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牧医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

2017-01-16 14:18:28周淑芹辛连学王淑桢李有刚王秀娟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职专业教育

周淑芹 辛连学 王淑桢 李有刚 王秀娟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高职牧医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

周淑芹 辛连学 王淑桢 李有刚 王秀娟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21世纪是创新创业的世纪,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牧医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更新、实践条件的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定的改革,探索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提升高职院校牧医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高职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也更加激烈,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逐步成为越来越多高职学校解决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因此,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职业学院牧医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实习中心和兽医服务部为依托,建设有创新特色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运行及管理制度,构建了牧医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学手段更新、实验与实践条件的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定的改革。

1 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主线,构建 “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使毕业生能够零距离就业或创新地开展创业工作。结合牧医类专业学生特点,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主动实践为途径,构建“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创业牧医类专业人才,

将三年六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由低到高递进式增长,提升学生创新就业和创业能力。

第一阶段:利用第一、二学期共一年的时间,开设文化素养课、创新创业课和部分专业主干课,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身心素质,掌握外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第二阶段:利用第三、四学期共一年的时间,学生深入校内实训基地(实习中心养殖场和兽医服务部),学习专业核心课和创新创业课。通过工学交替,专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持续提升创业素质,为顶岗实习,独立从事专业活动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利用第五、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根据学生的意愿及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顶岗企业。在企业按照生产流程定期进行岗位轮换,让学生熟悉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每一环节,进一步练达学生的创业技能。

2 以创新意识为指导,优化创新创业人才课程体系

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的内涵与本质,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因此在学院进行牧医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为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同步进行,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单独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和《创新创业课》,并贯穿到学生在校的大一大二学年。

在原有的文化素养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基础上,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和《创新创业课》为必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安排在第1-4学期。围绕专业基础课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思维训练课;围绕专业课开设项目导向的案例课和企业实践课;围绕专业实践课开设技能培训或项目班岗位技能课;围绕实践课开设技能大赛、创业设计、创业技能大赛等选修实践课程,形成“重素质、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高职高专创新创业人才课程体系。

3 以提升学生创业素质为切入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遵循工作过程、动物生产周期,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一直坚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为主”的教学法,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在教师讲授难点和重点的基础上,增设课堂讨论和自学,使授课形式多样化,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的条件。

(2)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工作所需的实际工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传授知识与动手实践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学校与企业一体化、教学与生产一体化、课堂与基地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3)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讲座,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文化

依托禾丰集团、益生种畜禽有限公司、正邦集团等大型合作企业,实行校内外、课内外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管理、合作与交流能力。开展“专题报告”,请畜牧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人物(许连祥)和优秀毕业生(刘士磊)专门为牧医类专业学生开设讲座,帮助师生较快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和新理念,围绕专业、学业、就业、创新、创业等师生共同感兴趣的课题,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以他们成长成功的切身经历和深刻感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

4 利用实践教学条件的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结合国家举办学生技能大赛和学校的技能节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实习中心养殖基地、兽医服务部等实践教学条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1)教师指导,在校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业演练

在学习之余,学生结合《动物营养与饲料》、《宠物美容打理》、《动物疫病防治》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校周边的饲料企业、养殖户开展饲料样品检测、宠物养护与打理、患病动物的疾病诊治等创业演练,根据服务内容,学生提出设计方案,研究中教师给予具体指导,在演练与对外服务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综合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2)投入生产实习实训,练达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积极与畜牧行业领域的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稳定的涵盖牧医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实训,使学生可以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研发过程、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学生从基层做起,各岗位轮换,培养学生全面的生产与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优秀毕业生刘士磊就是案例之一,利用在禾丰成三牧业实习两年的时间,将种鸡饲养管理、种蛋孵化、雏鸡的销售与服务各环节的过程都掌握了,现自己回乡创业,年收入近20万元,同时带动了周围农民发展了养鸡生产,为林区职工的转型与创收做了好榜样。

5 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育和发现优质经济项目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学院出台《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实施“千百十一”计划,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即每年培训1000名创业志愿者,设立100万元创业基金,树立10名创业典型,采取1对1个性化指导服务。每年举办一次“雏凤清鸣”杯创业计划大赛,引导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积极参与创业实践。通过创业大赛,选拔发现创业人才和创业项目,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将每年9月设为我校“创客月”。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创客空间开展的相关活动,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创业培训资源,配备专业和企业兼职师资,为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大学生免费提供专业培训和咨询服务。

在全国上下都深入贯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4],作为高职院校,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办好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牧医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时一项长期的工作,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职教发展特点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校应该在完善自身教育体系的同时,推陈出新,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开出具有特色化的高职学校创业教育改革之路。

[1] 徐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J].学苑教育,2016,(1):25.

[2] 李洪荣.高职学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科教导刊,2011,(3):61,84.

[3] 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54-56.

黑龙江省教育厅青年专项课题(2012-JSGHZF-14)《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周淑芹(1974-),安徽省利辛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高职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