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晓庆
【摘 要】近年来,在国库集中支付、财政预决算及政府采购等规章制度改革步伐不断迈进的大背景下,各类财政资金支出规范管理有序推进,但事业单位农业专项资金项目支出集中在年底,年度预算执行缓慢,年终结余结转资金较大依旧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显著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农业工作实际情况,探讨预算执行率偏低的原因,并提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效率
一、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效率偏低的原因
预算执行是预算实施的关键步骤,也是部门预算管理的中心环节。预算执行效率低下,不仅会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也会影响到各类农业扶持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
目前,造成财政支农项目预算执行效率偏低、结余结转资金过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执行责任意识不强
部分单位的预算负责人和项目具体执行人,未高度重视预算执行的重要性,在规范意识、效率意识及执行意识上认识存在偏差,没有主动积极地参与预算管理。在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支出审批不严,随意扩大或改变资金用途等现象,造成财政支农项目资金闲置甚至浪费,致使预算执行效率低下。
2.预算编制不够规范,缺乏合理依据
合理的预算编制是保障高效预算执行的基础。近年来,预算编制要求逐年提高,新增加了政府采购预算、“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预算、转移支付预算等等。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编制更为精细化、科学化的预算是每个单位所亟需面临的难题,但部分单位并未对此类新要求加以重视并对预算编制从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相反在对项目支出情况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量化分析及严格审核的情况下,依旧随意编制预算,项目支出内容过于笼统,项目测算依据不够清楚,项目绩效目标不够明确,致使项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与预算偏差较大的问题,影响了预算执行进度。
3.信息沟通机制缺失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机制的缺失,致使项目管理与资金使用无法很好的衔接,预算执行不能双管齐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合力难以形成,影响了执行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进而影响了整个预算执行过程。一方面,项目管理部门错误地认为,加强预算的审核和审定,提升预算执行效率,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责任,与自身并无直接关系,对预算编制过程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评审不够重视,造成预算执行过程中资金拨付与项目建设进度脱节,预算执行出现失衡;另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会计核算粗糙,无法主动向单位负责人及项目管理部门提供预算资金使用相关资料,不能及时通报项目进度。
4.预算执行财务预警及监督考核机制缺失
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及预算执行监督和考核,是造成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的另一大因素,执行得不到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缺失。往往表现在财务管理部门未按时编报资金支出月报;项目管理部门任意改变资金支出用途,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及不主动参与预算执行管理等,造成预算执行进度迟缓,预算差异增大。
二、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有效措施
1.强化管理意识,提高预算执行重要性认识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关系到各类农业扶持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明确各管理机构的职责与分工,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批复下达,将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意义,充实人员,提高管理水平,按年初预算组织项目实施,并根据实施动态,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整改落实,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2.强化责任意识,建立有效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完善单位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以单位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承担领导、督促、检查、统筹协调预算执行的责任,各项目实施管理机构负责人为预算执行的直接责任人,负责预算的具体执行工作,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对预算资金的落实、执行承担共同的管理责任,对预算执行实施实时监控和责任分析。项目管理部门按照项目计划,在明确节点目标下进行项目实施,细化分解相关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各岗位工作。财务管理部门按照实施计划合理拨付资金,并编制月度资金使用报表按月向单位负责人及各项目管理部门通报资金使用情况。
3.科学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加强预算项目管理
项目支出预算是各单位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的的基础与保障,经人大批准后具有法律性,须刚性执行。
(1)规范预算项目设置。加大项目精简整合力度,控制项目数量,集中反映部门主要职责,在保障运行维护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应更加突出重点,聚焦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
(2)加强项目库管理。一是做好项目申报前期准备。遴选出的项目在纳入项目库管理前各单位应确保对其可行性等进行必要的研究与评审,入库项目必须要有项目申报的理由、项目支出的内容、申请财政安排总金额和项目绩效目标等。纳入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遵循“先申报绩效目标后安排预算”的原则,逐步实现对项目库中拟纳入年度预算安排项目的绩效评审全覆盖,大力开展项目绩效目标审核、绩效运行监控和预算绩效评价,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按项目属性分类管理。行政事业类项目按属性分为三类,包括政策性项目、经常性项目和一次性项目。政策性专项支出是指按照上级和本市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文件规定标准对有关社会人员、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补助补贴支出和其他需安排的项目支出,是应有明确资金安排的政策规定,有具体的支出内容、范围、标准和管理办法,并不得用于本单位管理所需的支出。经常性专项支出是指对单位正常事业开展所需的项目支出。按厉行节约的要求,以必需、节约、效用的原则编制,重点安排单位在业务活动开展中发生的成本性、执法性支出和一类二类会议支出等。一次性专项支出是指部门(单位)根据预算年度需开展的特定工作而设置的一次性的项目支出,如固定资产购置及大修理支出等。政策性项目由单位申报录入项目库后,经市财政局认定后自动纳入年度预算并优先安排。经常性项目和一次性项目按照市财政局下达的预算控制数,按照轻重缓急和财力可能,根据排序先后纳入项目库管理。
(3)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一是规范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从部门预算经费或经批准的专项资金等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各单位应结合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安排中需要政府购买服务事项,根据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预算。二是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所有属于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支出都应当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未按要求编报政府采购预算的服务货物,不得组织进行采购。
(4)推进专项资金清单管理。实行专项资金清单制度,严格控制新增专项资金,建立健全评估和退出机制,对清单内专项资金的使用、调整、撤销实行动态管理。推进专项资金全过程管理信息公开,加快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信息化建设,构建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和执行情况的综合监管分析体系,完善信息动态调整机制。
4.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形成有效的预警监督和绩效激励机制
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在制订有效的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的同时建立预警约束和绩效激励机制,稳步推进执行时段均衡化,避免年终集中支付的违规风险。
(1)创设监管部门,建立通报和约谈制度
创设项目监管部门,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对各目标时间节点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单位负责人进行通报,对执行不力环节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追根溯源,并由单位负责人对责任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机构负责人对具体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约谈,层层追踪问责,不断强化执行意识,提升项目执行质量。
(2)强化预算监督,创新奖惩机制
在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规范使用各类资金坚持专款专用的背景下,强化预算监督,对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项目,及时准确记录各个时间节点的项目执行情况,将预算执行结果和执行率与工作业绩相挂钩,并作为年终考评等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执行及时有效的部门及工作人员给予更多的优秀分配名额,以此推进项目的执行进度。
(3)健全财政存量资金动态管理机制和定期清理机制
加强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对各项目的结转资金(包括本级部门预算结转资金和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安排的结转资金),原则上在当年使用完毕,除必须结转的项目,一般不予再次结转下年,超过两年以上的转为结余资金处理。
事业单位应通过强化认识,建立责任体系,完善监管奖惩制度,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有效促进预算执行进度,实现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促进农林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其有效执行的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2(11).
[2]吴蓝萍.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管理与控制[J].财经界,2010(9).
[3]胡克训,杨清海,吴文杰.加强支农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J].中国农业会计,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