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常 琰胡 亮田 建贺佳唯
(1.巴彦淖尔市家畜改良工作站,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2.巴彦淖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巴彦淖尔市奶牛产业发展整体情况及建议
刘 艳1常 琰2胡 亮2田 建1贺佳唯1
(1.巴彦淖尔市家畜改良工作站,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2.巴彦淖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巴彦淖尔市乳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全市奶牛数量从2000年的1.28万头,迅速发展到2017年的16.2万头,特别是从2003年随着蒙牛、伊利两大乳品龙头企业入驻巴彦淖尔市,加之当地中小乳品企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市奶牛业的强劲发展,奶源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7年牧业年度,全市荷斯坦奶牛存栏量为16.26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9.65万头。
1.1 奶源基地建设情况
随着蒙牛磴口分公司、伊利巴彦淖尔分公司乳品加工企业的引进,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乳业的发展,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后,各地加大了奶站的清理整顿力度,通过奶牛托管、寄养等不同方式,加快了奶牛由粗放分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转变,奶牛规模养殖以蒙牛磴口分公司、伊利杭后分公司、圣牧高科有机奶养殖基地为带动,采取奶牛科技示范园区、千头牧场与规模养殖场户相结合的多种发展形式,促进精品奶源带和专业养牛大镇、大户的发展,形成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的格局。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0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151处,5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219处。其中:2000头奶牛养殖基地7个,1000头以上奶牛养殖牧场10个,500~1000头奶牛规模养殖牧场(小区)49个,300~500头奶牛规模养殖牧场(小区)54个,100~300头奶牛规模养殖牧场(小区)31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达到15.9万头,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占到98%。
1.2 龙头企业加工能力、布局和自有奶源基地建设情况
全市现有大小乳品加工企业1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企业设备设计加工能力79万t。其中以磴口蒙牛分公司和杭锦后旗伊利分公司两大企业加工生产能力最大,其中杭锦后旗伊利分公司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250t;磴口蒙牛分公司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805t,占到全市原料奶加工总量的90%以上。
2.1 发展思路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户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以蒙牛、伊利、圣牧高科三大企业为依托,以建立和完善奶业发展长效机制为重点,以转变饲养方式、经营方式、增长方式为手段,以高标准示范园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强化疫病防治措施,健全和培育奶牛养殖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尽快实现奶牛饲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最终实现奶业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产业现代化的目标。
2.2 产业布局
在总体布局上全市奶牛产业带主要分布在杭锦后旗、磴口县、临河区和五原县,重点区域为杭锦后旗、磴口县、临河区。在具体区域发展格局上,各旗县区要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制科学规划布局:杭锦后旗主要依托伊利加工企业的品牌优势整合当地奶业资源,以园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区建设为核心,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磴口县主要依托蒙牛加工企业的品牌优势整合当地奶业资源,围绕圣牧高科有限公司,通过大企业、开辟建大基地、打造乌兰布和沙区有机奶源基地;其他旗县区坚持优势畜种向优势区域集中、规模化发展的原则,采取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千头牧场与规模养殖小区相结合的多种发展形式,促进精品奶源带和专业养牛大镇的发展,形成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
2.3 推进规模养殖场和企业奶源基地建设的发展模式和建议
在推进规模化养殖经营及运行模式上,推行奶牛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千头牧场-规模养殖(场)小区3种经营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奶业的规范、发展、创新和提升。其中:
2.3.1 奶牛科技示范园区运行模式:集示范培训、科研、良种标准化繁育、高效养殖、牧草配方种植、饲料集中配送、有机奶产品加工、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于一体,体现园区的综合示范作用和效应,并向规模化牧场、小区提供高产奶牛。
2.3.2 千头牧场运营模式:由一家奶户管理或几家奶户共同合股经营,奶企和政府共同拿出专门资金扶持家庭场牧的建设,同时提供规划设计、技术指导、科学饲养技术服务。这种模式以“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为目标,将分散奶牛户逐步过渡到家庭牧场,实现向适度群体、适度规模的养殖模式转变。
2.3.3 规模养殖小区运营模式是:对没有实力建设家庭牧场的散养户,在相对集中的奶牛专业村,由龙头企业(或政府)扶持引导成立奶牛合作社,进入标准化小区进行养殖。企业、政府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等多方面支持,帮助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到“六统一、一服务”,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饲养、统一改良、统一防疫、统一定单饲草料和全面服务”。
2.4 建议
一是鉴于巴彦淖尔市被列为自治区奶牛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建议自治区在今后的奶牛发展产业项目和投资重点向巴彦淖尔市倾斜,充分发挥农区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通过强化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增加对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科学饲养等畜牧业薄弱环节的投入。
二是加大对饲草料种植加工均衡供应体系的投入。围绕牲畜营养工程,加大引草入田、立草为业的工作力度,通过加大种植优质牧草种植补贴机制,增加农区人工草地面积,进一步提高优质牧草在种植业中所占的比重,有效解决巴彦淖尔市能量饲料有余,而蛋白牧草不足的问题。
三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维护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1)统一收购标准和等级。
(2)加快推行生鲜牛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
(3)完善合作协议内容。企业要在农业部、工商总局制定的《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双方权利和责任,对淡、旺季生鲜乳收购真正体现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4)建立政府、企业、协会重大问题及时协商沟通的联席会议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