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玲芳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731600)
中西医防治猪副伤寒病
罗玲芳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731600)
猪副伤寒病是哺乳仔猪和断奶前后猪只常发的一种病症。该病病原体在各种畜禽肠道、粪便和外界环境中经常存在,仔猪及其他幼畜容易感染患病,如污染乳、肉、蛋及其他食品,亦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患病猪只主要表现严重拉稀、失水、消瘦,最后死亡。该病的病原为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
本病通常发生于2—4月龄仔猪,采食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感染,大部分猪只由于断奶过早,突然改变饲料,长期只喂一种饲料,冷湿阴雨季节,气候突变,以及长途运输,过度疲劳等条件的存在,致使肠道内存在的病原菌乘机侵入,引起猪只发病。在其他传染病的过程中,可继发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最常发于春、秋两季。一般为零星发生,有时在一个地区大批猪只发病。
通常猪发病时体温轻度升高,虚弱无力,背拱、腹缩、腹泻,排水样稀粪,呈淡黄色、黄褐色或带有粘液、血丝、气泡、很臭,皮肤呈蓝紫色斑块。病程拖的长一些,则表现贫血消瘦,咳嗽、气喘,皮肤发紫,眼球深陷,患病15—20天不死亡者则成带菌猪,耐过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障碍,成所谓的“僵猪”。
经实验室剖检,病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发红、切面红白相间,呈大理石样花纹,肝、肾有轻微出血斑点,胃肠粘膜主要指盲肠、结肠以及回肠后端肠壁增厚,粘膜上覆盖一层糠麸样灰白颜色干燥坏死物质,呈横行的皱褶,剥离假膜,则呈现底部红色,边缘不规则的溃疡面,有些病例,在结肠面滤泡表面粘膜坏死,稍突出于表面,其上有坏死的渗出物积聚,形成明显的轮环状。脾和肠系膜淋巴结肿胀,间质增生,肝表面有针尖大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增生性结节,肺脏充血,切面有小米粒大内包有豆腐渣样坏死灶。
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就笔者经验,罗列以下成本低、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仅供参考。
4.1 新霉素治疗法
每公斤体重每次5mg,初次加倍量,口服,每日2次,连用4—6天。
4.2 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40万单位,地塞米松3ml,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天。
4.3 使用大蒜酒浸液
取大蒜120g(去皮捣碎),加白酒500g,装瓶内密封一周后再用。仔猪每次口服5—10g,每日2次,至食欲恢复后可停止,或再喂几日也可。
4.4 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扶正健脾为治则。可选用黄连散∶青木香6g、毛苍术6g、黄连6g、地榆炭6g、炒白芍 10g、白头翁 6g、车前子6g、红枣 5个,碾细后拌入料中,一次喂服。
或黄香汤:黄连 10g、木香 10g、白芍 12g、槟榔12g、茯苓12g克、滑石15g、甘草6g。加水煎成后分4次量,每日2次。
任何动物疾病都应本着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卫生防护,因大多数养殖户地处农村,防范工作在考虑成本的同时,要可靠管用。就目前而言,只要做好如下工作即可将本病拒之门外。
5.1 加强管理,注意卫生 仔猪断奶前后应特别注意饲料调制,最好用多种料掺和喂猪,再加少量生长素,以补充微量元素的缺乏,同时经常保持猪圈的干燥,通风良好。已发生本病的猪群应该隔离观察和治疗,污染的圈舍、饲槽及用具,可用2%烧碱、5%来苏尔或10%—20%新鲜石灰乳刷擦消毒,消毒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后再行使用。
5.2 做好防疫注射 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用氢氧化铝乳胶液稀释,断奶前给健康仔猪肌肉注射1.0ml,稀释后的菌苗限4小时内用完,使用时要随时振摇均匀。该苗注射后可能引起体温升高,发抖、呕吐和减食等症状,一般1—2天后可自行恢复。
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应对猪副伤寒,即可将该病彻底根除。除了文中的方法外,做好春秋集中免疫、加强门禁制度、做好圈舍的消毒管理等一些方法可以说对任何病都行之有效。
S858.28
B
1003-8655(2017)05-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