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芝稚杜芝眉张 芳唐 开
(1.重庆市开州区三汇口乡畜牧兽医站,重庆 405400;2.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5400;3.重庆市开州区畜牧兽医局,重庆 405400)
开州区人畜共患病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杜芝稚1杜芝眉2张 芳3唐 开3
(1.重庆市开州区三汇口乡畜牧兽医站,重庆 405400;2.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5400;3.重庆市开州区畜牧兽医局,重庆 405400)
近年来,随着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进一步形成,动物交易频繁,重庆市开州区结核病、布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开州区人畜共患病流行的特点和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对策。
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病畜主要以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母畜流产、不孕和公畜睾丸炎为特征。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但牛主要发生在怀孕6~8个月,羊怀孕3~4个月,猪怀孕1~3个月。流产前2~3 d母畜不安,阴道水肿,阴道流出分泌物,流产的胎儿有死胎,快到产期流产胎儿可能是弱胎,产后1~2 d死亡,不死亡者,长期带菌,易死亡。多数流产牛能再次怀孕,但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公畜还可能发生关节炎、黏液囊炎、跛行和持续高温等。
人类普遍易感,人接触病畜流产材料和饮用病畜的生乳或制品均可感染本病,患者大多起病缓慢,常有前驱症状,如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肌肉疼痛、头晕头痛等类似重感冒的症状。但也有约10%~27%的病人呈急骤起病,表现为寒战、高热、多汗、关节疼痛等。在慢性期病变多局限,疼痛固定于某一关节。肌肉尤其是下肢肌肉及臀部肌肉疼痛明显,重者呈痉挛性痛。男性患者常有睾丸炎、附睾炎,个别病人可有鞘膜积液、肾盂肾炎。女性病人可表现为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及乳房肿痛。影响劳动能力和生育能力。
结核病病原菌有三个型,即人型分枝杆菌、牛型分枝杆菌和禽型分枝杆菌。易感性因动物种类和个体不同而异,家畜中牛是最敏感动物,特别是奶牛,其次为黄牛、牦牛、水牛,猪和家禽易感性也较强,羊极少患病。
人结核有10%以上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本病无季节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病死人数最多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患结核病后通常乏力而易疲劳,食欲不好,下午低烧,体重急剧下降,夜间盗汗,关节酸痛,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结核中毒症”,不同的结核病还会有一些不同的症状,如肺结核病会咳嗽、多痰甚至咯血;肠结核会腹痛、腹泻和便血等。临床上最常见的结核病是肺结核。
(1)养殖户未经相关部门审批,私自外出引种。很多养殖户说区里有养殖补贴政策,未经正规程序审批,也没有向专业人员咨询,便盲目私自外出引种,回来相关部门一检测,布氏杆菌病、结核阳性牛几十头,每头牛两万多元,全部要扑杀,自己损失惨重不说,政府每头还要补贴几千元。
(2)落地检疫监管不严,造成疫病引入和传播。相关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不负责任,不经检测,甚至不经隔离观察,仅凭自己的一双眼睛就下定论,允许调运动物入区、入场进行饲养或销售,导致疫病引入和传播,给养殖户和政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对牲畜的检疫、乳、肉等畜类产品监督力度不够。相关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对牲畜的检疫、乳、肉等畜类产品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带菌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开州区大一点的奶牛场的牛奶由天友乳业统一收购,应该能够保证巴氏消毒,但一些仅养几头或养一二十头的养殖户,他们的牛奶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直接卖给周围的群众,主要是周围的老人、孕妇和孩子喝了,所以近几年两病主要在老人、孕妇和孩子三类人群上升幅度最大。
(4)政府补偿力度不够,养殖场(户)不配合。政府对扑杀动物的补贴力度不够,一旦扑杀养殖场(户)损失惨重。所以,很多养殖场(户)就自己买试剂检测,一经检测到阳性,立即出售或宰杀,让病畜及其产品进入了流通环节。
(1)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宣传。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宣传,尤其针对高危人群的防治技术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养殖场(户)依法引种、科学引种、科学管理,主动申请检疫、受威胁的畜群实施隔离,对染病动物的流产物、排泄物、乳及乳制品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染病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消毒。主动做好个人防护,不乱丢死亡动物、不出售染疫动物、不宰杀染疫动物或死亡动物,切实增强群众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意识。
(2)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动物防疫监管机构对所辖区内的奶牛要严格管理,全面实行奶牛健康证和户口台账管理,所有奶牛都应登记造册,及时记录奶牛存栏和调运状况。需跨省调运奶牛,要严格实行奶牛调运检疫审批和“准调”制度;省内调运奶牛的,一律凭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车辆消毒证明和奶牛健康证调运,必须证明无两病阳性牛时方可引进。奶牛调入后要隔离饲养,观察1~2个月,并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查,确定健康无疫病时才能混群饲养。
(3)加强疫情监测检疫工作。每年要定期开展奶牛“两病”的监测检疫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严处置”,严防疫情的扩散蔓延。凡监测结果呈阳性的牛群视为“两病”污染牛群,要及时开展净化工作。对发现的可疑病牛,要加强监控,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同时尽快复检确诊,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无害化处理可疑病牛在隔离饲养期间生产的乳。每头犊牛应设置专用的喂奶器,喂奶用具应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并于出生后20日龄、100~120日龄和6月龄连续监测(检疫)三次,结果为阴性者送入假定健康牛群培养。
(4)加大对患畜扑杀的补偿力度。根除“两病”的矛盾焦点是控制“两病”的经费问题,只有加大对畜主因扑杀患畜损失的补偿力度,根除和控制才有可能。对各种畜产品及工作人员加大检查力度,才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结合开州区实际,建议要加大补偿力度,确保病畜及其产品不会进入流通环节,彻底根除“两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