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
(鞍山市千山区动物疫病控制中心,辽宁鞍山 114001)
我国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张 倩
(鞍山市千山区动物疫病控制中心,辽宁鞍山 114001)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们生活之根本,国家稳定之基础,社会发展之前提。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曝光于公众视野,畜产品是最令消费者担心食品种类之一。因此,畜禽生产需要一个安全体系框架,使其生产过程在合理的制度和监督下进行,消费者迫切需要“安全透明”,使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变得可监督和稽查,使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放心。
所谓可追溯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与国际标准ISO(8042:1994)把可追溯性的概念定义为“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可追溯性是利用已记录的标识追溯产品的历史、应用情况、所处场所或类似产品或活动的能力。[1]家畜和畜产品的可追溯,在美国肉类和家禽产品追溯和安全法案中有一个定义,即通过数据记录、稽查系统及注册的身份登记实现获取某对象的历史记录、使用情况和所处位置的能力。系统建立必须包括畜体标识、中央数据库和信息传递系统及家畜流动登记3个基本要素。家畜产品的可追溯要求有可能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因为国际贸易组织协定在卫生和检疫控制方面,允许引入直接或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追溯制度,这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家畜及其产品的可追溯已成为发达国家政府的一个优先考虑问题。所以有效建立畜产品可追溯系统对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具有特别重大意义。
2.1 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技术包括条形码编制规则、条形码译码技术、条形码印刷术、数据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是一门综合技术。条形码可包含产地、起运地、目的地、产物清单、运输记录等,具有方便、快捷、准确、高效、低成本的特点。
2.2 RFID技术
RFID系统组成包括3部分: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在对牲畜的标识中电子标签主要有4种形式:项圈式、耳标式、可注射式和药丸式[2]。电子标识适用于各种场合动物,无论集中饲养还是分散饲养的牲畜,无论使用何种屠宰方法屠宰动物。RFID技术读取的准确率超过98%以上,并且电子标签可以重复使用[3]。与条形码相比,电子标识的使用简单,阅读距离长,数据读取准确率高,但成本较高。
2.3 其他追溯技术
若干技术可以用在监测食品特性(或组成元素)上,如:蛋白质监测技术、虹膜技术、DNA识别技术、红外线光谱等。对于肉类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追溯问题,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得到有关牲畜的物种、来源、纯正性、年龄组成和生产系统(包括饲料)的信息,但根据我国国情,要把这些生物监测技术应用于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还有一定难度。
3.1 养殖环节
近两年,中国农业部已经颁布和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即在动物防疫注射时均须佩戴免疫耳标,实现1畜1号。为此,在现有动物标识基础上进行改造具有较大的经济可行性,关系到是否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例如:二维条码(DataMatrix)技术,具备条码尺寸小,适宜在小部件上做标记,重要的是它具有自动纠错能力,在二维条码污损50%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读出数据,适合在饲养场使用,再以激光打标设备蚀刻于耳标上实现生猪的标识,通过破坏性试验,数据依然可以读出,为实现廉价的、有效的畜产品可追溯系统奠定基础。
3.2 经营环节
肉类加工企业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一个网站来解决消费者所关心的可追溯性信息。登陆网站后,消费者可以输入产品代码和密码来获取关于农场主、农场的位置、小牛的性别和体重以及屠宰者的姓名等书面或者视觉信息。采用这种方式作为市场工具,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产品的销售更具有针对性。
3.3 监管环节
政府应增加经费,装备设备,开发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可追溯系统软件。记录全程各环节信息(包括养殖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涉及产品属性、加工属性、环境状况等信息),全程监管畜产品安全生产的信息链、物流链和控制链,实现透明化操作、规范化管理,提升畜产品质量信誉度,实现畜产品自上而下的跟踪和自下向上的追溯。
塑料耳标与条形码的整合应用,价格低廉,读取容易,但与电子耳标相比读取方法还不够灵活:植入式电子芯片有可能迁移,不管是植入式还是瘤胃球,都需要另外的可视的标识;应用于角或皮上的热烙印或冷烙印是一种廉价的标识方法,标志阅读容易,但在注册或数据传递时容易发生错误;血液分型应用于品系的注册,但也需要采用可视的标识方法:视网膜识别对于家畜活体可行,但对屠宰后家畜的识别就困难。DNA分型是一种精确的、防篡改的方法,在日常管理中也需要额外的可视标识,这种技术的发展和将来的传播必须考虑动物克隆技术的出现,因为他们拥有相同的基因组成。
除塑料耳标和烙印之外,电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都存在成本高、设备要求高、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等不足之处。
中国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研究和试点才刚刚起步,现有方法和技术尚不成熟,特别是满足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标识方法和设备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受技术和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中国构建全国性的、强制性畜产品可追溯系统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因此,要实现全国性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必须考虑技术的可获得性、国际兼容性、经济可承受性和合理的实施时效性,而尊重企业专有的数据和信息隐私也不容忽视。
[1] 姜利红,晏绍庆,谢晶,等.畜产品可追溯性技术的研究进展[J].肉类工业,2007,(11):45-47.
[2] 陈一天,余爱民.无线射频技术及其在畜牧业动物管理中的应用[J].南方农村,2005,(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