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2017-01-16 08:29段晓梅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吸虫病肝片吸虫

段晓梅

(山西省大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大同 037000)

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段晓梅

(山西省大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大同 037000)

兔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兔的肝胆管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兔表现为贫血、腹痛、腹泻、黄疸、水肿为特征。防治加强环境卫生,搞好粪便处理,定期驱虫。

肝片吸虫 腹痛 黄疸 驱虫

兔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兔的肝胆管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对养兔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一当发病即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原

肝片吸虫虫体扁平,呈叶片状,自胆管取出时呈棕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虫体长为20~35mm,宽为5~13mm。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出,称为头锥,头锥后方变宽,称为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有很多小刺。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其稍后方为腹吸盘。在口吸盘与腹吸盘之间有生殖孔。肝片吸虫的生殖系统特别发达,且为雌雄同体,可自体或异体受精。虫卵呈长卵圆形,黄褐色,有一个不明显的卵盖。卵壳薄而透明,卵内充满着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虫卵大小为(016~132)μm×(66~82)μm。

2 生活史

肝片吸虫的成虫在胆管内产卵,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15℃~30℃)、充足的氧气、水分及光线条件下,卵经10~25d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继续发育,形成尾蚴。尾蚴自螺体内逸出,进入水中,附着在水草上,脱去尾部,变成圆形的囊蚴。家兔采食了附着囊蚴的水草后,囊蚴中的幼虫就在兔的小肠中脱囊而出,钻入肠黏膜,最后穿破肠壁进入腹腔,再经肝包 膜进入肝实质中。幼虫在肝脏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移行后,进入肝胆管中,经过约2个多月发育为成虫。

3 流行病学

该病的流行除由于当地存在病原、中间宿主、终期宿主外,还由于病畜粪便下水使螺有受感染的机会,以及由于在有螺的地带放牧牛羊或割草喂食它们。小土蜗是半陆栖性淡水螺,在小水坑、水田和排灌渠中广泛存在。

肝片吸虫幼虫期在螺体内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一个阳性螺可以逸出 600~800 个尾蚴。囊蚴的抵抗力强,在潮湿无日照的条件下,可生存6个月还保有感染力。

在中国的农业地区,螺体内的尾蚴于5~6月份成熟,然后大量逸出。北方牧区的气候回暖较迟,畜群感染多在秋季。肝片吸虫病在多雨的年份广泛流行,在干旱的年份显著减少。当畜群长期放牧在低湿的牧场上时,最易引起高度的侵袭。由于成虫排卵量大,生活期长,又在幼虫期进行无性繁殖,所以畜群中即使只有少数病畜,只要传播的条件适宜,也可造成流行。

4 临床症状

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因感染幼虫的数量、兔体的免疫力、年龄、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情况 下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型:主要由幼虫在肝组织中移行造成的。病兔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病初体温升高,喜腹卧,贫血,腹痛,腹泻,黄疸,逐渐衰弱,肝区有压痛,并很快死亡。

慢性型:主要由成虫寄生在胆管造成的。病兔运动无力,被毛松乱,无光泽,消瘦,严重贫血,可视黏膜苍白,结膜黄染。

后期严重水肿,特别是眼睑、颌下、胸下水肿尤为明显,消化功能紊乱,腹泻及便秘交替出现,逐渐衰竭而死。

5 病理变化

5.1 急性病例

可见幼虫穿过小肠壁并由腹腔进入肝实质,引起肠壁和肝组织损伤。肝肿大,肝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积,出血,有数毫米长的暗红色虫道,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和很小的童虫。可引起急性肝炎和内出血,腹腔中有血性液体,出现腹膜炎病变。

5.2 慢性病例

可见寄生的成虫。由于虫体进入胆管后长期的机械性刺激和毒性物质的作用,引起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和贫血。早期肝脏肿大,后期萎缩硬化,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有较多虫体寄生时可见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变粗,胆管狭窄,甚至堵塞,胆汁淤滞而出现黄疸。胆管像绳索样凸出于肝脏表面,胆管内壁有磷酸钙、磷酸镁等盐类沉积,使内膜变得粗糙,胆管内有虫体和污浊稠厚的液体。

6 诊断

(1)现场诊断根据临床蛀状、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和粪便、虫卵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以粪便涂片法或沉淀法在粪中查到虫卵,或者剖检时在胆管中发现有肝片吸虫的成虫,则可确诊。

7 防治

7.1 预防

(1)对以喂青饲料为主的兔,每年进行两次预防性驱虫。

(2)要经常打扫兔舍,隔一段时间用的火碱溶液消毒兔笼及地面一次,对饮水器和食槽也应彻底清洗。

(3)合理利用水生植物饲料,饲料一定要洗净晒干,最好是青贮发酵后再喂兔,以杀灭饲料上面附着的囊蚴。

(4)对兔粪特别是病兔的粪便要经堆积发酵等无公害化处理后再利用,以防止病原扩散。圈舍内的粪便,每天清除后进行堆肥,利用粪便发酵产热而杀死虫卵。对驱虫后排出的粪便,要严格管理,不能乱丢,集中起来堆积发酵处理,防止污染兔舍和草场及再感染发病。

(5)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

(6)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家兔的抵抗力。

7.2 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

硝氯粉:按3~5mg/kg,口服,或按1~2mg/kg,肌肉注射。

丙硫苯咪唑,抗蠕敏按20mg/kg,1次/d,连用3d。

硫双二氯粉(别丁):按80~100mg/kg,口服,隔两天再服一次。

吡喹酮:按80~100mg/kg,口服。

四氯化碳:按0.3ml/kg,加等量液状石蜡,肌肉注射。

六氯乙烷:按0.2~0.3g/kg,间隔20d服一次,连服2~3次。

[1] 王春江,王会杰.肝片吸虫病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6):100.

[2] 沈祥凤,韩磊明,张乃宽,等.牛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3,(12):50-51.

猜你喜欢
吸虫病肝片吸虫
淡水鱼中3 种吸虫囊蚴多重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藏羊肝片吸虫病治疗与预防探索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牛羊肝片吸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枝双腔吸虫的形态学鉴定及分子进化研究
藏羊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