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2017-01-16 19:44郝文博
东方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践大学生

郝文博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创新型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但创新思维基于知识的积累,知识不仅包括课本的知识基础,还有知识实际应用,即实践能力。学生能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实践应用,思维活跃,加强动手能力,才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创新思维;大学生;知识基础;实践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贯彻此精神,各高校首先从减负做起,减少学生的学分、学时和课业负担,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进行探索研究和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1916年,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就提出了学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学说[2],认为传统教育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倡以学生自由发现为主的科学探究式的教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教育论专家赞科夫则从 1957 年至 1977 年通过长达 20 年的教育实验研究[3],提出了教育应发展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即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创造教育趋向了系统化。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于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会议在《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的会议报告中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一、当今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

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创新就业方式成为高校和大学生面临的一大课题,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创业技能和方法的传授,而是一个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思维和能力系统培养过程,其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拓展。

目前,我国大学生总体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差,具体而言有[4]:

1、缺乏创新意识:

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奋斗目标没有定位或定位缺乏现实性和准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往往表现为满足于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或是考取研究生,这种固定的模糊的就业思想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完全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自身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

2、缺乏创新的毅力

目前许多大学生刚入学时对创新也有兴趣,但由于缺乏后续的引导和关注,兴趣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和心情的变化而不断淡化。这种情况往往表现为学生缺少创新毅力或者没有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信心不足,有时甚至放弃对创新的追求。

创新思维就是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等。我们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侧重理论思维、分析思维、逻辑思维,但很少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训练。

二、知识基础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创新是指产生新颖而又适宜的产物的能力[5],它与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密切相关。创新研究领域的多数学者认为,创新思维是新旧知识进行重组进而产生新观念的过程[6]。知识与创新之间是一种正比关系,个体拥有的知识越多,其创新水平也越高。Vygotsky[7]指出,创新思维所创造的每一样东西,都来自现实中的元素,来自于贮存在记忆中的先前经验;创新思维作品,无论表面上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无论幻想的成分有多么多,最终都不过是现实生活经验的新型组合;儿童的创新想象之所以没有成人丰富,就是因为他们的经验不如成人多。

知识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创新成果应该是知识树上开出来的鲜花。然而有了知识,拥有很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就能产生创新,创新能力与知识是不能简单画等号的。创新往往要在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基础上才能进行,这种学习和积累既包含了知识方面的东西,也包含技能和思维等方面的东西。

三、实践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来源于雄厚的理论知识,但没有实践应用能力证明创新思维的正确性,只能说是一种纸上谈兵的创新思维。知识是一种高效益的创新资源,知识通过给予新的模型、方法、观念等方式参与创新,但知识的创新功能只有借助于实践的力量才能实现。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机制的组成,包括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学校、教育机构等组成。这些因素都是促进一个大学生创新思维活跃程度的发展基石,共同构建了一个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平台。

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与知识、实践的关系

知识是一种高效益的创新资源,知识通过给予新的模型、方法、观念等方式参与创新,但知识的创新功能只有借助于实践的力量才能实现。所谓创新能力就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知识与创新之间的桥梁就是实践。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而实践既是知识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桥梁,也是人类创新知识的源泉,还是人类知识积累的目的所在。

总之,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思维训练课程能完成的,而是体现在点点滴滴的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实践里。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是极其重要的,高校应当以通过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完善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思维训练途径等方式形成信息网络时代下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教育水平的新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和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喻 珊.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和课程模式探索[B].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JI.B.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实践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