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光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10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及子宫容受性的临床观察
李亚光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100)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及子宫容受性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维生素D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排卵和子宫容受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排卵率35.59%;对照组患者的总排卵率11.86%。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6.18±2.73)mm;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7.74±2.48)mm。子宫内膜血流量对比显示实验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明显提高排卵率,降低子宫内膜的厚度,子宫血流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多囊卵巢综合征;二甲双胍;维生素D;子宫容受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在育龄期发病率较高的生殖功能以及糖代谢障碍病症,其是引发排卵障碍性不孕重要因素[1]。多囊卵巢综合征以雄激素增多以及长期不排卵为主要特征。而近些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与维生素D缺失具有一定的关联,其可以对胰岛素代谢产生影响。为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及子宫容受性的临床观察,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给予促排卵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成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1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59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为(32.7±4.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1.9±3.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统计检验显示,差异无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进行治疗,每次3次,每次口服50 mg,1个疗程为4周。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口服进行治疗,每日服用维生素D 1200 IU,1个疗程为4周。在月经周期的第1天检测卵泡,直径超过1.8 mm认定为成熟卵泡。患者子宫后方的直肠陷凹部存在积液、增大的卵泡消失或者变小,透声性降低、卵泡壁的界限比较模糊。给予阴道超声检查确定子宫内膜的厚度以及血流量。
1.3 观察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排卵率、子宫内膜的厚度以及内膜的血流量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8.0软件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数资料以例数进行记录,以卡方校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记录,以t校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成功排卵率对比:实验组患者中成功排卵21例,总排卵率35.59%;对照组患者排卵7例,总排卵率11.86%,成功排卵率显示实验组患者比较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8.27±2.47)mm;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8.34±2.31)mm。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6.18±2.73)mm;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7.74±2.48)mm,实验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血流量对比:实验组患者子宫内膜血管血流量60.34%;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血管血流量88.92%,子宫内膜血流量对比显示实验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造成育龄期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其会造成激素异常分泌,致使患者过度肥胖,进而造成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严重疾病[2]。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雄性激素过多分泌、糖代谢出现异常,排卵较少是致使患者肥胖和不孕的主要因素。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紊乱和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二甲双胍是口服的一种降糖药,其降糖的机制比较复杂,能够降低胃肠道吸收对葡萄糖的功能,提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特别对于并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治疗效果尤为明显,不但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提升患者的排卵功能。维生素D和钙对于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同样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排卵。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育龄期女性正常受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提升子宫内膜容受性能有有效提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受孕率。因此,维生素D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流量,有效降低子宫内膜的厚度,提高患者的排卵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总排卵率35.59%;对照组患者总排卵率11.86%。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6.18±2.73)mm;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7.74±2.48)mm。子宫内膜血流量对比显示实验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维生素D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明显提高排卵率,降低子宫内膜的厚度,子宫血流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1] 张晓亚,孙良阁.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及时效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4):116-117.
[2] 廖国芳,李雅琪,杨军.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原发不孕35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4):34-36.
[3] 伍丽群,周晓梅,韦端红.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153-154.
R711.75
B
1671-8194(2017)31-0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