主,面部皮损局部常规消毒,采用毫针在皮损局部行多针围刺,与脓疱、丘疹、结节距离0.5cm处,与皮肤表面成150角进针,进针深度0.3~0.5寸,以将病灶包围为宜,每一皮损区进3~7针,进针后不行任何手法,静留针3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针刺10d休息1d。再予背俞穴刺络拔罐,先在所选穴位周围用手按揉,使血液瘀积于局部皮下,常规消毒,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在点刺部位行拔罐操作10min,以每穴出血5~10mL为度,起罐后用无菌干棉球擦拭干净。隔日1次,每次选4个背俞穴进行治疗。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而对照组选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少商、阴陵泉、天枢为主穴。使用常规毫针针刺,行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刺10d休息1d。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药结合综合了中医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较传统的单一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胡瑕[18]中药组采用消痤玉容方(黄芩、丹皮、蒲公英、生山楂、苡仁、丹参、半边莲、葛根等),每天l剂,30d为1个疗程。针药结合组,针刺主穴:大椎(泻法,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双侧取穴,泻法,使患者有酸胀感。留针20min,10min行针1次)隔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针刺隔天服用中药,方法同上,连续2个疗程。结果显示单纯中药组总有效率为65%,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75%。肖英松等[19]采用综合治疗青春期寻常型痤疮。先以三棱针刺破选好的静脉血管,使血流出5~10滴,流血过少者,可轻轻挤压,然后盖上消毒敷料。未愈者间隔1周后,另选一根血管放血;后予针挑治疗:取背部皮肤的反应点及灵台、委中、合谷。用三棱针斜刺入反应点底部约1分深,迅速将针向上一挑使疹翻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用双手拇食指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少许,用干棉球拭去血迹。1周1次,一般用4次;再口服仙方活命饮加减(银花、天花粉各20g、防风、浙贝母、白芷、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各10g、赤芍15g、乳香、没药、陈皮、甘草各6g),每日l剂,并随症加减,1个月后总有效率达95.5%。鲍希静等[20]采用对照组服用枇杷清肺剂(生甘草5g,党参12g,生地25g,知母12g,生石膏25g,丹皮10g,黄芩12g,桑白皮12g,黄柏12g,黄连12g,枇杷叶12g),每个星期服用6d,4个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实施针刺手段。使用毫针对脸部的天枢、曲池、地仓、四白、迎香、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进针之后,留针0.5h,每隔5分钟行针1次。每两天治疗1次,治疗8个周后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韩玲[21]观察枇杷清肺饮、阳明二经针刺和针药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中药组内服枇杷清肺饮(枇杷叶15g,黄连10g,黄柏10g,桑白皮15g,黄芩10g),每日1剂,每星期停服1d;针刺组用毫针针刺以面部合谷、迎香、四白、地仓、曲池、天枢等穴位,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隔日治疗1次。针药结合组则以枇杷清肺饮及针刺结合,方法同中药内服组和针刺组。2个月后结果提示中药组总有效率83.33%;针刺组总有效率80%;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93.33%。针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沈胡刚等[22]采用中药面膜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中重度痤疮,两组均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适量,每日早晚洁面后均匀涂于患处。但治疗组同时予中药面膜(白及、白芷、茯苓、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丹参)等量预混,把生药散剂、蜂蜜、倒膜粉(医用石膏)、水按1∶1∶2∶3 调成糊状。洁面后,将面膜均匀涂于面部,厚度约2mm,30min后揭下面膜,用温水洗净面部,每周2次。治疗8个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4%,而对照组仅为80.7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新华等[23]察滋阴泻火方结合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对照组均予米诺还素0.1g,每日2次。但治疗组同时配合滋阴泻火方(女贞子20g,旱莲草20g,知母12g,黄柏12g,鱼腥草20g,蒲公英15g,连翘15g,生地黄15g,丹参25g,甘草5g),每日1剂。经过6个周的治疗,其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3.72%,高于对照组的53.85%(P<0.05)。龙剑文等[24]用牛黄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治疗组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每日2次,同时口服体外培育牛黄0.15g,每日1次;而对照组仅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每日2次。3个周后统计结果:在治疗1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1.43%,对照组为42.86%,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2周及3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张靖怡等[25]将60例内服清肺祛脂方合剂(岳阳医院院内制剂)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锋勾针治疗,针尖插入痤疮皮损毛囊口达毛囊底部,手法为针尖向毛囊口方向迅速挑割,在毛囊内壁漏斗部形成约1mm的切口,用针勾背部在毛囊开口上方向毛囊口推压,排出毛囊内的皮脂栓、脓液、瘀血等内容物,再挤放鲜血,直至清澈组织液渗出为度,左手持75%乙醇棉球随时擦净排出物。而对照组采用美容针治疗,右手持美容针,用针尖刺破痤疮皮损最薄处旧,再用环形器挤压,排出皮脂栓、脓液、瘀血等内容物,左手持75%乙醇棉球随时擦净排出物。6个周后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100%,对照组分别为3.3%和90%(P<0.05)。牟永成等[26]对照组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肺经风热型,方用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连翘、桑白皮、白芷各15g,甘草、桔梗各6g,金银花、栀子、黄芩各10g);湿热蕴结型,方取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皂角刺、蒲公英、桑白皮、枇杷叶各15 g,薏苡仁、车前子、茯苓各20g,苍术10g,甘草6g),痰湿凝结型,治以利湿化痰,凉血化瘀为主(土茯苓、薏苡仁各30g,萆薢、赤芍、牡丹皮、丹参各15g,浙贝母、法半夏各10g,牡蛎20g、甘草6g),并根据患者病情随症加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应用3种疗法,首先挑治疗法:在双侧大椎、肺俞、脾俞、心俞等穴位的皮肤常规消毒后实施挑刺,并在挑刺部位拔罐留罐20min,完成上述操作后即清洁皮肤并贴上创可贴,每3日1次;其次自血疗法:取曲池、合谷、肺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阴陵泉穴。每次选用4个穴位,交替使用,患者肘正中静脉处皮肤严格消毒,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静脉血4mL,将选取的穴位严格消毒后,将针尖垂直刺人,待有针感而回抽无血后快速将血液注入穴位,每穴注入静脉血1mL,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眼,以不出血为宜,隔日1次;最后耳尖放血疗法:先取患者一侧耳尖,轻揉之微微发红,常规消毒后,用无菌三棱针在耳廓成形折叠线与耳轮交点处快速点刺,以放出血而未损伤耳廓软骨为度,挤出5~6滴血,每3天1次,两耳交替使用。6个周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厉卫红[27]治疗组采用自血调周与针刺辨证取穴治疗,即自血穴位注射:用2mL的6号针头一次性注射器,局部常规消毒,在肘静脉抽吸静脉血2mL。迅速取穴,以防止血液凝固。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将血液注入。主穴:肺腧、曲池。另根据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调周序贯治疗加减,经前期: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经后期: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经间期:脾俞、肾俞。每次注射2个穴位,每个穴位注射0.5~1mL。每穴注入静脉血后退针,按压针眼片刻。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再予针刺治疗:①面部点刺放血:用一次性采血针在有炎症的丘疹、脓疱、结节处点刺放血,挤尽其中的脓血、脓液及内容物;②美容针排刺:以面部皮损集中为中心,用0.16mm×13mm美容针排刺,两针间距0.5cm;最后整体治疗:腹部十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腹结、归来、或子宫)加减,进针得气候腹部穴加G6805电针,选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而对照组仅用针刺治疗。所有病例均每周2次,30次后观察疗效,治疗组痊愈率75%,对照组痊愈率50%(P<0.05)。刘继洪等[28]先取耳尖,轮4进行放血治疗,然后将患者均分为2个组,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取耳穴肺、大肠、内分泌、内生殖、风溪、缘中、面颊。将多功能火针之平头针置于乙醇灯上加热,待中温阶段(针体由红变黑的时候)迅速准确地点在上述各穴上,接触皮肤可听到清脆“啪”声音,迅即起针,耳穴留下一灰白色小点即可。对于面部痤疮,以多功能火针之尖头针置于乙醇灯上加热,待针尖烧至红亮时迅速准确、垂直皮肤表面点在痤疮上,红肿期、化脓期痤疮对准其顶点,一针刺至基底部,亦瞬间起针,不挤压,有脓等分泌物让其自然流出,对囊肿性或聚合性痤疮需在隆起部位加刺数针。并且耳穴贴压取对侧内分泌、内生殖、缘中、面颊。用王不留行耳穴贴固定在耳穴上,由患者自行压按上述耳穴,每日4次,每次每穴20下。对照组仅取肺、大肠、内分泌、内生殖、风溪、缘中、面颊及对侧内分泌、内生殖、缘中、面颊。用王不留行耳穴贴固定在耳穴上,由患者自行压按上述耳穴。每日4次,每次每穴20下。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4个周后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8.6%和88.7%,对照组分别为93.2%和60.8%,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虽然近几年中医药在诊治寻常性痤疮取得不少进展,且能融合各种疗法的优势,形成辨证论治、中西结合、内外合治为主导的诊治方案,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亦存在一些有待解决问题,如分型标准、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均不统一,致使疗效判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往往临床资料样本偏小,缺乏严谨的科研设计,并且大多缺乏复发率指标数据,使临床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不能提高。因此,今后在临床研究中,有目的加以临床试验研究,促进证候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定其辨证分型的统一标准,并对复发率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制定出更好的评价方法和防治策略。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65.
[2] 纪薇,沈德凯.痤疮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528-530.
[3] 崔艾丽,金哲虎.粉刺挤压术联合胶原贴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0):4090.
[4] 王燕.孙素娇.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原因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79-81.
[5] 李洁,刘洪坤,侯丽.寻常性痤疮证候分布规律现代文献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6):496-500.
[6] 毕华剑.储全根治疗痤疮经验[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6):33-34.
[7] 朱建龙.陈力治疗痤疮经验[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1):37.
[8] 夏京,赵泉霖.程益春教授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痤疮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6,31(1):30-31.
[9]孙敬钊.陈鳌石分部论治痤疮经验[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1):47-48.
[10] 袁冰峰,周燕飞,王芳,等.柴胡清肝汤加减治疗肝肾失调型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4,23(19):1652-1654.
[11] 温育利,张钦祥,杨子元.自拟痤疮饮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3(10):961-962.
[12] 张国江,韩玉申,任朝霞,等.宣肺化湿解毒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8):25-26.
[13]张一戈.三仁汤加减治疗寻常型痤疮3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1):17-18.
[14] 居永进.“消痤饮”治疗肺胃蕴热型寻常性痤疮31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44(9):46-47.
[15] 孙亦农,陈丽姝.针灸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8):1688-1689.
[16] 黄移生,陈敏.三联针法治疗寻常性痤疮60例[J].湖北中医药杂志,2014,36(7):62-63.
[17] 孙慧丽,熊桂华.面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青少年肺胃湿热型寻常性痤疮[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4):822-824
[18] 胡瑕.针药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40例[J].中国医药科学,2011,1(9):123.
[19] 肖英松,邢民军.针药结合治疗青春期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5):37.
[20] 鲍希静,王印领,刘小银.针药结合治疗青少年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3):32.
[21] 韩玲.中药、针刺和针药结合治疗痤疮90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207-208.
[22] 沈胡刚,季峰,李昆,等.自制中药面膜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12):94-95.
[23] 舒新华,陈纯洲.滋阴泻火方结合米诺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43例[J].吉林中医药,2012,32(7):94-95.
[24] 龙剑文,皮先明.体外培育牛黄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Ⅲ级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5):55-57.
[25] 张靖怡,吕瑛,刘巧,等.锋勾针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32(11):929-930.
[26] 牟永成,唐泉,侯秀丽,等.中医多种疗法综合运用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5,33(4):31-32.
[27] 厉卫红.自血调周与针刺治疗女性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804-1806.
[28] 刘继洪,陈月娥,宋少英,等.多功能火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35(5):555-557.
成改霞(197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诊治黄褐斑及痤疮。E-mail:2219377175@qq.com
R269
A
1007-8517(2017)09-0050-05
2017-03-02 编辑:梁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