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 梅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兽医站,青海杂多 815300)
羊肝片吸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措 梅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兽医站,青海杂多 815300)
近些年来,玉树地区出现大批以羊急性死亡、慢性消耗为主要症状的肝片吸虫病,此病给地方养羊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此病多数为局部流行,流行集中在每年的3~11月份。羊群频繁出没低洼潮湿环境,或之前有感染病史的羊群,此病的易发性最高。幼羊、绵羊感染,多数为急性经过。而且,体质孱弱的病羊,感染后症状更明显。
传染虫卵的孵化繁殖,与外界环境、温湿度、光照、水分等等,有着很大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外界温度12℃左右,虫卵即停止发育;温度达16℃,开始发育;温度达25℃~30℃,发育为毛蚴。湿润环境中,虫卵 3个月仍有感染力,新鲜水可刺激毛蚴孵化,诱导尾蚴大量从螺体逸出,广泛地形成囊蚴,早8~10 点阳光使毛蚴卵化性能加快。同样适宜环境中,中间宿主一螺繁殖相当多,散布也多,尤其在低洼潮湿地区,夏、秋季节也是螺感染毛蚴最重要的季节。
幼畜或感染大量囊蚴时,蚴虫穿过十二指肠壁进入腹腔,进入肝实质,引起肝组织损伤,出现肝肿大、纤维素沉积、肝内出血、腹膜炎。虫体逐渐移动到胆管后,因机械刺激和毒素作用,引起腹膜炎,使胆管扩张、增厚、增粗、堵塞胆管,呈绳索样凸出于肝表面,同时虫体不断以宿主血红细胞为营养,使病羊代谢紊乱,贫血、水肿、体质瘦弱。
极度消瘦,便秘腹泻交替。而且,伴发周期性,瘤胃鼓胀和前胃弛缓。根据病程长短,此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急性型:病羊食欲下降,反刍不正常,逐渐消瘦,皮毛粗乱,肋骨显露。肠前、腹下、颌下均发生不同程度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粪便呈黑褐色。
慢性型:病羊食欲下降,反刍不正常,逐渐消瘦,皮毛粗乱,肋骨显露。肠前、腹下、颌下均发生不同程度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粪便呈黑褐色。
流行病学、典型症状,为此病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确诊,最好结合粪便虫卵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1)急性感染病例,典型症状、病理剖检—肝脏或其他脏器,检查有幼虫,可确诊。此时,虫体尚未发育完全,经粪便检查多数未见。
(2) 慢性感染病例,初步判断,根据流行病学、典型症状,而确诊,结合粪便虫卵检查即可。
科学规划放牧,一般情况下,虫卵需要50~70d的孵化时间,而幼虫在螺中无性繁殖需要45~65d。由此,规划安排放牧,尽量避开这段时间,避免被重复感染。
5.1 饲料卫生及放牧环境管理
注意牧草卫生,肝片吸虫多流行低洼、潮湿地带。在这样的牧场放牧,羊群吃食含囊蚴的草料或饮水,就有大大感染此病的概率。由此,选择放牧地,务必在高燥的地段。羊群饮用水,最好选择井水、流动河水。条件允许的,用加热后的冷开水。
早晨露水的草地,禁止安排放牧。因为尾蚴有随露水爬到树叶、草上的尽可能。由此,建议待露水干后,尾蚴爬到草根时候,安排放牧,能大大降低感染可能性。
5.2 无害处理排泄物
无公害处理羊粪,场地内羊粪集中堆积,发酵发热处理后施用农田。如此,借助生物热源能很好杀死虫卵。尤其,驱虫后的粪便,务必清除干净。
5.3 感染监测及驱虫
严格羊群驱虫管理,肝片吸虫流行地区,每天例行驱虫2次,能很好控制此病发生。通常情况下,秋末冬初驱虫,很好预防冬发病。而在冬末春初,则能很好避免病原体的散播扩散。必要时,结合实验室诊断,确定驱虫时间。方法:羊粪1次10g,1.6%氢氧化钠溶液少许,混合放置300ml容器,静置过夜。第二日,将容器内粪便搅碎,加1.6%氢氧化钠溶液,置300ml刻度,摇拌均匀。而后,吸取粪便7.5ml,注入离心管中,离心2min后,取上层液,加饱和食盐水离心。取沉渣,滴载玻片,检查统计虫卵,汇总总数乘以4,即为每克粪便中虫卵总数。通常情况下,每克粪便中虫卵数达到300~600时,即有致病性,注意做好防虫准备上。
5.4 消灭中间宿主
螺狮为重要的寄生宿主,消灭螺狮用化学药物-硫酸铜,效果会更好些。同时,建议发展养鸭业,一定程度上带动副业发展。或改造低洼地水土,填平低洼水塘,同样能破坏螺狮滋生地,而起到很好防控此病的目的。
5.4.1 中间宿主
螺狮,广泛分布低湿地带,以腐败草叶为食。
5.4.2 保虫宿主
病原体体内寄生,排出后污染周边环境,侵染易感动物体。此病保虫宿主,包括:各类反刍动物、野生动物、马属动物、猪等等,排泄粪便为重要疫源。
5.5 治疗
经药敏实验,硫双二氯酚、四氯化碳、六氯乙烷、硝氯酚等等,此类药物用于驱除肝片吸虫效果更好。在这几年的用药实践中,氯硝酚驱虫效果更好些。而且,临床用药毒副作用小,实际药物用量不多,8mg/kg,值得用于临床实践。
5.6 预防措施
羊肝片吸虫流行地区,每天例行驱虫2次,能很好控制此病发生。通常情况下,秋末冬初驱虫,很好预防冬发病。而在冬末春初,则能很好避免病原体的散播扩散。
严格驱虫管理,必要时,结合实验室诊断,确定驱虫时间。方法:羊粪1次10g,1.6%氢氧化钠溶液少许,混合放置300ml容器,静置过夜。第二日,将容器内粪便搅碎,加1.6%氢氧化钠溶液,置300ml刻度,摇拌均匀。而后,吸取粪便7.5ml,注入离心管中,离心2min后,取上层液,加饱和食盐水离心。取沉渣,滴载玻片,检查统计虫卵,汇总总数乘以4,即为每1g粪便中虫卵总数。通常情况下,每1g粪便中虫卵数达到300~600时,即有致病性,注意做好防虫准备上。
做好杀虫工作,舍内粪便定期清扫。尤其驱虫后粪便,集中堆积发酵,杀死虫卵。注意改造低洼地,改变螺狮生活环境,达到杀虫目的。通过喷施化学药物杀螺,比如:硫酸铜,驱虫效果更好些。注意病羊无公害处理,避免疫病源的扩散蔓延。
改善饮食卫生,加强羊群管理,尽量安排干燥处放牧。严格饮水管理,尽量用自来水、井水、流动河水,确保饮水安全卫生。
羊肝片吸虫的流行,病原体、中间宿主、终末宿主,三者缺一不可。调查此病流行,本地多数局部流行,集中在每年的3~11月份。感染后,典型症状:极度消瘦,便秘腹泻交替,伴发周期性瘤胃鼓胀和前胃弛缓。根据病程长短,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诊断此病,结合流行病学、典型症状,为此病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确诊,最好结合粪便虫卵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用于此病治疗的药物种类居多,经这些年的用药实践,氯硝酚驱虫效果更好些。而此病防控的关键,在于严格驱虫管理,做好杀虫工作,注意羊群管理,为羊群生长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1] 韩先桂,王佩良,邵坤,等.羊肝片吸虫引起的肝硬化[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05,13(4):8.
[2] 王庆光.牛羊肝片吸虫病因与防治[J].云南畜牧兽医,2006,(6):33-34.
[3] 唐中文.牛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要点[J].畜禽业,2017,(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