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县基础母牛圈养引起发情迟缓或不发情的解决办法的可行性报告

2017-01-16 14:18:28白玉兴李蒙丽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围场县发情犊牛

白玉兴 李蒙丽 白 静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兽医院,河北围场 068450)

围场县基础母牛圈养引起发情迟缓或不发情的解决办法的可行性报告

白玉兴 李蒙丽 白 静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兽医院,河北围场 068450)

1 基本情况

1.1 围场县基础母牛的基本情况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区,是大兴安岭余脉,七老图山脉和燕山山脉组成,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传统说道,故围场县解放前后都有养殖的习俗,其中各家各户都是养猪,每年杀一头,吃一年,羊、牛是为了搞点家庭收入,填补家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围场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故促进了围场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最近几年养牛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围场县基础母牛存栏在补偿政策的鼓励下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养殖户都发了家致了富。养殖业成了围场县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1.2 响应号召为津京地区含养水源

作为滦河流域上游围场县响应国家号召,在2015年11月1日起,全面禁牧。

围场县在2016年牛的存栏数已达到了28.7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已达到15万头。禁牧后围场县大多数养殖户从山野放牧型转为圈养型,其中一部分养殖户没有饲养经验,不懂得科学饲养,故在饲喂时有啥饲料就喂啥饲料,大部分养殖户只喂玉米秸秆和玉米面,这只能供给了能量饲料和纤维性饲料。在这种情况下,蛋白性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都供给不上,所以引起了各种营养性疾病和不发情或发情迟缓。

1.3 影响其发情的原因

影响母牛发情的原因,除疾病性发情迟缓或不发情外,其中有蛋白性饲料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供给不足是引起不发情或发情迟缓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雌性激素体内含量不足导致不发情。而围场县基础母牛不发情的因素即是蛋白性饲料供给不足,微量元素、维生素基本供给不上。尤其影响母牛发情的微量元素硒、锌等元素供给不上,维生素E、D、A等脂溶性供给不足,所以必须改变母牛的日粮,让其吃上全价日粮,改变饲养方式,降低成本,把非蛋白氮利用好,成本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就好,保证围场县养牛业健康稳定发展,为围场县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饲养管理对母牛的发情影响,即营养水平及某些营养因子对发情的调控,一般来说,适宜的饲养管理水平有利于母畜的发情,饲养水平的过高或过低,导致母牛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母牛的发情,围场县母牛不发情或发情迟缓是因其营养不足引起,尤其是以上所讲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蛋白质等。

2 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在母牛发情上的作用

2.1 蛋白质的作用

基础母牛除对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等因素需求外,最重要的是基础母牛对维持生产的需求,正确的饲养给予的饲粮,防止养牛供给的过剩和不足。围场县大多养殖户对基础母牛不给予蛋白性饲料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物质,常引起母牛不发情或发情迟缓。

蛋白性饲料是动物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基础母牛上常用来满足维持生长繁殖和泌乳等需要,蛋白不足,会影响胎儿发育,基础母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降低。平时蛋白的供给一方面是饲料中添加蛋白性饲料,另一方面是瘤胃微生物蛋白,微生物通过真胃、十二指肠消化吸收。

蛋白质是维持基础母牛机体的正常运转,以及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妊娠时蛋白质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故蛋白性饲料更不可缺少,另外蛋白质饲料还是酶和激素的参与者,综上所述,缺少蛋白质决定了基础母牛的发情及发情迟缓。

2.2 矿物质元素缺乏引起的繁殖障碍

矿物质元素是基础母牛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功能所必须的,现已确认牛所需的矿物质元素有10多种,常量元素锌、磷、钠、氯、钾、镁、硫等,微量元素有钴、铜、钼、锰、碘、硒、铬、氟等。

常量元素镁、硫、钾,微量元素钴、锌等元素参与了基础母牛发情的每一个生化过程。

2.3 维生素对基础母牛的发情需要

通过大量的研究,维生素是反刍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大类有机物质,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C、胆碱等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等,维生素、B族等都参与了基础母牛的发情生化过程。

3 根据围场县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3.1 圈养后母牛不发情原因调查

自2015年11月1日起,围场县开始全面森牧后,由于养殖户对饲养方式的不正确,饲喂时为了节约开支,给基础母牛饲喂玉米秸秆和玉米面,饲料营养不善,有的养殖户对基础母牛的光照、圈舍的空气质量等管理不足,饲料中的微量元素锌、钴、锰、硒等不添加,维生素E、D、A等元素日粮中不含,以上元素都参与了基础母牛的发情,所以平时日粮中必须添加。

通过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养殖户的母牛发情率不是很高,12个月周期产犊率也不是很理想,经过我们科研组的走访,我们制定了3年内把围场县的基础母牛发情、产犊周期从3年2个犊到1年(12个月)即3年3个犊的理想过程,为围场县的养牛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3.2 提高产犊率带来的经济效益

通过调查围场县基础母牛的存栏为15万头左右,迟至发情率为7%左右,即1.05万头那么在提高1万头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为1个亿的经济效益。这还是保守的计算,所以我组必须把此项目做好,为养殖户服好务,为围场经济增长做贡献。

在此基础上必须把小牛犊的死亡率从5%左右降下来,死亡的主要原因犊牛黄白痢和红痢,魏氏梭菌、沙门氏等常规性疾病由于治疗不及时和诊疗不正确。

3.3 牛的繁殖周期

加速牛的繁殖是增加牛群数量,提高牛群质量的必要前提,在牛的生产中,只有抓好繁殖有关的各个环节,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才能进一步提高牛的繁殖成活率,从而促进围场县牛的发展。

基础母牛性成熟年龄,受品种、营养、气候、环节饲养管理等因素影响。一般母牛性成熟年龄为8~12个月,体成熟为18~24个月龄,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体成熟后才能配种,过早会影响母牛生长发育,过迟影响母牛产犊头数。最理想的是一年一次犊牛,这样就需要在产后20~90d内配种最好,如果母牛产后超过60d不发情,产后应进行体查、治疗。母牛妊娠期一般为270~290d之间,平均为280d。

3.4 对基础母牛不发情进行调查

笔者等在2016年夏季就开始了对母牛不发情或迟缓发情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以及临床的诊疗,并且与辽宁省农牧学院合作进行了临床诊疗和加强了饲养管理。调节了基础母牛的日粮,改变了饲养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在实施过程中,在提高了母牛产犊的1亿元经济效益外,笔者等对牛犊红、黄、白痢疾、魏氏梭菌、沙门氏菌等进行了治疗,减少犊牛死亡,这样也提高了围场县的社会效益。

4 效益评价

该项目一旦建设好,可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项目把资金用于治疗和加强饲养管理上,实现精准扶贫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提高母牛的发情周期,每年必须产1犊,这样社会效益可提高1亿元左右(即多产犊后育肥10000头算)犊牛减少死亡按14万头基础母牛,产14万头犊×3%=4200头×10000元即为420万元,第一犊牛病死率减少3%算,即4200万元,故围场县必须加强母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本项目必须执行好,实施好,为围场县人民造福。

14万基础母牛,发情迟缓或不发情按7%计算,140000头×7%=9800头,育肥后每头按10000.00元计算即为9800头×10000.00=98000000.00元,即1个亿的经济效益,牛犊出生后病死率减少按3%也可产生420万经济效益。

如果把产犊每头母牛都在12个月1个犊计算即可提高9800万的效益,病死率减少3%也可产生4200万的经济效益。提高发情率7%可产生9800.00万元的效益。总合计可产生1.4亿元的效益,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对本项目的实施。

猜你喜欢
围场县发情犊牛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
围场县人大常委会 持续做好联动监督后续工作
生态林业“新发展” 做出扶贫“大文章”——围场县探索“3344”生态扶贫新模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谈围场县经济林发展特点
母驴配种注意啥
今日农业(2017年9期)2017-01-31 02:30:55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4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5
养羊何时配种好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