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雪梅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陇西748100)
简论兔瘟的预防与控制
段雪梅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陇西748100)
兔瘟又叫兔病毒性出血病,是由兔出血性病毒引起的兔的烈性传染病。
无症状感染兔和病兔是主要的传染源。除病健兔直接接触外,也可通过兔毛、用具、饲料、饮水、空气及活菌的传播媒介等方式进行传染。家畜中只有兔对本病易感,其中以长毛兔最易感,次为肉皮兼用兔。易发于成年家兔,且无性别差异,哺乳仔兔及刚断奶的幼兔有抵抗力。同时,本病呈跳跃式或蔓延时传播,多呈爆发流行,传播很快,几天之内危及全群。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天,病程2—3天,呈急性死亡,根据急缓可分为三种。
最急性:患病兔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人工感染兔一般在12小时后体温升高,稽留6—8小时后死亡。
急性:体温升高1℃以上,委顿、减食或拒食,病危时呼吸迫促,抽搐而死。有的出现兴奋不安,癫痫样发作,惨叫而死。
顿挫型:体温升高,伴随全身一般症状,较消瘦,后恢复正常,呈隐形感染状态。
病兔死亡后,兔尸营养好,齿龈粘膜及皮肤可能有出血斑点。鼻腔、喉头和气管粘膜淤血,并有泡沫血色分泌物,肺一侧或两侧有出血斑点,少数肺无明显变化,而气管出血和渗出物普遍存在,肝变性肿大,呈淡黄或土黄色,切面多呈槟榔样花纹。有的肝淤血而呈紫红色,并有出血斑点,肾淤血肿大。表面有散在性针尖状出血点。心脏扩张淤血,心内外膜有出血点。部分脾肿大淤血,肠系淋巴结及圆小囊多数肿大出血,胸腺多数肿大,有出血点,多数胃肠充盈,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脑和脑膜血管淤血。
3.1 及早发现,及早控制。根据本病的病程短、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气管和肺出血等特点,不难作出现场诊断。病兔的生前诊断也可试用血凝抑制试验及琼脂扩散试验等方法进行检疫。
3.2 全面把控,消毒灭源。在发病地区,开展普查,封死疫点。停止兔及兔毛集市交易和收购。对病死兔要深埋处理,严禁食用和出售、对污染环境、用具等进行消毒,一般常用3%烧碱或20%生石灰水来消毒,兔皮、兔毛可用福尔马林熏蒸、0.3%的过氧乙酸喷雾等方法消毒。
3.3 防患未然,注射疫苗。兔瘟发病急,传播迅速、流行面广,因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因此重在预防。兔群定期注射兔瘟疫苗或兔瘟与巴氏杆菌病二联苗,每兔肌内注射1ml,5—7天后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可达6个月。由于本病流行有趋幼龄化倾向,仔兔宜在20—25日龄时初免,60日龄左右进行二免。对于发病严重的兔场,最好采用兔瘟灭活疫苗单苗在20—25日龄和60日龄进行两次免疫。
3.4 自配疫苗,杜绝感染。对所有尚未发病兔采用兔瘟组织灭活疫苗进行紧急接种,亦可自配。将剖检病状明显的病兔的肝、肾、脾、肺脏无菌取出,全部提出结缔组织后,加以生理盐水清洗,与100g含毒组织中加入事先预热的含1.2%甲醛的无菌生理盐水溶液450ml,置于捣碎机中作业4—5min,取出后用3层无菌纱布过滤到玻璃容器,再于37℃恒温培养箱灭活48h,每天上下午各均匀摇动2次,取出后加入等量的无甲醛生理盐水,摇匀后分别装入灭菌了的玻璃瓶中。再于每500ml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各100万国际单位后摇匀。45日龄以上兔每只皮下注射1ml,45日龄以下兔每只皮下注射0.5ml,21天后加强免疫一次。
3.5 及时隔离,对症下药。为斩断传播途径,要及时隔离病兔,且应及时注射兔瘟高免血清,每只3ml,待10天后再注射兔瘟疫苗。对所有存栏兔全部用板蓝根注射液注射每只1—2ml和盐酸吗啉胍注射液1—2ml混合肌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续3天。
3.6 加强防护,执行门禁。在安全区,要坚持自繁自养,加强卫生管理,禁止外人进入兔场,同时进行定期消毒,不许兔毛商贩进入兔舍购毛,新购进兔应隔离检疫,观察数日,确定无病后方可混群同饲。
兔养殖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扶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踏脚石,但是兔病始终是阻挠发展的绊脚石。由于兔瘟的死亡率高达95%以上,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了解病因、掌握应对之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文中所指,优化品种、定期消毒、门禁制度及科学饲喂都可有效抑制本病,只有全方位把控各个环节的操控,才能形成一道立体的防护网,将兔瘟及其他兔类疾病真正拒之门外。
S858.291
B
1003-8655(2017)05-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