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万文
(甘肃省景泰县红水镇人民政府,730400)
新生仔鹿痢疾病的诊治体会
孙万文
(甘肃省景泰县红水镇人民政府,730400)
新生仔鹿痢疾病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出血性溃疡为特征。常导致新生仔鹿的大批死亡,给养鹿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根据我县各个鹿场进行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该病多发生于一周之内的仔鹿,发病率可达60%-70%,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
在仔鹿产后数日内,病原菌通过吃乳、饲养员的手臂和粪便进入仔鹿的消化道,在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下,仔鹿的抵抗力减弱,细菌在小肠内(特别是回肠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主要是β毒素)引起本病。
诱因 多是母鹿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气候突变等。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能是通过脐带和创伤引起。
根据调查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2.1 败血型病初仔鹿精神萎靡,低头弓背,呆立不动,食欲减退或废绝,体躯发软,眼球深陷,结膜苍白或黄染,体温升高,后期降至常温,呼吸音粗厉,心跳加快可达120次/min,病程1-3d。
2.2 中毒型发病后神经症状明显,常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体温骤降,部分仔鹿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2.3 肠炎型主要特征为持续性的腹泻,病初粪便呈粥样或粘液状,含有气泡、粘液或血液,后期肛门失禁粪便为灰白、灰黄或棕褐色,酸臭,随病程进展,病鹿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球下陷,结膜苍白或发绀,呼吸音粗厉,最后因呼吸困难而衰竭死亡,病程1-5d。
尸体脱水现象严重,真胃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快,小肠粘膜充血发红,结肠、直肠充血或广泛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或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败血型实质脏器肿大变性,常有一般败血症的变化;中毒型肠内容物中混有血液或粘液,肠系膜出血溃烂。肠炎型大小肠粘膜炎症或溃疡肠,系膜淋巴结肿胀或出血。
4.1 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加强妊娠母鹿的饲养管理,在妊娠后期适当补饲多汁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和饲草,以增强仔鹿的体质;其次对哺乳母鹿要保持乳房清洁,避免乳源性感染;最后保证新生仔鹿及早吃上初乳,提高其抗病能力。
4.2 搞好圈舍卫生 产前对于产房里粪尿进行彻底的清理铲除,并用2-5%来苏儿溶液、3%烧碱溶液等消毒药彻底的消毒灭菌,空圈15d左右,方可进待产母鹿,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
4.3 预防接种 在产前注射灭菌羊四联苗 (羊快疫、羊猝击、羊肠毒血症和羔羊痢疾)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4.4 药物预防 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口服土霉素0.15-0.2g,每天1次,连用3-5天。
4.5 加强护理做到及早发现,精心护理,合理喂乳,在乳中加入适量的鞣酸蛋白。
5.1 对于发病较慢排稀便的仔鹿可灌服0.5%福尔马林与6%硫酸镁溶液30-60ml;6-8h后可灌服0.1%高锰酸钾溶液10-20ml,未痊愈的可重复灌服高锰酸钾溶液1-2次。或将大蒜捣烂取汁与白酒、醋等量混合内服,2次/d,每次1-2ml,对于腹泻严重的可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每次2-3ml。连用3-5d,或内服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粉0.2-0.5g,连用 3-5d。
5.2 对于腹痛不安,流涎不止的仔鹿可皮下注射0.05%硫酸阿托品0.2-0.3ml;心脏衰竭的可皮下注射10%安钠咖0.5-1ml;呈兴奋状态的可灌服水合氯醛0.1-0.2g;对严重昏迷的可用朱砂0.3g,冰片0.09g,全竭0.2g,研末用温水灌服。
5.3 对严重脱水的可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150-200ml静脉注射,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300ml静脉滴注;酸中毒时加5%碳酸氢钠液,因脱水引起缺钙时内服乳酸钙片0.2-0.3g,每天早晚各一次。
5.4 对于败血型的可用止血敏10ml、青霉素30万u和链霉素50万u混合一次性肌肉注射,每隔6小时注射1次,必要时静注Vc100mg与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250mL。
5.5 中药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健脾燥湿,凉血止痢。
5.5.1 白头翁15g、地榆炭20g、白术15g、茯苓15g、黄芩 15g、黄连 20g、党参 20g、升麻 15g、二花15g、连翘 15g、焦三仙 15g、甘草 15g,水煎投服。
5.5.2 止痢散:黄连 2g、黄柏 2g、白头翁 2g、甘草3g、百草霜3g,研为细末,用温水调糊送服,每日1次。
由于母鹿有舔舐仔鹿肛门的习性,病初通过粪便不易发现病变,可通过观察精神状态,吃奶多少,综合判断。及时正确的采取诊疗措施,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S858.25
B
1003-8655(2017)05-00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