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建梅
(如东县曹埠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 226402)
猪腹泻及其控制
严建梅
(如东县曹埠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 226402)
猪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疾病。无论是现代化规模养殖场,或中、小养殖专业户,或散养户,均有发生。我国是养猪大国,在猪的疾病中,出现腹泻病占总量的35-45%,仔猪腹泻及仔猪断奶应激腹泻几乎是每一个养殖场的主要问题。防治和控制猪的肠炎和腹泻越来越成为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猪腹泻 原因 防治措施
猪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疾病。无论是现代化规模养殖场,或中、小养殖专业户,或散养户,均有发生。我国是养猪大国,在猪的疾病中,出现腹泻病占总量的35%~45%,仔猪腹泻及仔猪断奶应激腹泻几乎是每一个养殖场的主要问题。防治和控制猪的肠炎和腹泻越来越成为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腹泻是多种疾病的症状,不是一种病,它与发热一样,腹泻对机体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消除病原;泻掉毒素或热原;抛出外来异物。
临床主要有三种病理变化:
(1)酸中毒:(90%以上腹泻)发生剧烈腹泻时,大量的碱性肠液被排出体外,从而造成机体碱储量降低,发生酸中毒。
(2)脱水:多表现为低渗性脱水,小肠炎可能表现为等渗性脱水,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虚脱。
(3)电解质紊乱:主要是腹泻时肠道内钾离子丢失引起低血钾症,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平滑肌收缩无力和心律异常。
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致病性疾病。许多因素可以引起腹泻。通常将这些因素分为非传染因子和传染因子。
2.1 非传染性致病因子
(1)仔猪胃肠道的不成熟:特别是胃酸分泌量比成年猪低得多,杀菌能力差。幼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尤其是对低温。
(2)仔猪夏天过多饮水,稀释了胃酸:胃内的病菌,如大肠杆菌等,不易被杀死,通过胃酸这一消化屏障,进入肠道而致腹泻。
(3)仔猪胃肠道的各种消化酶,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均比成年猪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仔猪生长速度快,需要的营养相对较多:这些营养要胃肠道的消化,与成年猪相比仔猪胃肠的负担较重,更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5)过敏性反应:仔猪腹泻一般是伴随早期断奶而出现的问题之一。现已查明:对日粮抗原(异体蛋白)暂时性的过敏反应是诱发仔猪早期和断奶后腹泻的先决因素。
(6)霉菌毒素:主要产生于发生霉变的饲料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桔青霉素。黄曲霉毒素可导致猪发生出血性腹泻。
2.2 传染性致病因子
引起腹泻的传染性致病因子主要是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这类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本病因由活性生物组成,致腹泻也具有传染性。在各类猪场普遍存在,传播迅速,有单独感染,但实际上多为交叉混合感染,致使诊断和防治比较困难,常导致猪大批死亡,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下面对主要引起传染性腹泻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述:
2.2.1 细菌引起的腹泻:病原菌、诱因、症状、特征。
(1)埃希氏大肠杆菌仔猪黄痢:腹泻,粪便呈黄色糨糊状,排便失禁,少有呕吐出生后一周内发生,以后较少,发病严重,死亡率高;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与仔猪红痢一样往往来不及治疗,发生后治愈率极低。
(2)仔猪白痢:一周至断奶仔猪突然腹泻,病程开始排糨糊样粪便→水样→乳白、灰白、黄白色下痢,腥臭气味 2~3周发病多,体温、食欲变化不明显,症状较轻,3~7d康复。
(3)魏氏梭菌C型:消毒不力,环境污染;母猪是主要传染源,肠道排毒造成地面、奶头污染 排红褐色血性稀粪,含少量肠坏死组织碎片、气泡、腥臭味,后腿黏血样粪便,显坏死性肠炎特征 1~3日龄仔猪发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70%~100%,病程短,出现后来不及治疗即死亡。
(4)猪沙门氏菌:高密度饲养,环境污染、潮湿,各种应激和营养障碍,多见下痢型,水样、黄色、恶臭,发热、呕吐、食欲不振、被毛无光泽 1~4月龄猪,无季节性,四季发生。体温升高,初期可达41℃~42℃;浅湿性咳嗽,呼吸困难,耳根、胸腹皮肤显红色,后变为蓝紫色或出血斑;脾肿大,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肠结肠炎、溃疡,脑膜炎、肺炎,晚期治疗效果极差。
(5)猪痢疾密螺旋体:传播途径为消化道;犬、鼠、苍蝇是传播本病的媒介。最急性:发病后几小时内死亡急性:体温升高,水泻,排红白相间的胶冻血便,有时可见大量黏液与血丝、脱水、衰弱虚脱亚急性:反复下痢,混有黑色血液、贫血,最后导致僵猪。
(6)耶尔森氏菌:病猪中度发热,腹泻不含血和黏液,粪便显黑色,发病率高达50%~80% 除引起肠道症状外,还引起呼吸道、心血管系统、骨骼、结缔组织和全身疾病,出现败血症时,死亡达30%以上。
(7)猪增生性肠炎(PE):病猪摄食正常,但生长受阻、贫血,对食物好奇,但食欲不振或拒食,精神冷漠,开始排颜色正常的稀粪而后发展为腹泻 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解剖为小肠和结肠黏膜增厚。
2.2.2 由病毒引起的腹泻:病原、流行特征、主要症状。
(1)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病猪初呕吐,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迅速消瘦、脱水,但大部分可在短期内康复;哺乳母猪发病导致无乳症。一般病变主要部位在小肠和胃,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小肠充血,肠壁变薄发亮,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
(2)猪流行性腹泻(PED)与TGE相比,病死率较低,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发病率达100% 同TGE;TGE与PDE的病毒抗原形态、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极为相似,但免疫学与血清学没有交叉反应。
(3)猪轮状病毒感染(PRV感染)多发生在8周以内的仔猪,多见于寒冷季节,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无继发感染,死亡率小于10%,1~4周乳猪死亡稍高达25% 症状轻、缓,多见黄白色和暗灰色水样稀粪;大、小肠条状或弥漫性出血,肠壁变薄,黏膜易脱落。
2.2.3 由寄生虫引起的猪腹泻
引起猪腹泻的寄生虫多为寄生在猪胃肠道内的线虫,主要包括猪蛔虫、结节虫、类圆线虫和鞭虫。这些胃肠道寄生虫的共同症状包括:消瘦、贫血、下痢、食欲不振,病程缓慢,生长发育受阻→僵猪。
3.1 饲养管理要符合猪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活习惯
(1)切实做好初生乳猪和仔猪的越冬保暖:寒冷会强烈降低幼猪生理抵抗力是引起致病菌感染导致腹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降低大肠杆菌和病毒性腹泻的一个有效措施。
(2)做好栏舍定期消毒,高密度饲养时更应如此: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当条件合适时,即可大量增殖,达到引起猪发病的程度,只要有这些病原存在,发病的机会就会增加。生产实践证明:定期消毒、做好环境卫生,可使猪腹泻降低50%~80%。猪舍消毒最短时间间隔为 3d,即每周进行2次彻底消毒。哺乳期间,定期用0.1%的KMnO4擦拭乳头。消毒程序:环境中污物的机械清除→地面、墙面及其他物面、用具的自来水冲洗→喷洒消毒剂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最后用消毒自来水冲洗。
(3)做好仔猪的断奶工作:断奶是常出现拉稀的一关,断奶体重控制在6.5~7.5kg,断奶时间在4~5W,技术和管理条件较好的,可以提前断奶,不到体重应推迟断奶时间。较好的方法是:去母留仔,即仔猪体重达到,将母猪从育仔栏移开,留下仔猪在育仔栏中停留5~7d,完成断奶过度。
3.2 做好仔猪饲料与营养的合理配制
(1)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的防治:日粮中抗原的暂时过敏是诱发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的先决因素。如在断奶前给小猪补料,其肠道免疫系统会产生耐受性,可使仔猪断奶后,仔猪因饲料抗原性过敏所致的腹泻状况大为减少。
(2)发生腹泻的仔猪不可随意限食和断食:大量的临床专家认为:禁食是弊大于利,仔猪在大量脱水的情况下,这样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少,仔猪处在饥饿状态,胃肠平滑肌兴奋、消化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因此推荐正确的做法是:腹泻时不要禁食,要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米粥、豆浆等,将优质乳猪料拌成稀糊状也是较好的做法。只要仔猪精神好,食欲望,适当给予饲料,虽腹泻次数会稍多一点,但病情会很快好转,不会影响仔猪当前的生长速度和最后的出栏时间。
(3)补食人工口服补液:脱水和酸中毒是造成仔猪腹泻死亡的直接原因。大量临床证明:对腹泻的仔猪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越早,则仔猪成活率越高,使用口服补盐是经济、方便、有效的辅助疗法。
(4)充分的母乳喂养:母猪的乳汁,特别是初乳,非常符合初生仔猪的消化和吸收,其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加仔猪的抗病水平。
(5)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3.3 对断奶仔猪可合理使用微生态活菌制剂
一般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激活肠壁上的免疫细胞,刺激胃肠免疫系统的及时建立,提高仔猪消化系统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控制腹泻的效果。
3.4 选择药物(抗菌、抗寄生虫及抗病毒)
[1] 张印,王诚,王怀中,等.猪的腹泻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0,12(4):38-41.
[2] 吴利锋,王长涛.仔猪腹泻常见病因及控制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07,28(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