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研究概况

2017-01-16 04:54白庭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风邪荨麻疹气血

白庭恩 范 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研究概况

白庭恩 范 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根据病情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荨麻疹,其中尤以慢性荨麻疹较为常见。由于本病病势缠绵,易反复发作,且不易根治,发病时所伴随的不适感,长期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是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的皮肤病。笔者通过对中医古籍及历代医家治疗瘾疹的经验进行归纳,结合现代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发展及优势予以综述。

慢性荨麻疹;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疾病之一,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因皮肤及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荨麻疹可发生于各类人群及各个年龄段。发病时皮肤表面可见散在的红色或苍白色的风团及丘疹,常发生于眼睑、口唇等组织疏松部位,有时亦可伴有如发烧、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其风团或丘疹具有骤起骤消、病程长、容易反复等特点。大多数患者发病时皮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及灼热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荨麻疹种类繁多,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寒冷性、胆碱能、日光性等,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荨麻疹与慢性荨麻疹,临床上反复发作达6周以上的为慢性荨麻疹[1],而本文也以此展开论述。

目前荨麻疹的发病病因尚不明确,但相关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本身与过敏源的接触关系较为密切。该病的发病机制为IgE依赖的I型超敏反应。研究显示,多数荨麻疹患者发病时血液中的HRF反应性IgE水平明显升高,HRF通过与IgE结合后促使人体肥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介导反应[2],例如炎症递质白三烯的释放、肥大细胞颗粒脱落、组胺释放因子的结合等,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形成皮肤表面的风团块[3]。

目前西医针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主要以使用抗组胺类药物为主。此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滞受体的机制来降低荨麻疹的复发,或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减轻患者发病时的不适感。使用此类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有疗程长、容易复发、不良反应大等不足[4]。

1 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1.1 瘾疹 荨麻疹中医又名“瘾疹”或“赤白游风”,中医对瘾疹早有研究及记载。“瘾疹”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金匮要略》对于本病的病因有初步的介绍,《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云:“邪气中经则身疹而瘾疹”;《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发痒”。《诸病源候论·风痦痛候》中则提到:“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当风, 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痦痛,状如麻豆,甚则渐大,搔之成疮”,指出瘾疹的发病机制与风邪有着密切的关联。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瘾疹证治》中提到:“世医论瘾疹,内则察其脏腑虚实,外则分寒暑风湿”,指出瘾疹与五脏六腑虚实的关联,尤以心肺两脏影响最大。明代戴总恭在《证治要诀·发丹》中提出:”食鸡肉及獐、鱼动风等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见得系脾风。”提出食用腥发动风的食物也是容易导致瘾疹好发的原因之一,进一步丰富了瘾疹的病因认识。清代《疡医大全》明确提出了“ 疏风、清热、托疹”的瘾疹基本治疗大法,为中医诊断及治疗瘾疹奠定了方向[5]。

1.2 病因病机 ①先天禀赋不足。《儒门事亲·小儿疮疱丹赻瘾疹旧蔽》中明确提到:“丹胎生血气之属,皆有蕴蓄浊恶热毒之气。有一二岁而发者,有三五岁至七八岁而作者,有年老而发丹赻瘾疹者。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也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之说。瘾疹者因其本身先天禀赋不足,脾肺虚弱。肺主气,肺气虚时则见卫表不固,易受外邪所侵,风邪袭表,发于肌肤腠理之间则皮肤表面可见风团。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无法充养肺气。卫外不固而使得毒邪侵袭,致使营卫不和,气血不运,肌无所养而致病[6]。②气血虚弱,卫外不固而感六淫之邪。《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下·风候》中提到:“人皮肤虚,为风所折,则起瘾疹。”患者本身气血不足,身体虚弱,则容易感受风邪,风邪乘虚而入,搏于肌肤而发疹,而血不足则肌肤失养而瘙痒难忍[7]。《素问》云:“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挟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则为痒也。”所以有风疹瘙痒,皆由于此。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袭表入里时多夹寒、湿、热等邪,邪气入肌肤之间,与气血相搏,导致气血运行受到障碍,风团则现。③饮食不慎。戴总恭在《证治要诀·发丹》中提出:“食鸡肉及獐、鱼动风等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见得系脾风。”食入过于腥发动风的食物容易导致湿热内蕴,湿热之邪内犯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司。而湿热之邪蕴久易化热动风,其风内不得疏泄,外亦无法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而生瘾疹。④七情内伤,营卫失合。历代医家对情志导致瘾疹之理念亦有论及。《医学人门·卷四·外感类》中提到:“赤白游风属肝火”,《外科大成》则秉承《内经》旨意,从“疹属少阴君火”。而《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发无定处证》则认为瘾疹“红色小点,有窠粒隐行于皮肤之中而不出是也。是属于心火伤血,血不散,而传于皮肤”。《外科枢要·论赤白游风》云:“赤白游风,属脾肺气虚,腠理不密,风热相搏,或寒闭腠理,内热拂郁;或阴虚火动,外邪所乘;或肝火风热、血热。”综上,无论是肺脾气虚、肝火妄动或是心火伤血皆可以引发本病[8]。

1.3 脏腑与瘾疹的关系 中医认为瘾疹的发病与人体各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舟仙音述·瘾疹》中既提到:“瘾疹多属于脾,以其隐隐在皮肤之间,发而多痒,或通身红者或不红者。”即瘾疹的发病原因虽然主要以外感风邪为主,但临床上其缠绵难愈之原因是在于脾,而脾虚湿蕴是主因。风邪袭表入里后,加以体内湿邪性重浊黏腻的特性导致邪稽难去;另一方面风邪外袭易导致机体营卫不和,而脾胃是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与肺主卫外的功能关系最为密切。当脾胃功能紊乱,运化失常时,肺主卫外之功能亦会减弱,外邪更易侵袭人体,又因湿藴而风邪郁于腠理而发为瘾疹,风团因此而生。陈宏[9]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许多瘾疹患者在出现一定程度的典型荨麻疹皮损之外,也有着明显的胃肠道异常症状,如食欲不佳、胃痛、反酸、大便不爽等表现。并且也有研究显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关系[10]。《外科枢要·论赤白游风》云:“赤白游风,属脾肺气虚,腠理不密,风热相搏,或寒闭腠理,内热拂郁;或阴虚火动,外邪所乘;或肝火风热、血热。”提出瘾疹的发病与肺及肝火也有着一定的关联。由此可知,瘾疹的发病与肺、脾、肝三者关系密切。

1.4 脉络与瘾疹的关系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络脉分布最广最为密集的器官。同时,皮肤之络脉是经脉运行的最远端,其受机体气血盈亏的影响较大,而其本身有着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易瘀易滞等特性。《风瘙瘾胗候》云:“风入腠理,与血气相博,结聚起相连,成瘾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提到:“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提示瘾疹病位在于肌肤腠理脉络间。任琳[11]等提出瘾疹之所以病程反复、日久不愈的原因正是在于脉络空虚。外感六淫之邪进入人体时引动内风,再加之痰、湿、热、瘀等邪气阻滞络脉,导致气血不通。当邪正相争而正气不是时,邪气容易入络,则皮肤出现风团;而正气较足时,邪出于络,则风团消失,所以在临床上瘾疹总是骤起骤消,发无定时。提出了“络脉空虚”及“内风”两大因素在本病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以“填补络脉”、“通络合营”以祛风的治则为主,借鉴《金匮要略》中所提到的“候氏黑散”进行辨证治疗。如同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风论》所提出的“夫立方而但去风补虚,谁不能之,至于去之补之之中,空窍填,则旧风尽出,新风不受矣”。固只有当络脉充盛之时,风邪才无可入之地,才能达到“旧风尽出,新风难入”,才能有效避免瘾疹的反复迁延[12]。

2 瘾疹的中医治疗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许多医家在前人治疗瘾疹的经验及基础上以祛风解表为治疗大法,并结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念佐以养血之剂治疗瘾疹。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众多医家开始总结瘾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提出了透表和卫、清营凉血、疏肝解郁、清心泻火、表里双解等治疗原则。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虚、湿、风、瘀为四大病因,在治疗方面,以益气固表、清里湿热、祛风止痒、养血和营、活血祛瘀等五种方法为主,并且提出对于久病邪气入络的病症,应加以虫类药物,以达宣风泻热、行气和血之效。而近年来许多医家针对瘾疹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也进行了新的探究,具体如下。

2.1 中医药内治法 国医大师欧阳恒认为[13]瘾疹多为虚实夹杂证,虚者多因病程日久迁延或天生禀赋不耐而导致机体本身营血虚弱而发病。而实者则主要因卫外不固而受风寒之邪;而风气入内后通于肝,肝血空虚而内风生,正虚邪盛,气血津液亏虚,日久则会容易生痰、生瘀,而风、寒、瘀、痰正是瘾疹致病的主要原因。在临证治法上主张“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欧阳恒治疗瘾疹的主要经验方是由当归四逆汤和玉真散化裁而成的当归玉真散,该方在补阴血的同时可活血通脉,佐以平肝息风、祛风化痰之药物,以达祛邪于补虚之中,标本兼治之效。

黄尧洲[14]则将瘾疹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学进行分析,认为调节和改善血管功能,减少和控制炎性的渗出是治疗瘾疹的关键。黄尧洲教授在用药上注重“专攻”理念,以”重镇安神,痒止心安”为主要治疗大法,以治疗患者的不适感为第一目标,同时佐以“凉血止血“的炭药防止血溢脉外控制风团的形成,最后以“疏风止痒”去除体内湿热邪气达到根治的效果。黄尧洲教授的施治既能重镇安神,又能祛风止痒,还能凉血止血,三者兼顾,使得患者心神得宁,血脉可安,瘙痒可止,肌肤得以荣养,则皮疹自消。

赵炳南[15]则根据其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瘾疹的发生主要与阴阳不调、气血失和有关。古人生活条件差,遭受外感六淫之邪机会较大,外邪致病为主要的病因。现代人生活品质虽然较佳,但在日常作息、饮食上却有所不节制,加上现代人思虑繁密、神无以安。故赵炳南教授在治疗瘾疹时除风寒、血虚两型之外,加入了阴阳不和,气血不调的病机[16]。因此在治疗瘾疹上主要以“祛风止痒、益气养血”为治法。根据“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来祛卫分风邪,再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佐以养血益气,使机体气血调和,固表祛风,以达标本兼治之效。临床上常使用其经验方五皮五藤饮,主要以调和阴阳为目的,通行十二经脉之气血,达调和阴阳,除瘾疹日久不愈之功[17]。

近年来许多医家提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法,以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效。如玉屏风散联合左西替利嗪或是玉屏风散颗粒联合依巴斯汀等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联合疗法,在临床上也有较好的疗效,荨麻疹患者急性发作时可以用抗组胺类药物来减轻症状,而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服用玉屏风散颗粒可以双向的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能诱导干扰素的产生,达到抗炎抗过敏的效果。

2.2 中医药外治法

2.2.1 中药外敷 中医外治法对于某些特别类型的瘾疹有较好的疗效。因遇冷水、冷风而发病者临床上称”寒冷性荨麻疹“。《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记载:“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则瘙痒也。”本病患者主要因体虚,受风邪而寒气入于肌肤,不得以疏泄,肌肤失于濡养,生风生燥所导致。现代研究指出使用防风、黄芪、藿香、荆芥穗、大枫子等药物外敷,具有疏风解表、活血润燥、祛风散寒之功效,并且趁热搽搓,可促使药物快速吸收,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祛风止痒、散寒消疹之目的[19]。赤芍、生地、牡丹皮、当归等可祛风凉血养血,以达通络止痒之效。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本经》中提到“益母草茎主瘾疹痒,可作浴汤”。总之,中药熏蒸及外敷多采用疏风解表、凉血活血等,使药物可以直达病所。临床上口服中药汤剂佐以中药外治法,不但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0]。

2.2.2 耳穴治疗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针刺方法治疗疾病的经验累积及广泛的推广,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中医认为耳与人体的脏腑及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灵枢·素问》中就已提到:“耳为宗脉之所聚”,在耳上与各个与脏腑对应的穴位进行按压刺激,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止痒等功效。临床上常使用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等耳穴,具有镇静安神、清热止痒之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等不适感,并且现代研究指出,按压上述穴位具有抗过敏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及防止复发[21]。

2.2.3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22]是根据针灸原理演变而来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是将医用肠线埋入相关穴位内,通过给予一定程度且持续性的刺激来达到其治疗效果。临床上治疗瘾疹时常选以曲池、血海、足三里并配以肺俞、脾俞、大肠俞等穴位进行埋线。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阳肺经相互为表里,曲池有祛风止痒的效果,同时也为治疗瘾疹经验穴;血海属足太阴脾经,具有统血之功效,是治疗血分病常使用的穴位;“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加血海则有养血祛风之效。此外配以肺俞、脾俞、大肠俞等穴,可调肺胃气血、疏风清热,使三焦气血得以通畅以达到驱邪外出,调整脏腑机能,改善瘾疹带来的不适感。

2.2.4 放血疗法 《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出该治疗方法。放血疗法对于治疗久病入络、气血瘀滞等类疾病有较好的效果。在大椎、肺腧、血海等穴位施以放血疗法可起到调和营卫、祛风止痒、养血活血之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通过针刺放血疗法可以加速血管内血液的流速,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改变,达到改善微循环障碍,减轻瘾疹带来的瘙痒及灼热等不适感的目的,但对于有贫血、出血倾向等病人应禁止使用[23]。

3 小结

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荨麻疹的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虽然在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后大多数患者可以较快改善荨麻疹带来的不适感,但停止用药症状随即复发,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嗜睡、口干、头晕等,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生理及心理负担。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治疗的同时除了减轻瘾疹所带来的不适感外,也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达标本兼治的目的。另一方面根据中医学治未病的理念,在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如寒冷性荨麻疹,月经型荨麻疹等)治疗中可提前用药,从而有效地降低瘾疹复发几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宋志强.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型、定义、特征及其分型的意义[J].皮肤病与性病,2015,37(1):14.

[2]韩晨珠,陈丽莉,梁管钊,等.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患者血清IgE对比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3):205-207.

[3]姚淑贤.加味玉屏风散治疗老年慢性荨麻疹[J].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J].2015,6(19):2523-2524.

[4]印利华,常洪,张永红.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6):372-373.

[5]张晓杰.荨麻疹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

[6]郭艳辉,彭鑫,潘晓辉.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医研究,2009,22(1):9-11.

[7]田丽娜,姜相德,陈宏.姜相德中医中药治疗荨麻疹临床经验方[J].云南中医药杂志,2014,35(12):4-5.

[8]韩宪伟,马天明,王丽.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2006,23(5):32-34.

[9]冯爽,陈宏.陈宏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荨麻疹经验总结[J].中医药信息,2015,32(2):86-87.

[10]陈用军,石年,王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30):257-258.

[11]任琳,蔡玲玲,余青,等.慢性荨麻疹从络论治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5,8(5):578-580.

[12]田明秀.侯氏黑散的临床应用[J].天津中医药留学生园地,2007,24(4):343.

[13]李小莎.欧阳恒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4]曲韵,付中学.黄尧洲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7):916-918.

[15]耿学英.赵炳南治疗荨麻疹经验探讨[J].中医研究,2008,21(3):56-58.

[16]赵宏伟.益气养血祛风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4(2):114-116.

[17]李敏,张苍,蔡念宁.赵炳南调和阴阳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6):361-362

[18]牛玉华.玉屏风散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64例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5,10(37):300-301.

[19]闫辉,赵霞,一鸣.中药外涂治疗寒冷性荨麻疹63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3):13.

[20]潘瑞萍,朱丽霞.中药汤剂口服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荨麻疹31例[J].陕西中医,2008,29(5):529-530.

[21]李忻红,王惠国.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4):236-237.

[22]刘俐伶,麻继臣,王宪灵.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对血清IgE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5):297-299.

[23]李泉,伊洪娜.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5,43(3):121-122.

(编辑:程鹏飞)

2016-11-07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3-JSFC-2-1043)。

白庭恩(1989-),男,汉族,学士,中西医结合专业。Email:1670546334@qq.com

范斌(1976-),男,汉族,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病。E-mail:drfanbin76@163.com

R758.24

A

1007-8517(2017)02-0075-04

猜你喜欢
风邪荨麻疹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讨厌的荨麻疹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气血不足我来看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