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瞳人语》篇的方术文化背景刍议

2017-01-16 13:58李学良李锋
蒲松龄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

李学良+李锋

摘要:《聊斋志异》里的《瞳人语》篇并非随意虚构,而是有其深厚的方术文化背景:“辙土飏生”的细节暗合了古代的咒禁方术;“持诵光明经”则是基于宗教经忏方术;“瞳人出游”的情节基于上清派的存神方术;“目翳旋螺”的细节则暗合了道教的符箓方术……可知作者必定精通方术,并严格基于方术文化进行构思叙事,《瞳人语》在现实中固无其事,但在文化中却实有其源,故而有着强烈的“文化真实性”。

关键词:聊斋志异;瞳人语;方术;文化真实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里的《瞳人语》篇,讲述长安人方栋因尾随窥视少妇,被丫鬟以辙土扬目,致目翳失明。后经人推荐持诵“光明经”以示忏悔,年余达到了“万缘俱净”的境界。不久竟发生了奇怪的事情,有两个小瞳人辗转从方栋的鼻孔钻出游玩,其讨论园中景象也与现实相符。不久两瞳人又商量凿开眼上的厚翳,左眼终见光明,而有旋螺的右眼,终因目翳太厚却依然如故。复明的左眼变成“重瞳”,视力相当敏锐,方栋由此改过自新,以盛德为乡人所传颂。该故事表面看来只是一个纯属虚构的、引人向善的劝世故事,但其实该篇还隐藏、承载了相当深厚而真实的“方术”内涵,这正是《瞳人语》篇带给我们的强烈的“文化真实性”。

一、“辙土”细节暗合咒禁方术

(一)“辙土”的本草药性

《瞳人语》篇云,正是方栋的无礼窥视才招来了灾祸,丫鬟在恼怒之下“掬辙土飏生”,方栋因此而目翳失明。表面上看,这是作者蒲松龄虚构的一种诅咒术,但是“辙土”这一细节,却提示我们其中可能另有内情,这就要首先从“辙土”的药性谈起。“辙土”,顾名思义就是古时道路上车辆碾过的车辙痕迹里的土,性质比较致密、厚实。《本草纲目》里称之为“车辇土”,认为其可用于恶疮出汁之类病症的治疗。古人认为被车轮长期碾压过的辙土致密坚实,因而有着较强的壅塞作用,故可用于出汁、出血等溢出类型的病症。这也正是古人“象形取意”“医者意也”思维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二)“辙土”暗合的咒禁原理

辙土也用在咒禁方术里,据《太平广记》载:“唐宝历中,长乐里门有百姓刺臂,数十人环瞩之……百姓子刺血如衂,痛苦次骨。食顷,出血斗余……乃捻辙土若祝,‘可傅此。如其言血止。(出《酉阳杂俎》)” [1] 2282 这个咒禁术的案例里,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正是其中取具有“阻塞”功能的“辙土”用于止血的细节。由此可知术士也力图借助“辙土”药物药性这一功能来增强咒禁的效果。这样看来《瞳人语》篇中丫鬟掬“辙土”而不是其他类型的土飏生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丫鬟因恼怒于方栋的无礼窥视,于是取阻塞性质很强的“辙土”扬向方栋面部,目的就是蒙蔽其双眼,使其目不能视,以此作为报复。

如果《瞳人语》篇是作者的随意编造,那么作者就不太可能会深入到“辙土”这样具有专业层面的情节。而既然有了“辙土”这一向来被人们忽视的情节,那我们就可推知:掬辙土飏生而致方栋目翳失明的情节,是作者严格基于隐秘流传的咒禁文化而构思写成的,这一情节虽在现实中固然并无其事,但在方术文化中却实有其理,因而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真实性”。

二、“持诵光明经”所体现的经忏方术

(一)宗教里的经忏方术

“经忏”是宗教里常见的修行方法。基督徒“做忏悔”的习惯人们众所周知,而佛道两教也对忏悔相当重视。他们认为,因过往的罪孽所引发的现实中各种不顺,可以通过真心忏悔而得以摆脱。佛道两教还针对忏悔撰写出一些专门的佛经或道经,信徒在忏悔的时候可以专门持诵这些经书,以此来灭罪,佛道两教称其为“经忏”。例如,佛教中有《七佛灭罪真言》等,道教中则有《玉皇宥罪宝忏》等。

(二)“持诵光明经”实为经忏

《瞳人语》篇言方栋失明后,非常懊悔,于是听人建议持诵“光明经”以求忏悔灭罪。佛教史上有两部“光明经”,一部是《大方广宝总持光明经》,另外一部则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其中《金光明最胜王经》篇目众多,篇幅较长,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梦见金鼓忏悔品第四》……演说种种利益并忏悔法……《灭业障品第五》……通过行忏悔法而灭除所造业障之事” [2] 398 ,方栋持诵“光明经”的目的正是忏悔灭罪,所以这里的“光明经”应该是《金光明最胜王经》。无需全篇持诵,只需要有针对性的着重持诵第四、第五两品经卷即可。方栋诵经忏悔这一情节,当然也并非随意虚构,作者肯定相当了解佛教徒持诵《金光明最胜王经》以忏悔灭罪这一经忏方术的内情,并严格基于此内情而展开构思叙事。

三、“瞳人出游”与存神方术

(一)上清派的存神方术

《瞳人语》篇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则是“瞳人出游”的荒诞情节,但是这一荒诞情节却也并非作者的随意虚构,而是其来有自上清派的存神方术。

道教上清派的神谱体系属于典型的“泛神论”。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神灵在驻扎管理,例如山有山神,河有河神,灶有灶神,土地有土地神……而人体内部也有着众多的“身神”驻扎,诸如五脏神、六腑神、发神、齿神、眼神(也即《瞳人语》篇里的瞳神或瞳人)等诸多神灵。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这些“身神”对应的其实是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古中医认为,当身神状态良好时,相应器官的功能就能够正常发挥,反之则出现功能失常,无法正常运作。《道德经》言,“五色使人目盲”,在《瞳人语》篇里,方栋眼目为美色所迷,则其瞳神肯定是“神不守舍”,再加上后来遭丫鬟辙土迷眼的咒禁,当然变得涣散而虚弱,无法在其位谋其事了。而针对身神涣散的问题,道教上清派发展出“存神法”以求强化身神,恢复其相应功能。

存神是指“存思于人体之中,天地之间的各种‘神灵……道教除认为‘神生于内,似人,有长短、形色、居处、名号之外,还相信天地精神可进入人体,聚为‘身神,而‘身神亦可出游于外” [3] 273 ,这就是所谓“存神”方术。存神方术可以强化身神状态,其方法大致是长时间存思体内某处有某身神,也可配合呼唤相关的神名。例如存思“肝神”的方法是:存想肝脏里面,肝神身高两尺半,穿一身青色的衣服(因肝五行属木,在色为青绿),长脸,身材修长(因肝脏五行属木,而在五行当中,金圆、土方、水曲、火尖、木直而长),整日恪尽职守于肝脏,又可常呼其名曰“龙烟”……久而久之,原本虚弱涣散的肝神就能得以强化,肝脏功能也随之好转。如果用医学术语表述,“存神”方术其实就是通过练功修行来有针对性地强化相应器官的功能,提升其自愈力。

(二)“瞳人出游”与存神方术的交集

“瞳人出游”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但在上清派的存神思路看来却是再正常不过了。上清派认为身神可以离开人体出游,例如前文引用的“‘身神亦可出游于外”,再如古道经中有“肝神去,出游不时还” [4] 115 等许多类似说法,所以方栋眼里出来两个瞳人这一神奇事件,上清派认为这是“瞳神”出游身外的正常功境。同时,基于神灵“气固而形显”的原理,道教还认为只有身神非常强大了,才能够显形,这样《瞳人语》篇里的瞳人(神),经由方栋的诵经修行之后,已变得异常强大,因而能够显形出入,并发挥自愈力,令方栋的左眼得以复明。

不过文中方栋只是持诵佛教的“光明经”,而并未行使道教上清派的“存神”方术,为何仍然会有“瞳神”的出现呢?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持诵光明经”与“存神”方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光明经”的内容当然不是说能带给盲人以光明,但方栋这里的诵经是取意,取“光明”这个名字,再加上内心认定的持诵“光明经”可忏悔灭罪使自己重见光明的信念与欲求,对持诵者方栋就能产生强烈的复明暗示,其意念会不由自主地持久集中于双目,并产生相应的复明意象。从本质上讲,这与上清派“存神法”的原理并无二致,因其在方法上都有“存”这一共通之处。所以方栋的持诵光明经,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上清派“存神法”的类似翻版。

由此可知,作者应当通晓上清派“存神”方术的原理,又对佛教“持诵光明经”之法有着相当的了解,可能是想把佛教“诵经”与道教“存神”统一起来,实现佛道方术的合流,由此而构思了“瞳人出游”这样看起来不合常理的情节。

四、“目翳旋螺”暗合符箓方术

(一)“旋螺”是右目没能痊愈的罪魁

方栋持诵光明经,暗合了上清派的“存神”方术,强化了“瞳神”,激发了自愈力,终于恢复了视力,但终究还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右眼并没有复明。虽然其左眼变为“重瞳”之事被引为方栋成“圣”的佳话,却仍不能掩盖方栋靠持诵光明经所激发的自愈力,不能彻底清除右眼的翳障这一事实。这就告诉我们,自愈力并不是万能的,假如问题太过于棘手,自愈力怕也是无能为力。而这里的“棘手”之处,就体现在右眼上的“旋螺”这一细节上。

《瞳人语》篇有三处描述方栋右眼目翳的严重情况:一是“翳渐大,数日厚如钱;右睛起旋螺”;二是“右应云:‘我壁子厚,大不易。”;三是“但右目旋螺如故” [5] 42-43 。没有旋螺的左眼视力得以恢复,而有旋螺的右眼,却因翳障太厚,终究无法复明。所以“旋螺”这一细节就值得我们留心探究。

(二)“旋螺”细节暗合符箓方术

这里的“旋螺”跟右眼的翳障太厚有什么关系?方术文化给出的答案是:“旋螺”现象背后隐藏的是道教符箓方术里的一种聚气手段,据说其能够增强符箓的力量。道教符箓里常运用螺旋画法,我们翻看《道藏》或一些讲符箓的道书,里面画的符,往往包含有螺旋图案。而中医针灸里也经常运用“螺旋”,其原则是进针之后以左旋为补,右旋为泄,也是取“螺旋”为用。符箓派认为螺旋可以聚气的想法当来自其对自然现象的模拟。现实生活中,旋转的陀螺可以支撑站立很长时间;庞大的台风在本质上也正是一股旋风;中国的河图,佛教的万字符,也类似于螺旋。因而古人从自然现象中认定螺旋有聚气之用,并将其应用于画符上,求聚气以提升符箓效果。

因此,我们由方栋右眼有旋螺而无法复明这一细节,可以推测作者的构思逻辑应是:丫鬟“掬辙土飏生”时,针对方栋的右眼遥空画了“旋螺”,以增强辙土施术的效果(在道教法术里,经常有以步罡踏斗、掐诀念咒、药物使用等多种方式相互配合运用,以求提升施术效果)。也正是因为旋螺的作用太强,所以方栋后来仅仅能够恢复左眼视力,右眼的翳障却依然如故。所以由“旋螺”这一细节可知,作者必然是了解传统符箓的画法,并基于此进行了相关的构思叙事。

五、基于医学真实的其他几处细节

(一)“重瞳”所符合的医学真实

伴随着方栋的左眼复明,两瞳人也合居于一眶,成为“重瞳”。重瞳意指有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古人多把重瞳神化,认为重瞳者多是非凡之人。据说仓颉、虞舜、重耳、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李煜这些历史上颇有建树的人物,都是重瞳。这么一来也有“重瞳”的方栋似乎已升格为圣人了。其实却未必然,因现代医学发现的重瞳案例不在少数,历史上当然也会有不少重瞳患者,但在这么多案例当中,也只是出了那么几位杰出人物,可见重瞳跟圣人之间其实并无必然联系。

在现代医学看来,重瞳其实是一种瞳孔粘连的症状,也就是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但并不影响光束进来,不影响视力,这往往是早期白内障的现象。也就是说现代医学认为重瞳的出现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有目翳,二是目翳只是局部出现(粘连)。

方栋的重瞳现象正好与上述现代医学的看法相吻合。一方面,方栋的左眼里确实有目翳存在;另一方面,后来瞳人对目翳进行了清除,但不太彻底,于是留下了“重瞳”(粘连畸变)的后遗症。这样我们对原文里“觉左眶内隐似抓裂。有顷,开视,豁见几物……则脂膜破小窍,黑睛荧荧,才如劈椒。越一宿,幛尽消。细视,竟重瞳也” [5] 43 的记录也就能够完全释然了:方栋的左眼被翳障遮蔽,翳障本是O形,在恢复的时候翳障清除不够彻底,残余的翳障停留在瞳孔中间,使整个瞳孔看起来呈现∞形,成为了“重瞳”。

文中说“乃知两瞳人合居一眶矣” [5] 43 ,作者是把重瞳的原因归结为两瞳人同居一室所致,这当然是不正确的。但是从方栋眼中先后出现目翳与重瞳这样一对紧密联系的事物来看,作者应该的确接触研究过重瞳患者,否则单凭虚构,是很难把目翳与重瞳联系在一起的。

(二)“瞳人从鼻孔出”符合医学真实

《瞳人语》篇里叙述两瞳人无法由眼出而辗转从鼻孔出,也是符合医学真实的。现代医学已证实,“鼻子和眼睛也是相通的,在二者之间,有一根鼻泪管,把两者连在一起。平时,眼睛分泌的眼泪绝大多数由这条管子流到鼻道里,人是不会感觉到的。一旦得了伤风感冒,严重时会使鼻泪管堵塞,以致眼眶内不断有眼泪流出” [6] 65 。眼睛与鼻道相通,那么“瞳人语”篇里两瞳人既然无法从眼眶中出,就只好辗转从鼻孔中出,这一路径显然也符合医学真实,这说明作者可能确实有眼鼻相通的相关医学经验,并将其写入故事中。

(三)“一目眇,而较之双目者,殊更了了”符合医学真实

方栋左眼视力恢复之后,甚至变得比常人更加锐利,这也算是意外所得,但其实也并非偶然,而是符合医学真实。

仅左眼复明的方栋为什么视力比常人更为敏锐?我们可以拿盲人来类比。盲人因无法视物,自然就把几乎所有注意力集中于听觉或触觉的感官上,久而久之,听觉与触觉也就远比常人敏锐,这是真实存在的生理现象。同理,方栋仅左眼能视,则几乎所有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左眼,再加上方栋修行已颇有成,极大强化了左眼的功能,其左眼在视力上相当锐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从道教修行的角度来讲,《阴符经》里有“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的说法,其实也是在阐述如果在修行中做到制心一处,就能够充分激发与强化此处器官的生理机能。只是我们较难确定,文中叙述方栋左眼复明后视力更加敏锐,到底是基于真实的生理经验,还是要宣扬《阴符经》里“绝利一源,用师十倍”的修行原理。

六、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咒禁、经忏、存神、画符等方术在现实应用方面固然是不可靠的迷信的,但我们却无法否认其作为方术文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瞳人语》篇的情节,正是基于这种真实存在的方术文化而构思。“辙土致盲”的细节暗合本草药性及咒禁方术;“持诵光明经”的本质则是佛教的经忏方术;“瞳人出游”暗合道教上清派的“存神”方术;“旋螺”的细节则暗合了符箓方术;还有“重瞳”等几处细节描写与医学真实相吻合。可知《瞳人语》篇的作者必然精通传统方术文化,并严格基于方术文化进行构思叙事。总之,《瞳人语》篇在现实事件中固无其事,在文化上却实有其源,因而具有了极强的“文化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宋)李昉,等.太平广记(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沙武田.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卿希泰.中国道教[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4.

[4]太平经(上)[M].杨寄林,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

[5](清)蒲松龄.蒲松龄全集[M].盛伟,编校.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6]苏斌,赵莉雅.人体奥秘[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朱 峰)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所见河南女性形象初探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STRANGE TALES INDEED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从《聊斋志异》女强人现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