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菊
(临潭县畜牧草原工作站,甘肃临潭747500)
临潭县草原保护的问题及措施
赵慧菊
(临潭县畜牧草原工作站,甘肃临潭747500)
草原作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之一,是农牧民的主要生产资料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还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做好草原保护和建设,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环境。广义上来说,草原保护包括草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狭义上来说,草原保护包括鼠虫害防治、草地杂草防治等方面。
临潭,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全县土地总面积14.38万hm2,耕地面积1.77万hm2,占总面积的19.51%,林地面积2.84万hm2,占总面积的19.78%。
草原十分重要,然而,却又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便很难恢复,我们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草原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草原保护与建设。现如今大多数农牧民群众的草原保护意识已有所提高,但还未深刻认识到草原破坏的严重性。只有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配合草原管理部门做好草原保护与建设,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草原建设,对其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只是还未达到预期效果,临潭县草原站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和设备仪器单一、更新换代较慢等问题。
临潭县良好的草场资源对于稳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广大农牧民群众和从事草原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来说,增强草原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在宣传过程中,可以制作与草原防火、草原法律法规相关的宣传册、宣传单等宣传资料,到广场、乡政府、学校等人流量密集的地点进行发放;也可以制作宣传展板,张贴有关草原知识,悬挂宣传标语;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通过多方面的宣传,提高牧民群众草原保护意识,发挥群众主体的力量,积极开展草原宣传与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了有效改善草原生态,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国家颁布了多项法规和政策,以增强草原植被的恢复力和再生力。
临潭县通过全面落实国家草原奖补政策,大大调动了农牧民群众对草原保护的积极性,有效使草原生态得到好转,实现生态平衡。
为合理利用草原,在固定草场实行分区轮牧,就临潭县来说,划区轮牧比自由放牧可提高利用率14%~30%,节约草场面积30%~50%,提高载畜量达20%~50%;为保证草场的恢复,对中轻度退化的草场在牧草返青期和结实期进行休牧;为使草场更好更快地恢复,对严重退化及破坏严重的草地实行禁牧制度。这些项目的实施,使草场得到良性循环,确保草原能休养生息,使草原生态得以平衡发展。
目前临潭县的超载过牧现象较为严重,应根据实际草地情况确立载畜量并严格按照载畜量标准调节牲畜数量,更好地利用草场。
其次,临潭县的植被覆盖较好,以草甸类草场作为其天然草场的主体,占总草场面积的23.37%,有灌木草甸草场、亚高山草甸草场和森林草甸草场等类型。根据不同的草原类型所具有的特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养育不同的畜种。就临潭西部丘陵地区而言,适合饲养牛,绵羊等动物;就临潭东南和北部而言,适合饲养山羊黄牛和马骡等动物。
现阶段临潭县的草场破坏严重,为更好地保护草场,应加强围栏建设,合理保护草场资源。同时,还应提高农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改变他们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生产方式,改放牧为舍饲圈养。
为了有效维护草原生态平衡,临潭县应进行多项监测工作。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应对监测区的植物种类、高度、盖度、产量,土壤水分含量以及牧草比例等进行地面实地样地、样方监测,更好地掌握牧草生长情况;另一方面,也应对草原鼠虫害进行监测,以更好地制定鼠虫害预测预报方案,为更好地利用草原,促进畜牧业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草原鼠害日益严重,据调查,临潭县中度以上的鼠害面积达到40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33%,因此,对于其的治理已受到高度重视。为做到有鼠无害,草原鼠害防治应常抓不懈,坚持综合治理和持续控制的路线,以生物防治为主,利用化学药剂开展灭鼠工作。
草原虫害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可以根据不同类型草原蝗虫的自然特性,通过改变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条件来控制数量,以减少对草原的危害。建立高产的人工或半人工草场,减轻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对沙化严重的草场进行补播,种植优良牧草;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牧。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草地的气候,土壤等,改变鼠和虫的生存环境,有效减少鼠害,虫害所带来的草原问题。
临潭县的草原保护与建设已日益得到重视,其具体工作也得到农牧民的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草原保护工作的成果对于草原退化而言,一直处于追赶阶段。因此,仍需加大投入力度,落实政策,让农牧民和草原工作者都积极投身于草原治理工作中。只有这样,临潭县的畜牧业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