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治疗79例反复发作性膀胱炎疗效体会

2017-01-16 16:06:48胡云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赫依巴达膀胱炎

胡云峰

(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医药研究所、蒙医医院,内蒙古 兴安盟 029400)

蒙医药治疗79例反复发作性膀胱炎疗效体会

胡云峰

(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医药研究所、蒙医医院,内蒙古 兴安盟 029400)

目的:膀胱炎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如治疗不当会反复感染迁延不愈。临床上用蒙医药治疗控制反复感染,提高治愈率。方法以蒙医理论为指导,辨证用药,治疗效果良好。结果治疗79例膀胱炎,治愈率达98%。结论蒙药治疗膀胱病能够有效控制膀胱病的复发,达到根治的目的。

反复发作性膀胱炎;蒙医治疗;体会;

膀胱炎属现代医学尿路感染中的下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5%。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性尿感增多,耐药甚至耐多药现象呈增加趋势[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9个病例。其中女性68例、男性11例。年龄35~67岁。病程1~5年,每年均有3~5次的反复发作,符合膀胱炎诊断。

1.2 诊断标准

1.2.1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尿液常浑浊、并有异味,约30%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但体温常不超过38℃[1]。

1.2.2 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常浑浊、可有异味、可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部分尿感患者有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多为3~5个/HP,极少数急性膀胱炎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蛋白尿多为阴性~微量[1]。

1.2.3 排除尿路引流不畅、结石、尿路畸形、膀胱—输尿管等结构或功能异常。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

2.1.1 热盛型:治宜以清热,凉膀胱,利尿,注意“巴达干”为原则。

2.1.2 寒盛型:治宜以祛寒,助火、温膀胱,利尿,注意“希拉”热为原则。

2.2 治疗药物:古日古木-13味[2],那仁满都拉-11味[2],西日嘎-4味汤[2],舍玛-3味汤[4],苏格莫勒-10味[2],哈拉玛阿如-10味[4]。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3.1 疗效标准: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恢复正常,随访2年无复发。②无效:症状改善,但偶尔复发。

3.2 结果:热盛型膀胱病治愈37例,寒盛型膀胱病治愈40例,治愈77例,治愈率98%。无效2例,占2%。未愈者为男性,经彩超检查前列腺肿大,患前列腺炎。

4 典型病例

4.1 患者娜某某,女,35岁。2012年4月5日初诊。该患2010年1月份开始患“尿道炎”,每年犯病2~3次,输3~5天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好转。近2天因迁新居有些劳累,夜晚怕凉睡电褥。从4日晨起开始腰部不适,口干。傍晚开始下腹部灼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道刺痛,尿黄、有异味,今晨肉眼血尿,身体感觉低热。望诊:颜面潮红,舌苔黄薄。触诊;脉象紧而弦。实验室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数为25个/HP,红细胞数为50个/HP,蛋白尿阴性。根据病因,症状,体征,尿、舌、脉象诊断为 “热盛型膀胱病”。早饭后:古日古木-13味,5g温水送服;午饭后:那仁满都拉-11味,5g温水送服;晚睡前:舍玛-3味汤+西日嘎-4味汤,各2.5g水煎服。用药3天症状明显减轻,7天有症状消失,尿化验恢复正常。为巩固疗效照方再服药2个疗程(1疗程7天),随访2年无复发。

4.2 患者特某某,男,65岁。2014年11月24日初诊。该患2009年3月开始患“尿路感染”病,犯病时服用磺胺甲恶唑、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药可好转。但一遇寒湿就复发,每年不少于5~8次。这次因家中自来水管道漏水,清理污水时下肢着凉,腰酸、腿痛、下腹部发凉隐痛、尿频、尿急,有时尿失禁,服用上述药物不见效,随输注头孢呋辛1周也不见好转而来就诊。望诊:面色白而无华,尿清白、无气味,舌苔薄白腻。触诊:手脚凉、脉象沉而弱。实验室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数为52个/HP,尿蛋白微量。根据发病因素、症状、体征,尿、舌苔、脉象诊断为“寒盛型膀胱病”。早空腹:苏格莫勒-10味5g用舍玛-3味汤5g煎汤送服;午饭后:古日古木-13味5g用西日嘎-4味汤5g煎汤送服;晚睡前:那仁满都拉-11味,5克仍用舍玛-3味汤5克煎汤送服。用药7天尿急、失禁症状消失。实验室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数为21个/HP,尿蛋白微量。继续用药1周尿频、下腹部寒凉隐痛消失。再续前药1周,腰酸、腿痛症状消失,手脚凉转温,尿化验正常。为巩固疗效照方服药2个疗程,随访2年无复发。

5 讨论

膀胱炎属蒙医膀胱病。“本病系赫依与血交搏于膀胱,以尿闭或尿涩为特征的病症。膀胱在脏腑中居于最下处,赫依之位,也是病变巴达干窜行之道。其功能为贮藏尿液,经过下清赫依之作用排出体外。临床上膀胱之病多由巴达干赫依引起。另外,肾脏之病邪下注膀胱为病者亦屡见不鲜。本病起因主要由于赫依与血相搏客于膀胱,致使功能障碍,或巴达干、希拉偏盛而侵及膀胱,引起下清赫依之功能紊乱所致。如起居失常,坐卧潮湿之地,伤风感冒,感受寒冷太甚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临床上根据其病情变化可分为热盛与寒盛两种。[3]”

“热盛型表现尿道灼痛,小便淋漓不禁或尿涩不畅,发热,多汗,口舌干燥,口渴,脉象紧而弦,尿黄而气味蒸汽均大,治宜以清热凉膀胱为原则。[3]”

“寒盛型表现膀胱区及腰背部发冷痠痛,脸色发白,尿涩不畅或淋沥不禁,脉象沉而弱,尿白色,气味蒸气均小。治宜以祛寒,助火,温膀胱为原则。[3]”

笔者在79例膀胱病的临床诊疗当中对前23例病人(其中11例为热盛型膀胱病12例为寒盛型膀胱病)根据热盛型膀胱病治疗原则和寒盛型膀胱病治疗原则对热盛型膀胱病给予清热凉膀胱寒性药物,早饭后哈拉玛阿如-10味、5g温水送服;午饭后古日古木-13味、5g温水送服;晚睡前西日嘎-4味汤、5g水煎服;对寒盛型膀胱病予以祛寒、温肾、温膀胱等热性药物,早空腹苏格莫勒-10味、5g温水送服;晚睡前那仁满都拉-11味、5g近期疗效良好,但俩者均远期疗效不佳,始终解决不了遇寒遇热则病情复发的问题。经过认真回顾病人的发病因素,症状,药物性能功效等综合思考分析,认为主要问题在于用药上。考虑热药过则生寒,寒药过则生热。可能对热盛型膀胱病用寒药太过引起巴达干偏盛,对寒盛型膀胱病用热药太过引起希拉偏盛。偏盛的巴达干,希拉留居于膀胱蓄积隐伏,由于人体内与生存在的三根等因素具有相互调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作用和饮食起居得当而使其不能发病。但为疾病的复发埋下了隐患。一旦遇到发病条件使留居于膀胱的巴达干或希拉更加偏盛而使其由量变到质变达到了发病的成度,并占据赫依之位,使下清赫依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再次发作。因此,在膀胱病诊疗过程中及时的调整思路,对热盛型膀胱病予以清热凉膀胱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祛寒,温肾、温膀胱和利尿的方剂,纠正或制约用药过凉使巴达干偏盛的隐患。同时,用利尿的方式恢复和促进下清赫依的正常功能。同样,对寒盛型膀胱病予以祛寒、温肾、温膀胱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膀胱和利尿的方剂,纠正或制约用药过热使希拉偏盛的隐患。同时,用利尿的方式恢复和促进下清赫依的正常功能。基于这种认识去调整理法、方药、辨证施治,有效控制了膀胱病的复发,提高了治愈率。

6 体会

总结治疗膀胱病经验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是要正确判断寒、热的成度。是大寒、还是中寒、还是小寒;是大热、还是中热、还是小热,避免见寒症则下大热药猛攻寒,见热症则下大寒药猛攻热,要知道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热药过则生寒,寒药过则生热;二是必须熟练掌握所用方药的性能,功用。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症状体征的变化做到对症下药,更主要的是做到辨证用药;三是根据膀胱病的治疗经验对寒盛型膀胱病治宜以祛寒,助火、温膀胱,利尿,注意“希拉”热为原则;热盛型则:治宜以清热,凉膀胱,利尿,注意“巴达干”为原则施治,治疗效果可靠,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

[1]葛俊波,徐永健,等.内科学(汉文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496、498、499.

[2]元宝仓,双龙,包景荣,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S].1984, 356、331、265、365.

[3]白青云,苏荣扎布,苏和毕力格,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汉文版)[M].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2,88.

[4]巴根那,赵百岁,海银梅,等.21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蒙医药(本科)专业教材 蒙医方剂学(蒙文版)[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55、227.

R291.2

B

1006-6810(2017)08-0019-02

2017年4月11日收稿

猜你喜欢
赫依巴达膀胱炎
2022 年吐鲁番巴达木东墓群考古发掘简报
赫依证的证期标准化研究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44
蒙医赫依病变时间与抑郁症发病时间关系探讨
尘封千年的古城纳巴达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蒙医赫依病变时间与抑郁症发病时间关系探讨
环球中医药(2016年6期)2016-09-08 08:03:02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附97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