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学斌于国刚秦亚琳张 栋
(1.山东省招远市大秦家畜牧兽医站,山东招远 265400;2.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22)
规模化猪场疾病流行态势及综合防控措施
时学斌1于国刚1秦亚琳1张 栋2
(1.山东省招远市大秦家畜牧兽医站,山东招远 265400;2.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22)
当前猪病越来越复杂化,病因多样化,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文章从当前规模化猪场的疾病流行态势、特点以及如何科学防控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
猪场 流行 态势 防控 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畜牧业现代化的日益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疾病也越来越复杂,病因多样化,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因此,及时了解掌握猪病流行态势,制定猪场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1.1 多种病原感染与继发感染为主要发病形式
近几年来,猪群发病并不是由单一病原微生物致病,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种病原体共同感染而表现发病。因此,在临床上猪病的主要流行形式以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特征,部分养殖场在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状况、霉变饲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猪场疾病较为复杂,控制难度增大,治疗效果不明显。
病原的多重感染会引起猪群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带来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在多重感染中,既有病毒的混合感染,也有细菌的混合感染,还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在一些猪场调查发现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之间的多重感染较为严重。
继发感染现象在规模化猪场十分普遍,特别是在猪群中存在一些原发性感染情况下,若是饲养管理不完善或者天气环境骤变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猪病继发感染。
1.2 猪场呼吸道疾病仍是突出问题
呼吸道疾病在规模化猪场几乎普遍存在,危害比较严重,在预防和治疗上也是很棘手的。该类疾病主要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形式表现。通过对猪场临床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发现,一是原发性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感病毒等;二是继发性感染病原: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等。
1.3 猪瘟控制难度增大,影响因素多
近几年来,猪场猪瘟情况依然不稳定,起伏较大,临床上多以非典型猪瘟表现。猪场种猪带病和持续感染仍然是当前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猪瘟为何这样难于控制,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1)免疫失败,抗体保护力不足。包括母猪免疫失败和仔猪免疫失败。
(2)猪瘟病毒株发生变异,出现了现有疫苗不能保护的变异毒株;
(3)疫苗方面。一是疫苗质量控制不严格,疫苗剂量标准过低;二是在疫苗运输和贮存等方面存在问题;三是疫苗注射方法和操作技术不当。
(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广泛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猪瘟的发生。
1.4 免疫抑制性疾病对机体免疫力的干扰
影响猪体免疫抑制的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等,所产生的潜在威胁较大。这两种病毒皆可以直接侵害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造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抑制,使机体的抗病能力大大减弱,猪群整体健康状况水平下降,对疾病的敏感性增强,极易导致各种传染病混合感染现象严重。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原则应注重“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养结合,综合防治”的理念,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做好疫苗预防与疾病监测,保障猪场健康发展。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免疫抗体水平
接种疫苗能够有效抵抗疾病感染,也是猪场预防疾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需要根据本场疫病实际发生情况,考虑当地疫病流行特点,结合猪群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母源抗体干扰及疫苗类型、免疫途径等各方面的因素和免疫监测结果等。
2.2 建立猪场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外来病原侵袭
做好猪场的卫生消毒制度,及时清除猪舍尿液和粪便,定期消毒,可有效防止场外疾病的传入,降低猪场原发性感染病的感染率,杜绝或减少继发性感染的概率。饲养人员应消毒、洗浴后才能入场,运输车辆进出猪场均要冲洗消毒,以免将外来病原带去场内。猪舍每周消毒1次,饲养管理用具与物品每天要清洗干净,消毒。猪舍周围环境用2%火碱溶液进行消毒,每月消毒1次。在各栋猪舍门口备有消毒垫,生产区和管理区门口及各栋猪舍门口消毒池的消毒液要定时更换,消毒液浓度配制要准确。
2.3 加强疫病监测与预警,掌握猪场健康状况
建议猪场建立猪场完善、合理的监测方案,定期监测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摸清猪场多重感染的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疾病的种类。通过制定监测计划,时刻了解猪场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及时调整免疫计划,使猪群的疫苗免疫抗体始终在保护水平以上。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开展蓝耳病、伪狂犬、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的净化工作,建立健康的种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