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继光
(英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英德 513000)
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控策略
伍继光
(英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英德 513000)
近几年来,在我国经常出现鸡大肠杆菌病流行和蔓延的情况,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使得人民的健康受到了威胁,尤其是随着集约化养鸡模式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这种病的流行程度日益加重。分析鸡大肠杆菌病的起因,一般是由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因此,笔者针对大肠埃希氏菌从临床和生产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该病防控建议。
鸡 大肠杆菌病 流行情况 防控措施
对于鸡大肠杆菌病一般是由于致病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它能够使禽类出现急性败血症、肉芽肿、气囊炎等,幼雏和中雏易发,但在成年的家鸡也会感染。鸡大肠杆菌病一般在一月份时发病的情况较为普遍,鸡一旦染上这种传染病,一般会持续四日,便会发病,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混合感染,最终使得家鸡大面积死亡,甚至继发鸡流感等。不但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数据显示,在我国,鸡大肠杆菌病非常普遍,占据细菌疾病的首位,每年由于鸡大肠杆菌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可以达到3个亿。
近几年来随着集约化的养殖,鸡大肠杆菌病蔓延程度和损失的严重程度不断攀升,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养鸡行业最具有破坏力的疾病之一,因此,对于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大肠杆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菌系,一般中等的杆菌,没有特别明显的荚膜,不能够产生芽孢,并且依靠鞭毛来进行运动。从病理学角度来对大肠杆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致病性菌株、条件致病性菌株、非条件致病性菌株三种类型。由于大肠杆菌的表面抗原分类较多,血清型非常复杂,这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但是鸡大肠杆菌对于热和消毒药较为敏感,无法抵抗,通过短时间的常规浓度的消毒药就能够消灭鸡大肠杆菌。
对于鸡大肠杆菌病,鸡的品种、年龄不同,发病症状和临床反应不同:脐炎型剖检变化的突出表现是脐环发生肿胀现象,并且会在皮下产生暗红色的液体,同时。卵黄囊会有液体出现,一般呈现绿色,胆囊和肝脏出现肿胀和充血的症状,直肠扩张,并且排便会有黄白色或者黄绿色。急性败血型的病理变化是肝脏肿大,出血现象,同时,肠道会发生一系列的病变现象,如,粘连和黄色腹水症状的出现。气囊炎型病理变化一般表现为在气囊出现黄白色的渗出物,同时出现局部的肺水肿,此时非常容易伴随心包炎和肝周炎的发生。全眼球炎型病理变化一般表现为眼睑肿胀,甚至出现眼帘相互粘连的现象,分泌黄白色的渗出物,导致角膜发生穿孔现象,使得鸡最终出现失明的现象。饮食和采水难以保证,最后各项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群体主要在家畜中通过鸡大肠杆菌的许多血清型进行传播和蔓延。数据表明,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疫场,由于优势血清型不同,发病情况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鸡大肠杆菌病经常发生在3~6周的雏鸡群体中,发病率非常高,主要的传染源是已经染病的鸡,通过它们的排泄物来传播病菌。这种鸡大肠杆菌病能够引起呼吸道感染,发病原因多为生态性疾病。一旦饲养员管理不善、鸡笼的密度过大、没有进行及时的通风、鸡舍的卫生不达标、消毒工作不到位、粪便清理不及时,就会导致鸡舍中的有害气体过多,滋生细菌和病毒,导致一些抵抗力较弱的鸡患有此类疾病。
可以结合病理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要将样本送入实验室进行检验,可以确认鸡大肠杆菌病是否有其他疾病发生混合感染,导致家禽的死亡。
5.1 严格鸡舍环境管理
对于鸡的饲养过程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同时要优化饲养环境,使得鸡舍能够保持良好的通风,注意保暖的问题,避免出现冷热差距大的现象发生,对于鸡的排泄物,要做好及时的清理,对于鸡舍中存在的有害气体比如说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要及时地排除。不要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增加鸡群的饲养密度,要对鸡舍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定期的消毒,消毒产品可以应用氢氧化钠和过氧乙酸结合使用。在对鸡舍的消毒中,要保证每天一次,鸡舍周围的环境要保证每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同时要保证每周进行一次进鸡前熏蒸消毒。
5.2 重视计划免疫
由于鸡大肠杆菌病的血清型非常的复杂,并且不同地区的血清型又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给疫苗生产提供了较大的难度,如果不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的疫场,由于优势血清型不同,导致的发病的不同的差异,会导致接种的效果不明显,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从被感染的鸡场分离出的大肠杆菌来进行接种疫苗的培养,这样的疫苗在接种时由于充分考虑了血清型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接种的效果非常好。
5.3 中草药治疗
用“三黄汤”治疗,是由大黄、黄白和黄连以1∶2∶2的比例配置,一般来说用五十克的大黄和一百克的黄檗和黄连用一升的水煎成后,稀释十倍后能够供给一千只雏鸡来饮用。这种用量可以保证一天一次,连用七天。“三黄汤”价格便宜,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5.4 慎用“抗菌药”
我国针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主要是通过抗菌药物来实现,一般包括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等。但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导致现在的大肠杆菌抗药性非常的明显,使得传统的抗菌药物已经无法对大肠杆菌进行有效的 防治。要想在治疗过程中防止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用药进行药敏实验,在对鸡群进行给药时,不要过量,要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给药,按疗程服药。其次,在选择药物时,要尽量避免应用单一的药物,多用复合型的药物,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大肠杆菌产生对某种药物单一的抗药性,同时在给药时不能频繁的低剂量的给药,要保证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足够,从而有效防止耐药性的出现。
5.5 多用微生态制剂
由于抗菌药物会导致大肠杆菌抗药性增强,同时还会破坏鸡体内的生理性微生物受到损伤,非常容易才造成二重感染。因此,寻找一种能够代替菌抗药的工作成为眼下的当务之急。而微生态制剂不仅能够保证鸡的体内的微生物保持平衡的状态,还能够有效地防止致大肠杆菌出现耐药性,使得鸡的肠道菌保持活力,有效地避免了二重感染。目前,微生态制剂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双歧杆菌、放线菌及乳酸菌。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随后针对鸡大肠杆菌病主要的病理变化和主要的流行病理学的特征做了简要的介绍,最后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五点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希望本文的内容对于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与防治对策探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王刚,王泽民,于飞.大肠杆菌的诊断与控制[J].中国禽业导刊,2003,20(23):28-29.
[2] 霍清合.禽大肠杆菌病多发原因及防治 [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5):1-2,4.
[3] 李鹤飞.鸡大肠杆菌的防治[J].河北畜牧兽医,2004,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