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佳(编译)
(浙江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 200042)
猪场批次化管理生产系统的应用
刘远佳(编译)
(浙江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 200042)
当前中国养猪业正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养猪业正迈向现代养猪业,并朝着集团化、自动化、分工精细化方向发展。人们能够运用新方法成功控制多种疾病,甚至将疾病净化。而另一方面养猪生产者和猪场兽医却仍然持续不断地被糟糕的生产成绩以及各种猪病所困扰,猪场的猪群健康度亟需改善。故业内亟需一种更好的生产组织模式来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以及猪群的流动,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原则,并且能够按日龄将仔猪分组饲养,实现猪场硬件设施使用率的最大化,同时避免存栏过量。
而批次化管理生产系统(BMS)可以帮助改善和优化上述提及的所有方面。在欧洲,批次化管理系统十分流行,几乎所有现代化猪场全都使用某种形式的批次化管理系统。 然而,不同的批次管理,例如1周一批次,或者每2周、3周、4周、5周一批次等不同批次管理系统存在较大区别。那么哪种批次化管理系统对您的猪场更有益呢?
传统的1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同样符合批次化管理的定义,只要仅仅在1周中固定的某天断奶。1周一批次管理系统的优点是其灵活性,有限的劳动高峰期,以及易于实施开展。然而在生产实践中,1周一批次管理系统这种所谓的灵活性常导致管理的混乱,以及工作日程的安排不合理,猪群流动不合理。
例如,当母猪在周四断奶时,其后断奶母猪大部分配种工作将在接下来1周的周一到周三进行。但将近有20%配种工作(后备猪,不规则性返情母猪,断配期过长母猪)将会在接下来1周之后进行。事实上最终在每周的任何一天都有配种工作,同时每周的任何一天也都有母猪分娩。
一个真正的1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常常包含一项非常严格的计划。这项计划包含严格的猪场周工作计划,以及母猪配种计划,其中所有母猪的配种工作必须在60个小时的时间表内完成。大多数猪场设置了4间或5间产房。
然而在传统1周一批次管理系统中,当仔猪每天都有分娩时,想要按照日龄进行分组饲养则变得不太可能。由此,全进全出的理念在分娩和断奶时亦很难真正实现。
3周一批次是最常见的批次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在21周的母猪生产周期基础上进行实施的,将母猪分成7组,每一组母猪分别在3周的时间间隔里进行配种。上一组规则性返情母猪可调整至下一组进行复配,每6周塞满整个产房,标准断奶期为28 d。
随着生产母猪数量的持续增加,仔猪4周的哺乳期对于某些猪场来说就可能成为一项挑战了。那么将3周一批次管理系统转变为3.5周一批次管理系统也是一个选项。这意味着每过7组,生产计划要向前跳过半周。3周一批次管理系统的主要缺点当然是猪场的工作计划以及猪群流动安排会相对更加复杂。
特别在法国,3周一批次的管理系统已经被广泛使用了数10年,期间也出现了部分猪场将哺乳期从28 d调整到了21 d。这一调整牵涉了以下显著挑战:
1)每隔20周,生产计划要向前跳过1整周。
2)产房使用率较大降低。
3)分娩和断奶同时进行导致工作高峰期集中时工作负荷量太大。
一旦猪场决定采用3周哺乳期,那么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就变得更为合适了。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母猪20周生产循环的基础之上的,将母猪分为5组,每组在4周的时间间隔内进行配种。这一管理系统可产生一个非常稳定的猪场工作计划,并且要求更为严格的猪群流动。
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在猪场日常计划和猪群流动方面更为复杂,逻辑性更强。能让猪场管理人员坚守全进全出操作规程,并将不同日龄猪只进行分开饲养。产房仅包含一组同期化操作的母猪群,而所有母猪都会在3 d到4 d的时间段内完成分娩。
断奶时产房所有产床都能清空,冲洗,消毒。下一组母猪可以尽可能快速转入产房,因为它们即将在接下来一周开始分娩。通常而言,每组母猪从第一头仔猪出生到最后一头仔猪出生的时间跨度为3 d到5 d。
对于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而言,执行猪场内部生物安全规程变得非常容易。因为此种系统仅有4个分组:断奶母猪,怀孕母猪,产房,以及两组日龄差别4周的断奶仔猪。
产房可以做到高效使用,每年13窝。规则返情母猪也可以轻易的安排到下一组母猪。并且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具有很高的改善优化潜能。研究人员针对比利时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使用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的400头至800头规模猪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接产4.5头至5头仔猪。实践中我们发现,猪场在开始使用4周一批次或者5周一批次管理系统以后,猪场的健康度取得了显著性改善。
猪场从3周一批次管理系统改变为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以后,猪场通常能够增加50%的母猪规模,并且无需投入更多额外的产房产位,意味着产房使用率可以大大提高。在大多数案例中,这种转变给猪场意味着收益的成倍增加,而无需更多的硬件投入。
然而需要注意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我们使用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要求猪场的管理人员需要更高的专业性,以及需要合适的母猪群体(优秀的繁殖性能)及硬件设施,能够满足仔猪3周龄哺乳期。
2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可以和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相比较。它同样是建立在母猪20周的生产周期之上,但是将母猪分为10组,而不是5组。然而4周一批次的一些主要优点,在2周一批次管理系统中就失去了。例如不同日龄仔猪的分组饲养变得更加复杂,同时猪场内部的生物安全维护会更加复杂。而另一方面,2周一批次又有其部分优点,如劳动高峰期又不会那么紧张,并且灵活性会相对更高。
5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在过去几年开始变得流行起来。它建立在母猪20周的生产循环基础上,将母猪分为4组,每组母猪在5周的时间间隔分娩。仔猪哺乳期通常为3周,但也可将哺乳期设为3.5周和4周。
5周一批次管理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其能够改善猪群健康度以及猪场工作计划。而其最大的缺点则是组织母猪群体延续性较为困难。
产房严格执行全进全出,但由于规则返情母猪会比正常组母猪提前2周分娩,我们必须提前预备一间额外的小单元产房备用。产房每年使用10.4个循环。
猪场中产房是投资最为昂贵的部分。使用4周一批次生产系统,产房每年哺育13窝仔猪,这相对于3周一批次管理系统每年仅仅哺育8.6窝仔猪来讲,代表了一个显著的成本节约,平摊上猪舍折旧,日常维修,能源费用来算,每头仔猪可以节约超过1.5欧元。而建造更大的猪舍相对于小猪舍来说,这意味着另外的5%到10%的建设以及维修成本的节约。
4周龄一批次管理系统和5周龄一批次管理系统对于猪场的设计要求很简单,仅需要将不同日龄的猪只分开饲养于单独猪舍。对于产房,配种区和怀孕区来讲,这种按日龄分批饲养的断奶仔猪,由于有单独猪舍,就如同安装了一把单独的卫生锁。
传统猪场的日常工作计划常常较为混乱。而使用批次化管理系统,使用1周一批次或者多周一批次化管理,都将使猪场日常工作计划更具有结构化和逻辑性。不再需要同时进行多项工作,而是集中在某个主要工作上面。尤其对于猪场还要面临外部事物处理任务,那么按照工作计划策划好每天的具体工作任务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例如,一个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的猪场事实上所有任务都可以设定在一个固定的28日工作计划表上,并且可以具体到某一天,每一个小时,实现每4周一个重复操作。
当然批次管理系统同样也能创造用工高峰期。特别是采用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和5周一批次管理系统的猪场,通常会有特别繁忙以及特别清闲的时间段。这就要求日常工作计划将要有更多的灵活性。但是对于家庭牧场来说,猪场拥有一定的清闲时间段是让人高兴的,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安排一些文字及分析工作,甚至可以安排家庭外出度假。
使用批次化管理系统,给猪场创造了比较每一批次生产成绩的机会。也可以让猪场更快更精确地监控每一批猪的管理是否出现波动和问题,例如采食情况或其他指标。
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按日龄分批单独饲养,遵循严格的全进全出策略,前后批次之间空栏一周,对于猪场猪只的健康度来讲,有着喜剧般的积极作用。但又有多少猪场真正实施以上惯例呢?然而如果使用批次化管理系统,执行以上惯例就会变得十分容易。批次化管理系统可以看做是引导猪场到达一个更高健康水平的道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能够强制猪场遵循以上惯例。
在比利时,我们亲历了一些猪场在传统饲养方式转变为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后,生产成绩显著改善。这一管理系统采用严格的3周龄哺乳期,严格地按日龄分组区别饲养,严格的全进全出操作,结果是快速地降低了猪场猪只的感染压力,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压力。
结构性更强,工作安排更合理,执行任务时更为细致的工作态度,更容易将不同批次的生产成绩进行对比;所有这些优点对于猪场改善生产成绩来说都是机会。采用批次化管理系统也更容易让以上惯例得以在实践中运用。
当一组数量较多的母猪短时间内完成分娩时,按照母猪不同的泌乳能力,仔猪能够比较容易的分配给不同母猪实行寄样。
一个使用传统管理方法的300头母猪规模猪场,平均一个星期能够生产大约150头仔猪,然而当改用4周一批次管理系统后,每一批仔猪的数量能够增加至650头。
批次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单一来源的健康度相当的仔猪能够按照批次单独饲养在一起。所以,一个封闭式猪场或者育肥单元饲养着单一来源的育肥猪,这本身又能带来效益上的改善。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在批次化管理系统是明显的要求。公猪和母猪分开饲养也变得容易。并且整齐度好,体型均匀的育成猪,在出售时也能获得更高的价格。
Source: Leo Suls. Batch managem ent production systems. Pig Progress.2011 Volume 25
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