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英
摘 要: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教育作为博物馆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应使之具有文化普及性和便利性,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科普教育功能。我国的博物馆大多建在大中型城市,远离城市的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很难有机会接受到这种公益文化教育服务,流动博物馆的应运而生,很好地解决了基层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现实差距的矛盾,充分地利用了博物馆的科普资源,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科普教育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拓展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流动展览;基层;科普教育;应用
1 流动博物馆的起源
据文献资料介绍,博物馆开始举办流动展览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中国,由于政治、经济条件的改变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文化上的提升。但是,那时全国6亿多人口却只有50多座博物馆,并且博物馆大多建在省会以上的大城市里,而远离城市的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根本没有机会与时间走进博物馆。在这种供需严重脱节的背景下,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下乡下厂、深入工农”、“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化工作方针,东北博物馆在借鉴前苏联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在国内开始举办流动展览,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1]。国内其他博物馆纷纷效尤,开始在各基层单位举办了不同类型的流动展览,例如1958年,在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办钢铁事业的大背景下,福建省、湖北省等博物馆纷纷到矿山、钢铁厂办展;河北省博物馆为配合工农业大跃进,举办了革命文物流动展览,深入各城市、乡村、山区、工地、矿区,使广大观众受到深刻的革命教育;不仅极好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思想教育,也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锻炼,促进了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由此可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各地博物馆在广大城市、农村、山区、矿区等各基层单位举办的流动展览极大地丰富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尽管当时尚处于摸索探寻阶段,但基本上形成了国内早期流动博物馆的雏形,开启了博物馆对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功能。
2 流动博物馆的发展
由于各个时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在保存对象、传播范围和途径上有所差异,因此博物馆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延伸和完善的。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新国策下,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博物馆管理办法及条例,明确了新形势下博物馆的性质、方针、任务和工作方法等,各地博物馆从各方面拨乱反正,工作机构、业务活动和陈列展览初步恢复,博物馆事业在十年的停滞期后迅速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当时国外不少博物馆,如法国罗丹博物馆、英国瓦莱克西博物馆、加拿大国立博物馆、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博物馆等,已经开始采用流动展览车船的方式举办巡回展览,将流动展览办在汽车、轮船、火车等机动交通工具上,十分方便灵活。这种流动车船的展览方式,既节约了举办展览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等,也很好地对展品进行了保护,同时由于其便捷性,巡回展览能深入基层,具有极好的宣传效果[2]。作为一种在国外博物馆流行的展览方式,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并且流动展览车船的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因此,当时的国内博物馆罕有采用这种流动车船的方式来举办科普展览,直到21世纪初,国内才有少数大型博物馆陆续引进这种新型的展览方式。
由此可见,流动博物馆是21世纪博物馆事业发展到新时期延伸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事业平台,是流动展览的升级发展,即是用流动展览的形式,将博物馆微缩化后的陈列展览内容运往幅员广阔的广大郊区、山区、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社区、部队、厂矿等各个基层单位,办到普通公众的家门口,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博物馆的科普资源,充分发挥博物馆服务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向最基层的群众进行博物馆文化宣传服务。流动博物馆由于将临时展览办在了机动交通工具上,更加方便快捷,流动性更强,覆盖面更广,展出形式丰富多样,突破了以往固有的专业场馆及固定的展览模式,创新了新时期博物馆的基层科普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了现代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3 流动博物馆在基层科普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和基础配套设施都有了极大提升,现代博物馆已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它的工作重心不再只局限于收藏保管、陈列展览,而是以人为本,突出为公众和社会教育服务,其科普教育功能在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21世纪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博物馆必须继续大力开展流动展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都尝试了推行流动博物馆,将临时展览送进广大基层单位,向普通社会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国内做得较为成功的当属四川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于2009年11月筹建,2010年2月10日正式成立。“大篷车”流动博物馆作为四川博物院一个常设机构,属于全国首创。川博“大篷车”这一新型服务平台更贴近实际、贴近公众、贴近现实,并依据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文化资源的不均等性、文化服务的不便利性,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四川的边远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地震灾区、矿区、军队、学校等基层。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自创立以来,已行程十万多公里,遍及三四十个县,让上百万公众享受到了这一文化普及服务,并且于2015年12月在川东革命老区达州成立了流动博物馆达州分馆。他们定期下乡,继续将丰富多彩的展览送到郊区学校和乡村百姓的家门口,极大地丰富了全市城乡居民、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流动展览也开展得非常成功,主要辐射到北京周边郊区市县,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在业界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于2006年8月4日启动的首次“流动博物馆”展出内容包括20个便于平地挪动的可开合展箱,3个触摸屏,100个多件古生物、动物、植物标本以及显微切片等。此次展出历经一个多月时间,给北京周边区县的青少年带去了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极好地起到了基层科普宣传作用。2014年5月12日北京自然博物馆推出了“中生代王者归来”流动科普车,以一辆12米长改装过的金龙大客车为载体,将数十件恐龙化石及同时代动物化石、图文展板、展品模型等展示内容融为一体,并且设有“与恐龙比体重”、“龙蛋速配”“世界恐龙大观”等互动项目,让观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近十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不仅在北京城区以及周边的郊区举办了数十场高品质的流动博物馆展览,也将流动科普车开到了河北、山西、山东、陕西、辽宁、江苏、内蒙古等地,为当地的广大师生和社会群众带去了丰富的科普大餐,让当地群众足不出户就体验到优质科普资源和服务,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当地科普教育工作的开展。
4 结语
毋庸置疑,近年来流动博物馆的大力发展,很好地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我国博物馆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实矛盾,既充分利用了各大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发挥了它们应有的社会效益,也很好地对广大基层民众进行了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流动博物馆举办的各类展览,内容和形式可量身定制,具有展览内容丰富多彩、展览周期短、紧跟时代主题、非常贴合基层群众需求等特点,切实做到了以群众为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科普宣传宗旨。流动博物馆的开展也很好地促进了博物馆内部业务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博物馆自身的良性发展。同时,不同博物馆之间举办的流动展览,还可以增强馆际交流,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
因此,流动博物馆的发展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一个重要创新,是服务中国民生发展的需要和符合中国国情的最好形式,希望国内博物馆能继续创新流动博物馆的展览,为广大基层群众带去更加丰富、有效的科普资源,共享博物馆的公共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