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权曾红遐
(1.广东省龙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紫市分所,广东龙川 517300;2.广东省龙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老隆分所,广东龙川 517300)
猪常见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
黄伯权1曾红遐2
(1.广东省龙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紫市分所,广东龙川 517300;2.广东省龙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老隆分所,广东龙川 517300)
随着养猪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生猪养殖过程中会发生各类疫病,导致生猪的死亡和淘汰等,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养殖户必须加强对这些疾病表现症状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确诊率,进而做到有效的防控。
猪瘟又名古典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种病在世界各地的养殖中频频出现,我国也不例外。
猪瘟一般的潜伏期为5~7d,不受季节控制,不论什么样的猪都会很容易染上这种病,进而成为主要的传染源,急性型猪瘟最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到41℃以上,间有呕吐、食欲不振,病程一般持续1-2周,最后大多数死亡,当猪群内一头猪感染此病时,就会引起猪群内的急性暴发,而且最先染上这种疾病的猪会最先死亡。
猪瘟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来掐断传播途径,尽量避免病源猪的引进,科学地进行各项免疫疫苗的接种工作,对于机械传播,要科学饲养,不断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工作,对于猪场要定期做好对饲养场地和使用器械的消毒工作,把关好引种环节,做好对引入猪种的检疫工作,切断病原的传播。
目前对于猪瘟防治较为通用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扑杀隔离和免疫接种等事后治理和事前防治2类方法,养殖人员必须加强对抗体水平的监测,也要加强对农户的饲养方法培训,定期进行防疫工作,如果某种猪病并没有合适的药物治疗,就可以使用高免血清,这样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猪链球菌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由多个血清型链球菌引起的,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它主要是由是一些致病血清型的链球菌造成的疾病,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夏秋季,潮湿闷热天气多发,通常情况下,小猪会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较高的死亡率(有的时候,哺乳仔猪的发病率能够达到100%,而且死亡率也达到了70%),犯病的范围多呈现地区性特点。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变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作细菌的分离鉴定,急性败血型以出血性败血型病变和浆膜炎为主,血凝不良,皮肤紫斑,脑膜炎型脑膜充血、出血、严重的脑膜下积液,镜检,可见单个、成对和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搞好猪舍环境及用具的卫生消毒,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由于猪链球菌的血清型较多,猪链球菌菌苗对不同血清型的猪链球菌感染无保护力或交叉保护力很弱,对生病的猪进行隔离,尽快治疗,对淋巴脓肿病例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过氧化氢或0.1%高锰酸钾冲洗涂以碘酊,如果母猪染上这种病菌就应该对其淘汰处理。
新生仔猪在剪牙、断脐带时注意消毒,可以在饲料中加入药物,具体的可以为在每吨饲料中混入125g 四环素,喂养猪4-6 周左右,对于像败血症型及脑膜炎型这类的疾病,可以在猪的早期喂养过程中,喂食猪一定量的抗生素,在猪链球菌的免疫时,最好采用自家灭活苗。
猪丹毒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这种病的病因主要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发的,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临床表现的症状一般为急性呈败血症和亚急性的疹块型等病症,猪丹毒杆菌主要存在于带菌猪的扁桃体、胆囊、回盲瓣的腺体处和骨髓里,这一疾病多在雨热季节发生,秋天之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就减小,病猪及带菌猪从粪尿中排出猪丹毒杆菌,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一般来说,猪龄在3-6月的架子猪最容易染上这种疾病,这种病毒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也可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等吸血昆虫传播。
发生猪丹毒后,应立即对全群猪测温,病猪隔离治疗,死猪深埋或烧毁。
对于这种病毒的防治疫苗,人们一共研制出了四种,分别为猪丹毒弱毒菌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及二联和三联苗,检测出猪丹毒病后,应立即将病猪隔离,及早治疗,一般来说,在猪发病一天到一天半内治疗的效果较好,可用中等治疗量的青霉素或其他适宜的抗生素注射,每天2次,连续3~4 d,停药后,立即进行全群大消毒或在药效消失后注射疫苗,用猪丹毒弱毒菌苗,每头猪注射1ml,免疫期为9个月,也可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疫苗,大小猪一律1ml,免疫期9个月。对于猪圈、饲槽、用具、运动场等要认真消毒,粪便和垫草最好烧毁或堆积发酵进行生物热处理,对慢性病猪及早淘汰,以减少经济损失,防止带菌传播。
猪弓形虫病又被叫作弓浆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寄生于猪的多种有核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严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吃了这些被卵囊污染之后的饲料之后会被感染,病猪体温升高41℃左右,食欲减退或不食,精神委顿,行走后躯摇晃,喜欢喝清水,鼻镜干燥,被毛粗乱,结膜潮红,股内侧背部出现瘀血斑,尿呈红茶色,粪便干燥带有黏液,大多猪呼吸困难,猪耳末端出现紫色坏死,根据其不同的发育阶段分为5种类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病后期严重呼吸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
养殖场防治猪病的主要方法是控制感染源的引进,切断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地保护猪群,猪场应定期杀虫灭鼠,禁止养猫。饲养员必须减少与猫的接触,尽量避免饲料受到猫的粪便的污染。如果猪患上此病,可用肌注复方磺胺-5氧嘧啶20ml/头,当病猪体温稍下降,肌注同上药物10ml/头,另一侧肌注硫酸链毒素100万U加地塞米松15mg/头,切记必须坚持严格的用药原则,剂量要足,首次剂量要加倍;不能过早停药;要根据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严格按时用药,定期地对猪场进行消毒,坚持猪场的自繁自养,严格的做好疾病的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