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评价及其在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中的应用

2017-01-16 07:13:30车德亚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1期
关键词:痛风性痛风西药

周 洁 车德亚

(1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2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00)

系统评价及其在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中的应用

周 洁1车德亚2

(1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2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00)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血尿酸增高直接相关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和(或)肾功能衰竭。随着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愈趋于年轻化。痛风患者急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医学研究方向,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在简述系统评价操作步骤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系统评价在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中的应用,发现系统评价在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为痛风的治疗研究提供相关线索、依据和思路。

系统评价;痛风;中医药

系统评价又称荟萃分析或Meta-analysis,是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结果进行收集、评价、综合、整理和统计的分析方法,和循证医学关系密切。其系一种定量的文献分析方法,避免了传统文献综述作者在选文上的主观性,改善了研究问题时的片面,对不确定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较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1 系统评价的操作步骤

1.1 确定系统评价研究的主要问题[1-3]:首先提出需要并具有可行性的问题。确定研究问题时,要考虑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及结局4个方面。避免问题过宽或者过窄,并考虑研究主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计划书,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细化相关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 确定检索策略,检索有关文献:整理好问题相关资料,确定检索词和制定好检索策略,通过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数据。文献较多时,可利用文献管理软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层层筛选合格的文献。

1.3 评价文献质量:对确定纳入的文献进行研究质量的评价,如是否随机、是否使用了盲法等。可利用偏倚风险评估清单进行偏倚风险评估。

1.4 综合分析文献资料:设计数据提取格式和提取表,由数据录入员客观地进行数据录入。并核查和修改相关数据,处理有分歧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1.5 总结研究结果:对结果进行汇总,讨论分析结果,做出结论和评价,并对结论进行解释。

2 系统评价在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

2.1 中医治疗痛风系统评价情况:徐立[4]对灸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灸法疗效优于西药,不良反应少。

甘建平[5]共纳入1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清热利湿法治疗痛风效果好于西药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但纳入的文献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偏倚。刘长斌[6]对纳入的7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采用中医利湿法能改善高尿酸血症临床症状,但在降低血尿酸值方面,没有西药优势大。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杨智杰等[7]搜索到4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痛风的疗效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结果。庄丽华等[8]的研究也发现,中西医结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总显效率、血尿酸、血沉、疼痛的改善均优于单纯西药。杨良山[9]、李敏[10]等,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系统评价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刘畅等[11]对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进行了系统评价。共纳入11篇文献,80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Jadad评分7篇2分,4篇1分。结果表明,针刺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针刺疗法不良反应远小于西药。李永坡[12]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了系统评价,共纳入27篇文献,病例总数共计1926例,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总痊愈率优于西药组。在降低血尿酸、改善症状方面效果也较西药组好,且不良反应较低。

雷婷[13]对刺络放血疗法对比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了系统评价,共纳入13项研究,最终纳入病例1072例,按照Jadad评分标准,4篇为高质量研巧,其余均为低质量研究,漏斗图的对称性较好。结果显示刺络放血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2.2 中药治疗痛风系统评价情况

2.2.1 外用中药治疗痛风的系统评价:吴莹[14]对包含980例痛风患者的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外用中药在临床总有效率、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肿胀、活动障碍指数等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和实验室指标中的反应蛋白、血尿酸改善方面的指标均优于西药组;在血沉、不良反应指标中显示两组相当。不良反应方面,中药组和西药组相当,主要表现为轻微红疹,不作处理可自行消退。治疗痛风外用药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金黄膏,黄柏、大黄、白芷用得较多。吴莹[14]又对2212例痛风患者进行分析,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在总有效率、关节肿胀、血沉、反应蛋白、血尿酸上优于与之对照的西药。在关节疼痛缓解程度、活动障碍改善度上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相当。在不良反应上,中药口服联合外用优势远远大于西药。

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系统评价方面,程征[15]对23篇满足标准的文献研究结果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如意金黄散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燕[16]对13个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中药外敷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比较,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

2.2.2 口服中药治疗痛风的系统评价:李娟等[17]对中药复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系统评价,有17个试验符合标准,纳入患者共计1296例。单纯口服中药的临床有效率及改善血尿酸水平可能优于西药对照组。李萧然[18]的研究发现,在关节炎症缓解方面,清热利湿解毒组中药治疗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疼痛控制方面,中药治疗较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大体相当;在减轻肿胀程度方面,中药治疗疗效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当;在安全性方面,中药安全性优于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吴莹[14]系统评价口服中药与西药治疗痛风的44项研究发现,中药和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痛风效果一样。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在内服药的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四妙丸或者以四妙散为基本方加减的方剂。位居前位的中药为薏苡仁、黄柏、牛膝等。姚国山[19]对符合要求的30篇文献进行分析,其中2篇为中等质量外,其余28篇皆为低质量。治疗痛风的主要是清热药及去湿药类;而药物药味则为苦、甘、咸味等为主,药物多数归肝经、脾经、膀胱经。

李季[20]对24篇,共1690例痛风患者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痛风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药治疗相对于西药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以及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明显优势。舒祝明[21]共检索出中医药治疗痛风文献557篇,去除重复文献后通过阅读文献的标题、摘要初步入选58篇,再经过筛选,最终14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共计1374例患者。结果显示中医药口服近期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裴艳秋[22]、袁宏宇[23]等对文献进行研究有相同的结论。李昕雪[24]的研究发现中药治疗痛风具有一定的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频次低于常规治疗。半数以上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中药在降低血尿酸水平上具有显著疗效,提示中药在预防痛风反复发作和治疗高尿酸血症上具有潜在的疗效。

石珺[25]对12项符合标准而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6种中草药(滋肾汤、化湿泄浊祛瘀汤、降尿酸方、补肾化湿通络汤、活血泄浊汤、痛风1号)加用西药有显著疗效。3种中草药(威草胶囊、痛风合剂、痛风1号)单用有显著疗效。但所有试验均为低质量试验。倒漏斗图形显著不对称,提示文献存在发表偏畸。

周俊等[26]系统评价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通滞苏润江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优势;通滞苏润江胶囊与西药组比较,在降低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具有优势,但对降低C-反应蛋白没有明显优势;通滞苏润江胶囊在减少胃肠道反应方面有优势,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明显优势。

平凡等[27]对宣痹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11篇,Jadad评分高质量文献1篇,低质量文献10篇,漏斗图提示不对称。宣痹汤联合西药或单用均能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四妙散在痛风的治疗中多用作汤剂,周倩仪等[28]的系统评价结果提示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优于非甾体止痛药及秋水仙碱的疗效。同时能降低尿酸水平,避免了西药产生的胃肠道反应。但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外文研究缺乏。四妙散加减在痛风中的应用研究中,杜明瑞[29-30]和谢静思[31]的系统评价得出了类似于以上的结果。

唐诗韵等[32]对二妙散系列方治疗痛风进行了系统评价,与西药相比,二妙散系列方能够降低血尿酸、血沉,提高痊愈率。单独使用二妙散系列方或二妙散系列方联合西药治疗痛风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

综上,近几年出现不少关于中医药用治痛风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中医药在痛风治疗中确有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不良反应较小,在安全性方面有很大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虽大多数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为临床随机实验,但普遍存在随机方法研究报道不完整、样本量较小、选择的指标与国际推荐规范存在差距、缺乏长期疗效的观察、盲法实施困难、存在发表偏倚、患者失访情况缺如等问题。以上因素影响了系统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研究质量,应注重临床随机研究的规范和报道的完整、注重观察指标的水平、关注干预措施的长期作用。

[1] 倪伟.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16:344.

[2] Jenicek M.Meta-analysis in medicine: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want to go[J].J Clin Epidemiol,1989,42(1):35-44.

[3] Counsell C.Formulating queations and locating primary studies for inclusion in systematic reviews[J].Ann Int Med,1997,127(5):380-387.

[4] 徐立,郑春爱.灸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4):46-48.

[5] 甘建平,朱丰林,李延萍,等.清热利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9):28-33.

[6] 刘长斌.中医利湿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系统评价和临床试验报告质量评价[D].甘肃:甘肃中医药大学,2015.

[7] 杨智杰,胡家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循证治疗[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0):36-38.

[8] 庄丽华,胡家才,吴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Meta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2):128-132.

[9] 杨良山,钟琴,刘正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14(9):25-31.

[10] 李敏,张本忠.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7):1301-1303.

[11] 刘畅,韩东岳,麻东阳,等.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Meta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3):110-112.

[12] 李永坡.针灸治疗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系统评价[D].泸州:泸州中医药大学,2013.

[13] 雷婷.刺络放血疗法对比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系统评价[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14] 吴莹.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5] 程征,王琴,石岩.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Meta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0):115-116.

[16] 吴燕.中药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4,27(9):59-62.

[17] 李娟额,姜小凡,李静,等.中药复方治疗急性通风新关节炎的Meta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5,34(8):617-620.

[18] 李潇然.基于系统综述的痛风急性期病机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9] 姚国山.中医治疗痛风临床文献之用药规律及疗效Meta分析[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0] 李季,肖瑞冲,李东书.中医药治疗痛风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1):2086-2094.

[21] 舒祝明,施政,章建军,等.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荟萃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5):439-442.

[22] 裴艳秋.中药治疗痛风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0,6(10):233-234.

[23] 袁红宇,何苗,欧宁.中药治疗痛风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3):666-670.

[24] 李昕雪.中药治疗痛风的系统综述和方法学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5] 石珺,范可.中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的系统分析[J].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2(4):361-364.

[26] 周俊,肖微,吴锐,等.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2):21-27.

[27] 平凡,李成荫,朱丰林,等.宣痹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1):193-196.

[28] 周倩仪,卢露,崔家康,等.四妙散对比西药治疗痛风及影响血尿酸降解速度的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7):1356-1360.

[29] 杜明瑞,郭志忠,冯福海.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研究[J].中医研究,2015,28(8):66-70.

[30] 杜明瑞,郭志忠,冯福海.四妙散为主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3):212-216.

[31] 谢静思.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的系统评价[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32] 唐诗韵,万雪松,贾琴,等.二妙散系列方治疗痛风的系统评价[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0(6):198-202.

R589.7

A

1671-8194(2017)31-0188-03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院级课题(CWKY-2017-05)

猜你喜欢
痛风性痛风西药
痛风的治疗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1:52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18
痛风了,怎么办?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16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8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2:00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1:54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8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