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梅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兽医站,青海河南 811500)
犊牛腹泻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雪 梅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兽医站,青海河南 811500)
犊牛腹泻是犊牛培育过程中的常见病,甚至会直接导致犊牛夭折,从而给奶牛养殖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随着奶牛场犊牛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犊牛腹泻的流行和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由于引起该病发生的病原种类较多、感染情况较为复杂,使得奶牛场对该病的防控仍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分析了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防治犊牛腹泻的预防措施。
1.1 非感染因素
1.1.1 饲养管理不当
很多中小型养牛场的犊牛出现了消化不良、腹泻等主要消化道胃肠病的原因就是不能科学的、持续的为犊牛做定期、定时、定量的标准化饲养模式。并且刚出生的犊牛身体弱,抗病力低,消化能力弱,需要足够的母牛初乳来补给抗体,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但是在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饲喂时间过晚,犊牛不能获得充足的初乳或低温,直接导致犊牛在出生后免疫力低,犊牛出现腹泻的概率增大;当大牛的圈养密度过大,环境乱,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易繁,初乳变质等也间接导致犊牛腹泻。
1.1.2 环境因素
由于奶牛的饲养环境脏乱差,乳房不卫生,乳汁也不卫生,或奶牛乳房患病的乳汁,犊牛不能够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力低下,致使犊牛消化系统紊乱,犊牛出现腹泻;或牛圈的环境通风性不够,周围噪音大,没有足够阳光照射,环境阴暗潮湿,微生物多等造成饲养牛感染病原体,间接导致犊牛腹泻的情况很普遍。
1.1.3 应激因素
一年四季的季节交替时期,外部气候条件变化无常,内部设施不健全,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很容易让犊牛受到外部气候环境的影响,引发犊牛的腹泻症状。另外,母牛的难产,犊牛的室外运输、环境的突变改变都会让犊牛受到刺激,从而产生腹泻。
1.2 病原微生物
1.2.1 细菌
当犊牛感染了消化系统的病毒病菌导致的腹泻,此时犊牛体内的鸟普环化酶和腺普环化酶被激活了,从而致使LUMP和CAMP也直线上升,促使场内消化液分泌过多,特别是牛圈的饲养环境脏乱差因素也发生时,犊牛的抵抗力不足,更容易导致犊牛的消化道菌群失调,从而犊牛更容易出现腹泻情况。能够导致犊牛腹泻的细菌主要有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性腹泻的出现主要是在犊牛出生的10d内,刚发病时会出现体温急速上升到40℃,经过几小时后就会出现腹泻,排泄物会带有水样、凝血、泡沫等带有酸败气味的粥样物,后期犊牛经常会出现腹痛、大小便失禁,并且犊牛会用蹄子踢打腹部的症状。
1.2.2 病毒
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黏膜病毒、类冠状病毒等10多种病毒都是引起犊牛腹泻的常见病毒。犊牛黏膜出现发炎,并且感染犊牛也会出现糜烂、坏死、腹泻、体温升高症状。并且犊牛也会出现精神抑郁、严重腹泻、粪便呈稀水状以及带有血液等。
1.2.3 缺乏营养性腹泻
刚出生的犊牛免疫力不足,又不能在母牛的初乳中获得足够的免疫蛋白等。当免疫蛋白和饲养母牛的营养不足,体内缺乏维生素等营养,会导致犊牛腹泻。此外,当机体缺乏大量微量元素也会出现腹泻,如铜、铁、锌等。
2.1 营养性腹泻
患牛体温升高,腹部鼓胀,食欲不振,排便多为乳黄色或者黄绿色,并且伴有凝乳卡块、水样、黏液、甚至是血丝。犊牛腹部明显增大,轻敲伴有水声。精神越来越差,口鼻、四肢以及提问会慢慢降低,最后会因为心力衰竭或中毒死亡。
2.2 传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感染主要会引发犊牛的败血症和肠毒血症等病症,主要是发生在7d之内,潜伏的日期相对较短。急性败血症的主要特征:犊牛体温上升至40℃、产生抑郁、犊牛喜欢躺卧在地、食欲不振等。继之粪便恶臭,并且带有黏液、血丝或起泡。发病中后期肛门不断下流粪便,体温急速下降、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发病周期长,并继发肺炎或关节炎等,死亡率高达80%以上。也有个别的病例甚至直接产生死亡。而有关于肠道疾病的病例中犊牛的体温的变化差距不大,肠道疾病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脱水症状,很多病例会因脱水过多而引发死亡。
3.1 加强营养管理
母牛在怀孕和生产期间由于营养缺乏,体内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尤其是蛋白质、铜、铁、锌和硒的缺乏是导致犊牛腹泻的重要的来历。免疫球蛋白的生成需要维生素A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
严格管控产圈卫生情况。根据母牛预产期分层次进行合理的干燥、卫生、充实的阳光顺序。预产前15天开始进行逐日消毒、干燥产社、通风等规范性工作,产前5天开始对母牛进行全身位检查,可以进行自行的产乳,对乳房全方面监控,并且在乳房区域内实行临床检测和预防炎症,防止初乳不卫生给犊牛带来疾病的发证。
在犊牛腹泻的诊断中,使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提高了病原体的检出率,更利于疾病的诊断,从而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在犊牛腹泻的治疗中,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致病因素复杂,抗生素治疗针对性差,加之长时间使用会使耐药性和药物残留明显,对人畜健康安全造成了危害,建议使用微生态制剂,研制高效、低毒、无残留、价格低廉的新兽药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