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文
(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2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控
沈洪文
(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2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前合川区曾大面积暴发,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经过近几年有关部门的不断防控,对辖区内的猪进行普遍预防接种,使该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鉴于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性,有必要继续加强防控工作,消除其危害,下面简要介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供读者参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属于动脉炎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感染猪可形成病毒持续感染,病毒在体内生长繁殖,不断排毒,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该病目前只发现感染猪,特点是感染率高,最容易发病的是妊娠母猪和仔猪,在我们重庆市合川区还没有发现感染其他牲畜的病例,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精液水平传播和生殖道垂直传播。作为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地方区域流行的特点,在合川区辖区内,目前呈散发性,偶有发生。
根据我多年兽医临床经验,发现该病所发例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在不同猪中的差异很大。
3.1 妊娠母猪
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等现象。母猪出现早产,产死胎,产奶量下降,开始耳部皮肤有淡红色,后耳尖发绀,变成蓝色,即所谓的蓝耳病。
3.2 仔猪
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体温升高,病程后期耳尖及耳根皮肤发绀;此阶段病猪的死亡率很高。根据我多年兽医工作经验,一窝仔猪如果发病,成活率大约三成。
3.3 生长猪和育肥猪
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和食欲不振,皮肤发红,后期耳尖、皮肤发紫并伴有呼吸系统症状,淋巴结肿胀和水肿。
3.4 种用公猪
由于种用公猪的饲养管理条件好,养殖户对防疫措施也很重视,在本辖区里还没有该病发生的病例。
幼猪根据其呼吸道症状,皮肤及耳部的表面状况,妊娠母猪则根据体温,是否流产,产胎情况,皮肤外观等变化,可初步做出诊断。
合川区在重庆市的生猪出栏连续几年排名靠前,定为国家级生猪出栏大县,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多,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养猪业都很重视,猪场的建设都是按标准化规划建设,提倡自繁自养,确有引种时都严格按程序执行。避免了引进带毒猪和发病猪,新引进猪都要隔离饲养,观察。平时做好各项记录,如消毒记录、防疫记录、用药记录、饲料及日粮记录等。所以,大型化养殖场未发生过该病。
对疫苗免疫注射都是按规定程序进行。
在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采用一些中药治疗,并联合使用电解多维等辅助疗法,促进机体抵抗力的提高,达到逐渐康复。
近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兽医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合川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再没有发生该病情,但由于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性较大,所以,在平常的工作中也要高度重视,做好日常饲养管理,防疫消毒等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