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芳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人民医院,宁夏 彭阳 756500)
老年髋部骨折65例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张翠芳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人民医院,宁夏 彭阳 756500)
目的 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对65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病情评估,心理疏导、护理,术后加强综合护理,康复指导,预防并发症等围术期护理。结果 所有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术期,顺利接受手术,康复出院。结论 做好围术期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体会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外伤后及易发生髋部骨折,而且发病率逐年增多,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手术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仍是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手段[1]。但老年人往往内科基础疾病多,心理、生理、脏器功能减退,手术耐受力降低,手术风险增大[2]。因此,对老年人加强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和康复锻炼能有效促进手术成功和患肢功能恢复。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髋部骨折作为研究对象,对围术期的术前及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65例患者均来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为(72.33±0.95)岁。65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8例,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57例,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脑梗死后遗症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
1.2 手术方法:入院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主要实施对症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47例,PFNA内固定10例。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和疏导:受伤后,老年人由于突然充当患者角色,其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发生改变,初期患者往往难以适应变化,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医护人员此时需要通过心理护理、疏导、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行消除,调整患者治疗疾病的心态,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患者角色和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地帮助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②疼痛及牵引的护理: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有效止痛药物减轻患者由于疼痛引起应激反应及心理痛苦。行下肢牵引时,注意保持伤肢外展、功能位、足中立位有效牵引;做好牵引部位及足跟皮肤护理,防止压疮,观察末梢血运。③食及大小便护理:患者卧床期间由于活动量小,胃肠蠕动慢,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容易便秘及尿潴留,应指导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及粗纤维、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训练患者床上排便,必要时给予润肠通便药物。④术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及咳嗽、拍背、排痰、戒烟,防止坠积性肺炎,增加肺活量及通气储备。行引体抬臀运动,防止褥疮。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泵练习,促进血液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及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的发生[4]。⑤术前健康状况评估及合并症护理:术前要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监测血压、血糖及心、肺、肾功能,调整脏器功能,控制并发症,提高手术耐受力,选择适时手术时机。
1.3.2 术后护理:①术后专科护理: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检查各种引流管路是否牢固、通畅,记录引流量。取平卧位,两腿之间放置软枕或梯形垫,患肢下垫一软枕抬高,使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膝关节微屈曲10°~15°,防止患肢外旋及足跟受压,使患者感觉更舒适。有效的个性化的止痛,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痛苦,还可以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康复。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预防术后病情允许患者抬高下肢,鼓励患者早期定时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踝关节的屈伸、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等;使用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保持大便通畅(因80%深静脉血栓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静脉淤滞,确保下肢静脉良好循环。药物预防术后12 h后可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 U皮下注射,1次/天或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天,连用1周,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③术后康复训练: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的有力措施[5],遵循由被动到主动,由肌力训练到关节活动锻炼的顺序。麻醉未消失前即可适当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被动运动,麻醉消失后,主动做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一组10~20次,每隔10~15 min做一组,逐步增加,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大腿肌肉绷紧,保持5~10 s后再放松,循环进行,以稍感大腿肌肉疲劳为度。3 d后继续以上练习,活动量可适当增加,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尽量多做。可床头抬高45°~60°,行坐位练习,7 d后可协助患者下床做站立练习。同时逐渐行患肢被动运动:康复师一手用劲上提小腿同时上推患者脚掌部,另一手放在股四头肌处,感觉肌肉的收缩,患者使劲下踩。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屈腿练习,患者平卧于床上,足跟紧贴床面,用足跟带动大腿向臀部移动,至最大活动范围时,保持5~10 s后,缓慢将腿伸直。被动—主动屈腿练习:由康复师或家属给予帮助渐进式向后屈腿至自己主动屈膝练习30~50次/组,3~4组/天。髋关节置换术后避免过度屈曲、内收、内旋髋关节,告诫髋关节置换术后月内防止右髋关节屈曲大于90°,6个月内禁忌盘腿、跷二郎腿,禁坐小板凳,如厕禁止蹲坑。④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出院行为指导,护理人员嘱咐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活动量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加倍,并嘱咐患者需按时回医院进行复查,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复查结果对患者的后续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指导。
随访本组65例经过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和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1 d,均治愈出院,61例获得随访,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加强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心理疏导、术前评估、合并疾病的处理及营养支持、调理等,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测,治疗过程中使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功能锻炼进行正确的指导,能够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恢复患肢功能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1] 霍娟,谢瑶.舒适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63-564.
[2] 程萍.高龄患者围手术期身心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76-3478.
[3] 易小青,傅爱凤,付爱民,等.踝泵运动对预防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6):36-38.
[4] 施海红,陈丹琼,程小芸,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9):151.
[5] 田艳玲,邵雯君,肖艳波.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8):747-748.
R473.6
B
1671-8194(2017)31-02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