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廷建
(重庆市璧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2760)
山羊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巫廷建
(重庆市璧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2760)
近年来,随着山羊养殖规模的扩大,山羊球虫病发病率增加,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养殖积极性。山羊球虫病的发生与气候、季节、羊年龄等相关,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潮湿多雨高温的季节多发,羔羊感染该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该病的病原体为山羊艾美尔球虫,山羊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球虫属的多种球虫寄生羊肠黏膜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下痢、便血、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等,磺胺类药物对此病有较好疗效,定期驱虫,严格对粪便消毒、搞好饲养管理是该病防治的关键。
山羊艾美尔球虫的发育需3个阶段,其中孢子生殖阶段在体外进行。经粪便排出的卵囊需要合适的条件才能发育成为感染性卵囊。因此,养殖场的地理气候环境对山羊球虫病的感染有着一定影响。
山羊球虫病的发病症状比较常见,以下痢、便血为主要特征,养殖户和基层兽医人员如对该病缺乏临床诊断经验则极易与其他肠道疾病混淆,在生产中发生该病而误诊,导致不能正确治疗,延误该病的最佳治疗时机。该病需经口感染,养殖场设计不合理,未能将粪便与羊群分离将增加感染机会,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堆积羊粪发酵的习惯,而是直接施入田中,球虫卵囊在夏季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发育形成孢子污染牧草、侵袭羊群。
山羊球虫病发病常呈季节性,在5~7月份高温多雨的季节最易发病,8月到9月底逐渐减少,10月下旬至12月初,发病较少。该病感染发病与死亡的主要为羔羊,体重10~20kg的羔羊更易暴发,死亡率高达70%以上;且该病发病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羊感染球虫后一般1~2周开始出现症状,羔羊腹泻为先发特征,病羊粪便松软不成粒状,有的带血或黏液,但精神食欲不见异常。3~5 d后开始下痢,粪便由粥状到水样,黄色或黑褐色,混有黏液,沾污尾根、大腿内侧及跗关节以下皮毛,气味腥臭。病畜食欲不振、渴欲增加、精神委顿、被毛粗乱、迅速消瘦,可视黏膜苍白,运动迟缓无力,体温升高到39.5℃~40℃之间。有的伴有咳嗽、脱毛、下颌水肿等症状,迅速消瘦,急性型2~3 d内死亡。病程较长的7~10 d死亡。耐过的病羊生长发育不良。
成年羊一般为隐性感染的带虫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但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在其粪便中能查到虫卵。
病羊尸体极度消瘦,可视黏膜苍白。剖检可见真胃黏膜呈弥漫性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苍白、水肿,肠管充血、出血,肠壁水肿。消化道内容物为稀薄状黏液,肠浆膜面出现针尖状,红色、褐色或白色的斑点,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和实质有针尖大小的斑点及。胆管出现扩张,胆汁浓稠,胆囊内有大量的块状物体胆囊壁水肿、增厚。小肠病变异为明显,肠壁黏膜有白色的结片,出现突出于黏膜表面的突起斑和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肠腺的绒毛上皮细胞坏死,黏膜脱落。病变至空肠后段逐渐轻微,至回肠段消失,大肠无明显病变。肠道结节黏膜表面光滑圆整,挑取结节压片,镜检,可检测到不同时期的虫体;另外取病羊胆汁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检出球虫卵囊,个别需要将胆汁离心后检查沉淀物才可观察到虫卵。感染初期球虫处于早期发育阶段,在粪便中检查不到卵囊,其次,即使粪便中检测到有少数卵囊,病羊也没有明显症状,可能为隐形感染。
通过临床症状和常规粪检做出初步判断。粪检可直接涂片或漂浮法镜检,当感染严重时能观察到大量虫卵,而在感染初期或隐性感染时,粪检往往不能检出大量虫卵。对该病的确诊需经过剖检加粪检共同判断,粪检之后进行剖检确认,当生前粪便中检查出大量球虫卵,且剖检发现各组织发生相应病变时,伴有相应临床症状时方可确诊为球虫病。如果粪便中存在少量的卵囊,而羊没有任何异常症状,则可能是隐性感染。
5.1 预防措施
由于山羊球虫特殊的发育史特性,需经过3个阶段的发育,在孢子生殖阶段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才能发育成为感染性卵囊。因此山羊养殖场址的选择和对粪便错处理对山羊球虫病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1)羊舍地址可建在向阳、干燥、通风的地点,保持羊舍的干燥。且羊舍应做到粪便干湿分离,羊舍应与地面有一定距离,保证羊群少接触粪便。(2)饲喂时,用料槽给羊投喂饲草,避免料草被粪便污染,这样易于管理和合适的营养供给。(3)做好羊舍周围的消毒卫生工作,及时清理圈舍的粪便、污水,睡床下的粪便需定期清理堆积发酵,以杀灭其中卵囊。圈舍可用10%福尔马林溶液或2%菌素敌溶液杀灭虫卵。(4)药物预防,定期给羊群用药驱虫,发现病羊要及时隔离,合理用药治疗。
5.2 治疗措施
对于患病的羊应单独隔离及时治疗,且粪便及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避免传染。
目前,山羊球虫病治疗常用药物有磺胺类、氨丙啉、聚醚类抗生素和地克珠利等药物。
磺胺-6-甲氧嘧啶,按60~100mg/kg的用量(首次量加倍),维持量30~40mg/kg,一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d。或配合甲氧苄胺嘧啶,按14mg/kg,口服,每日1次,连用4次。
磺胺嘧啶,按剂量为70mg/kg,配合甲氧苄胺嘧啶,按14mg/kg,口服,每日2次,连用3~4d。
磺胺甲氧吡嗪,按30mg/kg,配合甲氧苄胺嘧啶,按10mg/kg,口服,每日1次,连用3~4d。
注意,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每只羊投给碳酸氢钠1克,防止磺胺在酸性尿中形成结晶损伤肾脏。
氨丙啉,按25mg/kg灌服,每天2次,连用5 d,群体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对病情严重的注射10%的葡萄糖盐水,补充维生素K。5d后改用磺胺二甲基嘧啶100 mg/kg,连用3~4 d。地克珠利(地可拉唑、杀球灵),可按0.01g~0.02g/kg喂服,按1~2 mg/kg混入饲料或饮水,连用3~5d。
莫能霉素,按日粮添加25~30mg/kg,作预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