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锦保
(延安市志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志丹 717500)
农村母猪饲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白锦保
(延安市志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志丹 717500)
相对于规模养殖场而言,农村散养猪场在饲养母猪的过程中易受圈舍条件、养殖技术、免疫程序、疫病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农村散养母猪常易出现死胎、流产、不孕以及不到年限便失去种用价值的现象。分析了造成母猪选留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看法。
母猪 繁殖能力 散养模式 饲养管理
母猪繁殖能力低下是当前农村散养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养猪户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仔数少、高温和寒冷季节易发生流产或死胎、断奶后不能及时发情、配种受胎率较低、易返情或者屡配不孕等。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圈舍条件差、引入的二元或三元的母猪较多,饲养管理水平落后,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增多以及抗生素的超量使用等。
在不少养猪户中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养母猪平时不需太多的营养,只要适度就可。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下面谈谈饲养母猪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供参考。
1.1 能量偏低
一些农户对母猪的营养需要量不清楚,仍用传统养猪法,泔水加米糠加青料去饲养,或给一点单一精料,造成母猪过瘦,影响母猪繁殖力和生产水平。
1.2 能量偏高
有些养猪户把母猪当肥猪来养,饲喂肥猪料,使母猪过肥,出现夹裆肉,造成母猪不发情。另外,肥猪料中有促进生长的添加剂,干扰了生殖激素对母猪的自身调节,也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育肥猪饲料的作用是为了培养喜食、安静、增重迅速的肥猪,其与母猪的培养目的不同,所以用于母猪的饲料显然不适当。
1.3 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不足
一些养猪户忽视了配合饲料中矿物质元素钙、磷、硅等和维生素A、D、E等,致使部分母猪产生死、畸胎和弱仔,严重的出现产后瘫痪。
一些养猪户不用料槽喂猪,直接把饲料洒在水泥地上让猪自由采食。表面看似简单方便,有足够的采食空间,仔细分析起来觉得不好。因为猪在吃料时,蹄趾会踏到饲料,带来一些脏物及微生物,进入猪的胃肠后,轻者会引起营养物质吸收不良,重者会引起一些胃肠道疾病或传染病。有时春种秋收忙碌时,喂猪常常不及时,易造成长时间的断水断料现象,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的紊乱,还可能引起猪的不安静及异嗜癖。
3.1 后备母猪过瘦或者过肥
瘦的迟迟达不到配种体重,过肥的不发情,或发情也不明显。容易错过了配种适宜时间,造成失配,延误1~2个情期,或配上了由于膘情过肥,卵巢周围被脂肪包围,限制了卵细胞发育,造成产仔少。因过肥,母乳中脂肪含量高,初乳过浓,仔猪吃了消化不了,排完胎便,便产生下痢。
3.2 种母猪过瘦或者过肥
在喂乳过程中带仔多的、泌乳多的母猪,在断奶后,母体很瘦,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7~8成膘。另一种现象是带仔少的母猪,由于不根据带仔多少投料,造成营养过剩,逐渐膘满围肥,仔猪断奶后,迟迟不发情,影响了适时配种。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同样的舍温,冬季散热量大,要适当地增加配合料的给量,增加饲料的能量。夏季运动场要有遮阴篷,多给点猪喜食的青草野菜,猪舍要保证通风良好。对胎次来讲,特别后备母猪配上种之后,虽然性成熟,但身体尚未成熟,自己的生长发育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都需要营养,它同经产母猪不一样,肩负双重任务。所以对怀孕的后备母猪饲养水平更高于经产母猪。那种不分胎次一律饲养,效果也不会太好。对母猪要精心饲养,施行单栏饲养,根据膘情适当调节日喂量。母猪配种后随怀孕日龄胎儿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料量,保持适宜的7~8成膘。饲喂母猪要专用母猪的全价饲料,保证饲料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充足。不用发霉变质的玉米、鼓皮饲喂母猪。科学的管理,养猪要使用饲槽,保证饲料的清洁卫生,防止猪进入饲槽内带出饲料造成浪费。并定时饲喂,会使猪养成良好的条件反射,这样才会使长势良好。
总之,农村散养猪场在饲养母猪过程中,要选择具有国内优秀繁殖性能的母猪,圈舍要冬暖夏凉、干燥通风,并认真做好基础免疫,适时配种,杜绝饲料霉变。母猪怀孕后期要注意适当增加运动,以防其难产。母猪产后要及时注射抗生素,以防产后感染,但是平时要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白锦保(1972-),男,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疫病防治,畜牧技术推广,畜产品安全监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