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钢板螺钉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2017-01-16 07:13:30李志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1期
关键词:四肢螺钉经皮

李志涛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骨科,辽宁 沈阳 110101)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钢板螺钉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李志涛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骨科,辽宁 沈阳 110101)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我院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依据接受内固定方式分成2组,即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微创组,n=45例)和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组(传统组,n=42例),分析两组手术指标、骨折愈合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微创组手术耗费时间(94.63±11.24)min,手术出血量(91.06±15.68)mL,住院时间(13.56±4.25)d,临床骨折愈合时间(4.61±2.54)个月,术后并发症率(4.44%)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手术后6个月,微创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传统组76.19%(χ2=12.356,P<0.05)。结论 与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相比,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快、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钢板螺钉内固定;四肢骨折

四肢骨折在临床极为常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发病率升高、交通事故增多等,四肢骨折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四肢骨折治疗仍然以内固定手术治疗为主,其中钢板固定作为常用内固定方法一致备受关注。随着钢板制作技术的改进、微创手术理念的推广,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的应用率不断提升,目前已经成为四肢骨折重要治疗方法之一[1-3]。本文通过对比观察钢板螺钉固定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治疗效果上的区别,旨在初步客观评价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的实际治疗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我院骨科以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纳入和排除要求是[4]:①经临床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②符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指征,对手术有耐受能力,无手术禁忌;③未见心、肝等重要脏器异常;③骨折时间在7 d之内;④知情同意,能配合实验随访;⑤排除病理性骨折等其他类型骨折;⑥排除合并骨关节病、代谢异常等其他疾病者;⑦排除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免疫缺陷等疾病者。将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根据所用钢板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其中微创组45例患者以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传统组42例患者以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组患者年龄23~70岁,均值(40.52±5.24)岁,男性29例,女性13例,骨折部位包括上肢20例,下肢25例,骨折时间1.0~7.0 d,均值(3.69±1.58)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机械伤11例和高处坠落伤14例;传统组患者年龄22~72岁,均值(41.83±5.09)岁,男性27例,女性15例,骨折部位包括上肢18例,下肢24例,骨折时间1.5~6.5 d,均值(4.75±1.51)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机械伤10例和高处坠落伤13例。两组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折时间、骨折受伤原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法: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依照患者骨折部位合理选择手术切口、勾画手术范围后,按照手术方案对手术区域进行充分暴露,将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并以适宜的锁定钢板置入到骨折部位,使用螺钉接骨板对其进行固定后,将接骨板贴附于骨折近端,利用X线透视检查明确骨折复位良好后,对锁定钢板进行锁定螺钉拧入固定,完成固定后,根据骨折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自体骨骼或人工骨骼填塞,本实验中选取病例均未进行骨骼填塞治疗。普通钢板螺钉固定法:硬膜外麻醉后,骨折解剖复位,剥离骨折局部骨膜,在骨折后方安装固定器套,把钢板置于骨面上,在适宜位置钻孔并拧入螺钉,调整至最佳位置后,拧紧螺钉,缝合切口并完成外包扎和固定。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尽可能进行早期功能训练。

1.3 评价指标:在统计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指标(手术耗费时间和手术出血多少)的同时,在术后对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骨折愈合标准[5]为X线检查提示骨痂线连续,而骨折线模糊,且骨折端未见明显异常,在骨折处施加压力无剧烈疼痛。在手术治疗6个月之后,根据文献[6]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优秀为未见骨折畸形、血管神经损伤、疼痛以及感染情况,具有日常生活正常自理能力;良好为有轻微血管神经损伤,骨折部位翻转角度不超过5°,而日常生活轻微受限;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结果表示用(x-±s),计数结果用%,组间计量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比较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间手术指标和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微创组手术耗费时间为(94.63±11.24)min,手术出血量是(91.06±15.68)mL,住院时间是(13.56±4.25)d,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是(4.61±2.54)个月,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包括内固定松动1例,感染1例,未见骨不连发生,总体发生率是4.44%,传统组手术耗费时间为(130.72±18.95)min,手术出血量是(246.37±24.68)mL,住院时间是(19.01±2.61)d,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是(8.63±2.42)个月,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其中包括内固定松动2例,感染3例,骨不连2例,总体发生率是16.67%,统计学比较发现,微创组与传统组间的手术耗费时间、手术出血量、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全部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

2.2 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在手术结束后6个月时,微创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优秀30例,良好12例,无效3例,优良率为93.33%,传统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优秀22例,良好10例,无效10例,优良率为76.19%,两组间优良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2.356,P<0.05)。

3 讨 论

四肢骨折通常伴有严重的骨质破坏,并且多数患者骨折周围组织、血运受到严重损伤,因此,四肢骨折若治疗不及时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骨折早期内固、尽早行功能锻炼被认为是肢体功能恢复、解剖结构重建的重要手段。单纯钢板螺钉固定是传统内固定手段的代表方式之一,虽然其固定效果可靠,但是由于需要剥离骨膜,因此,对于骨折部位血运影响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多受严重影响。微创治疗是目前临床骨折研究的重点方向,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作为微创固定方法的新型技术,其无需剥离骨膜、利用借助板钉成角的稳定性对骨折进行固定牢固,其效果受到临床认可[7]。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手术耗费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率明显低于传统组,且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说明与传统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相比,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仅手术时间短,而且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这可能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切口小、对周围骨膜无明显损伤、能够有效保护骨膜和血运有关。综上所述,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效果、手术安全性均明显优于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建议临床推广。

[1] 钱学渊.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7-58.

[2] 王世军,吴志平.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2):120-120.

[3] 张建彪.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4):111-112.

[4] 黄武全,徐景良,郭军,等.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15,10(5):635-637.

[5] 肖笠.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7-99.

[6] 黄成校,李汉湘,高超,等.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8):1166-1168.

[7] 邓玉刚.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5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3,13(24):14-15.

R687.3

B

1671-8194(2017)31-0055-02

猜你喜欢
四肢螺钉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不脱出螺钉联接结构探讨
船电技术(2010年11期)2010-08-10 02: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