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理念引领血液疾病治疗新方向

2017-01-16 21:43马玲陈国辉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医者靶向干细胞

马玲+陈国辉

作为医者,他用学识攻克难题,把厚重积淀和独到的感悟融会贯通到从医经验中,研精覃思精勤不倦,在为民解忧的同时,也为个人价值最大化地实现找到了妥帖的平台。作为师者,他用睿智引领方向,用扎实的医疗技术和一心为民的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与此同时也抚平了紧张的医患关系。

他,就是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兼输血科主任许晓军博士。

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

叩门征询,一个亲切和煦的声音回应着。道明来意后,医者那与生俱来的和蔼呈现在脸上,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作为血液内科的主任医师,许晓军似乎有着忙不完的事情,在普通人看来,他已经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但对于他自己来说,似乎对成功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见解:“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在社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而我的成功则是在能够养家糊口的基础上,为患者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一个真正的医者,还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够在客观上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成功定义。

谈到自己的从医经历,还要从大学时代说起,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许晓军凭借着勤奋好学和聪明才智,考取了医科大学,这在当时看来,绝对是高考大军中的佼佼者。但在他的回忆中:“大学时期选择医学并不是我的初衷,因为相对于理科,我更喜欢文科,当时很享受每一次语文课老师把我的作文当成范文读给同学听的感受,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师也极力鼓励我向文科发展。如果当初选择文科,也许会和你们从事类似的工作。”采访中的随意,让记者感受到了医者的热情。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国家刚刚在文革的动乱中摆脱出来,科学技术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全不怕”的理念深入人心,向文科发展的想法,遭到全家的一致反对,加之母亲患有严重的冠心病,且两次发生致命的阿斯综合症,促使他选择了理科,选择了医学。

1985年大学毕业后,许晓军带着满满的自信来到当地最好、最大的医院,成为了一位人人称羡的医生。因为医学知识扎实,再加上在临床上的勤奋,仅八年时间,他就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医院乃至全市最年轻的科主任,那年他29岁。虽然是靠实力上岗,但在那个论资排辈的年代,他还是受到了众多的非议。

当然,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许晓军,为了让同事能够接受他这个年轻科主任,一方面,对于比自己职称高的前辈,他做得更多的是“后勤保障”工作,让这些前辈充分得到尊重。另一方面,凭着年轻人前瞻性的思维,他对科室进行改革,在那个“吃大锅饭”的时期,实行按劳分配,这让科室内的医生之间的收入产生了巨大差异,同时也激发了那些平时比较散漫的人的上进心,极大地激发了科室人员的工作热情并提高了科室整体的医疗水平。同时,也让这个平时住院患者仅占所有床位的一半的科室,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开始加床。这也让科室人员及医院领导领略到这位年轻科主任的管理能力。

到了9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不断深入,南方经济发展的加速,许晓军加入了“雁南飞”的行列,来到了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任职。而接下来,便是近20年对医疗技术和科室发展的推动,他精湛的医术及管理才华也得到完美诠释,让这个当时只有一个医生、12张床位、住着六七个血液病患者的专业组,发展到今天拥有70张床位、18位专业医生、日均住院八十个左右病人的学术型专业科室。“一般来说,一个地市级医院要发展一个血液病专科,与省级医院或国家级医院相比,是有相当困难的”,但在许晓军的带领下,他们硬是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发展成为一个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专业科室,成为省、市重点科室。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始终都是非常明晰的。

治病的突破点往往在不起眼的隐蔽之处

如今,从事血液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三十年的许晓军,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尤其是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理念和临床特点。

“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空气的污染,以及工业化的发展等诸多原因,使得血液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过去不认识的病被准确的诊断出来,也就是所谓的准确诊断,而普通人却当成是新发的疾病。”许晓军总是能从事物的本质出发进行判断。

能够进入血液病研究和临床领域,“其实不能说是我的选择,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多时候不可能有自己的选择。而是要遵循国家所宣传的螺丝钉精神,把你拧到哪里你就在哪发挥作用。”正如那个年代的所有热血青年一样,哪里有需要,许晓军就到哪里去,但也正是那个特殊的年代,成就了一位能够为民谋福的医者。

急性白血病,即所谓的血癌,也是多年来癌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在上世纪90年代前更是被视为不治之症。而如今,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突飞猛进,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突破,部分类型甚至是完全可以治愈。尤其是联合化疗和靶向治疗方法的提出,更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方向。在2016年9月召开的深圳第七届中国生物治疗大会上,聚焦点之一即是以CAR-T为代表的靶向非常明确的细胞生物治疗,这种方法是肿瘤治疗领域一个非常大的突破,一问世即引起全世界肿瘤治疗专家的极大关注,其疗效,特别是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高缓解率得到一致认可,引起了世界范围的CAR-T热。但许晓军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在会上做了他们治疗中心临床及基础实验的大会发言,他关注的重点在CAR-T治疗的高复发率,提出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认为这种治疗方法只可以作为一种“桥接”方法,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在达到完全缓解,甚至用现有方法微小残留亦检测不出后,应该怎么办?他说肿瘤是基因突变而来,所有正常人都可能基因突变,之后就会演变成一种恶性成长,但并不是突变一次细胞就会恶性生长。因为肿瘤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在选择的压力下,经多次的基因突变,最终突破了人体的免疫能力限制,它会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八变十六……,以几何级数裂变疯狂增长,直到最后变成一个天文数字。所有肿瘤,尤其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一旦成为显性病变,体内就已累积10的12次方左右的肿瘤细胞,再倍增一次便足以致命,这也是为什么人得了血液肿瘤后很多会很快死亡的原因。但是,当人体中一种基因突变产生时,体内的免疫机制会自动消除这种有害变异,而在这种压力下,可能会出现再次突变,产生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基因异常,并且最终突破人体的限制而蔓延开来。而目前医疗领域提出的精准的靶向治疗,只是针对那些显性癌细胞,体内存在的潜在的前肿瘤细胞很容易被忽略,为此,许晓军始终在考虑能不能够在这些潜在肿瘤细胞上做点工作。例如使用非特异性生物治疗就有可能克服精准治疗的弱点,进而产生更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非特异性生物治疗也有其弱点,即在肿瘤负荷非常高的情况下,疗效难以观测到。在前期的实验室试验及小数目的临床试验基础上,他提出在前期联合化疗+精准治疗极大杀伤显性肿瘤细胞基础上,当临床已达完全缓解,甚至查不到微小残留的时候,应用半相合NK细胞,从而有效避免疾病复发,延长生存期。这就是许晓军的独特理念,“打正规作战,一定要用大部队,一旦夺取了政权,一定要有维持秩序的警察部队”。

许晓军医师认为“肿瘤治疗一定要以肿瘤干细胞为靶向,将肿瘤从根源杀死。正如人体有干细胞,肿瘤同样也有,它就像一个模板,它分裂之后,其中的一个细胞已定向。恶性肿瘤之所以难以治愈,就是因为这些未知基因突变的肿瘤干细胞存在,无论是化疗还是靶向治疗,都是针对的显性肿瘤细胞。因此,在目前阶段,很多肿瘤干细胞的基因突变类型及表型还不是十分明了时,用特异性的免疫方法去精准治疗已知表型的显性白血病,而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杀伤残存肿瘤干细胞”。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对许晓军来讲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并且其有效性也得到了临床上的充分证明。然而,造血干细胞移植仍存在很多的挑战,例如自体移植复发率高,兄弟姐妹之间配型成功也只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获得一方面配型成功较难,另一方面等待时间过长。为此,中山市人民医院采用了北大人民医院的半相合移植体系即“北京方案”,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同时,他们正在着手以白血病的干细胞为靶建立一个治疗体系,希望在未来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人文素质,医者最基本的素质

谈到国内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许晓军认为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其实中国的医生是最好的医生,他们的奉献精神是最大的,为什么?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国的医生数量是世界医生数量的2%。也就是每位中国医生都要治疗世界平均十倍的病人,但他们却拿着全世界相对最低的工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医生个个都是‘活雷锋。然而,中国的医患矛盾却非常紧张。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主要是体制的问题。”作为中山市政协常委、中国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委员,他经常在各种会议上阐明自己的观点,虽然遭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但他就是要为医疗群体发声,因为中国医生群体受到了严重误解及不公正的对待。

另外,目前中国的较多医生缺乏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许晓军认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临床技术只占整体分数的49%,而沟通能力占到51%,不会沟通就很难做一个合格的医生,医生既应具有高超的临床医疗技能,同时又需有过人的人文素养。那么,应该如何跟病人及家属打交道呢?“医生要站在病人及家属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患者觉得医生是他可以信赖的朋友。”对于自己的学生,他一方面非常注重他们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另一方面他认为好的临床医生还要有科研能力。他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在研究中他只给学生提供一个方向,然后让他们自己去研究探索。他相信,医者如同一个社会管理者,需要极高的人文素质。因为人体很复杂,就如同一个反馈系统非常严密完美的社会,医生就是这个系统的管理者及维护者,需要具有高超的管理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仅仅具有专业技术,只能说是一个好的“工匠”,而具有极高的人文素质的医师才可能成为这个系统的“总工程师”。

为了让科室更好的发展起来,今年已经53岁的许晓军医师将培养接班人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因为科室是他牵头建立,并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壮大,他希望将来能够走得更远更好。说到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几乎现代的一些肿瘤药物治疗手段都是从血液科开始,例如联合化疗、诱导分化、诱导凋亡治疗在肿瘤上的应用,以及靶向治疗和精准治疗都是由血液科提出的。因此,许晓军最大的希望就是将来肿瘤治愈的划时代突破也发生在血液科,从而真正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医者靶向干细胞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捐献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干细胞产业的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