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柱穴临证探微*

2017-01-16 04:55:41华金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督脉针灸中医药

华金双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郑州 450008)

【针灸研究】

身柱穴临证探微*

华金双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郑州 450008)

探讨身柱穴防病与治病的临床应用。身柱穴属于督脉穴,具有补虚损、解疔毒、宁神志之功效,临床可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喘、癫痫、痤疮、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效专力宏,不仅对沉疴痼疾具有良好疗效,更被誉为“通治儿科百病”的要穴。灸身柱对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感冒等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功效。治疗时身柱穴多采用透刺、艾灸、放血、埋线等方法,疾病不同刺灸方法各异。身柱穴操作简便,效专力宏,既是小儿保健之要穴,又对疑难杂症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穴位;身柱;治疗

身柱穴属于督脉,具有通阳气、理肺气、补虚损、解疔毒、宁神志之功效。文献记载,身柱穴可治疗腰背强痛、虚劳、咳喘、瘛疭、癫狂、小儿惊痫、小儿厌食症、大脑发育不全、咳嗽、哮喘等多种疾病,更被认为是“通治儿科百病”的要穴。身柱穴自古以来不仅被用于治疗疾病,还经常被广泛运用于防病保健中,是公认的保健要穴。

1 穴位特性

身柱穴属于督脉,为督脉之脉气所发,位于上背部正中,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接近肺脏,通于脑髓,含有全身支柱之意。针刺时经常以斜刺或透刺为主,对于儿童患者常使用艾条灸或艾炷灸。身柱穴刺灸方法简单方便、效专力宏,不仅对沉疴痼疾有良好疗效,也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穴位。

2 临证应用

2.1 防病保健

保健灸法在日本民间曾极为盛行,日本习俗在养生灸中提倡婴儿期灸身柱,其法为小儿出生75 d以后灸之,如全身出疳疮或惊搐,则可在75 d之内施灸,但出生后30 d内不宜施灸[1]279。施灸时以小麦粒大的艾炷灸3壮左右,继续施行二三日至十数日不等[1]280,认为此法可以促进健康发育,因而几乎所有小儿都进行了身柱灸。日本著名针灸家代田文志称身柱穴为“小儿万病的灸治点”。婴儿由于消化吸收功能未发育完善,故易患消化不良、泄泻、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疾病,身柱灸具有通阳化气、补虚损的作用,为治小儿惊痫、疳症、腺病质、百日咳、感冒、喘息、吐乳、消化不良、腹泻、小儿麻痹症等不可缺少的要穴[2]。正如《养生一言草》所说:“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有虫气之小儿,可不断灸之,比药物有效。”婴儿使用灸法时,宜将艾绒搓成铅笔尖或更细一些,在身柱穴灸3壮,对吐乳之类疾患2~3 d即可痊愈[1]55-56。对更小的乳儿则以棉线大小即丝状灸就能充分奏效,不必滥用大灸。现为操作方便,多采用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距穴位皮肤2~3cm处缓慢施灸。由于小儿不会准确地反映灼热程度,故要施灸者细心观察被灸处之皮肤温度,艾火的距离要随时变动,以皮肤红晕为度。一般每次灸10~15min,开始时可间日1次,10次以后,可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1~2次,本法可使儿童不易患病且身体健康[3]。

2.2 肺系疾病

《玉龙歌》云:“忽然咳嗽腰背痛,身柱由来灸便轻。”《本经》曰:“身柱治咳嗽可灸十四壮。”灸身柱对于小叶性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等是不可缺少的治疗穴位。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患病儿童多伴有免疫力低下,隔日艾灸身柱穴5~10 min,能提高小儿自身免疫功能[4]。临床外感不愈常引起咳嗽迁延不愈,而身柱配合大椎可助阳益气、疏风泄热、解表散寒,从而达到扶正驱邪、理肺止咳的目的[5]。若不便针刺时,也可将中药制成膏药贴于身柱穴,贴敷后以局部皮肤微红,出现十几粒或几十粒类似痱子大小的丘疹为佳。若出现绿豆大小的小泡,亦是治疗有效的先兆[6]。

2.3 五官科疾病

麦粒肿多由外感风热或脾胃湿热所致。《素问·五脏生成》云:“诸脉者皆属于目。”督脉为阳脉之海,泻督脉可起到清热解毒之效。临床可采用陶道透身柱的透刺法,进针时与皮肤成15°夹角刺入陶道穴,再向下平刺60~70 mm,使针尖正好通过身柱穴,强刺激手法泻之,加之逆经而刺,泻热作用更显著[7]。慢性中耳炎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火毒灼伤肌膜、化腐生脓所致;虚证多由邪毒留滞、水湿内生、泛溢耳窍而成。身柱有总督诸阳、调节各脏腑的作用,又有疗疔疮的作用,因此取之既能调节脾气而运湿,又能托毒排脓,对慢性中耳炎多能1~3次治愈。针刺时用1寸毫针,针身与皮肤表面呈60°左右夹角向上斜刺5~8分深,得气后均匀捻转5~10 s,儿童患者即可取针,成人可留针15~20 min[8]。此外,温针灸身柱穴对因冷空气、尘螨、接触花粉等所致过敏性鼻炎者,亦可明显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一般1个疗程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9]。

2.4 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甲乙经》云:“狂走,谵语见鬼,瘛瘲,身柱主之。”《针灸说约》记载:“身柱可治头、项、颈、背、肩疼痛,癫痫,暴怒以及小儿惊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表现为以抗重力肌张力异常增高为主的肌痉挛,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研究结果显示,粗针平刺身柱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抗痉挛针刺法,操作时患者取坐位,取直径1.0 mm、长120 mm的特制粗针,与上背部呈30°夹角快速进针约0.2~0.4 mm,然后使针与脊柱平行,沿督脉向下进针,只留针身约0.5 cm于体外,留针4 h,隔日1次[10]。粗针疗法取穴少、透穴多、刺激强、感应明显,粗针平刺身柱穴可达振奋阳气、温养经筋、益肾填髓、平衡阴阳气血之功效,能够同时疏通经络、经筋、皮部,达到恢复阴阳平衡、温煦经络、濡润关节、改善病症的目的,在改善帕金森病肌僵直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11-12]。《百症赋》:“癫疾必身柱、本神之令。”《针灸甲乙经》:“癫疾怒欲杀人,身柱主之。”身柱治疗癫痫古已有之,现代临床经常采用身柱穴埋线方法治疗癫痫,患者埋线3~5 d内可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低热,个别患者埋线处可有乳白色渗液等现象,无须处理,可自行消失,少数患者局部感染,适量给予抗生素治疗。埋线疗法方便、实用、安全,刺激温和而持久,一般于第1次埋线后即可见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3]。

2.5 皮肤、外科疾病

痤疮多与热毒、瘀血、肺或肺经等关系密切。身柱穴放血具有清热解毒之效,为治疗疔疮之要穴。操作时可采用挑刺法,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7 d挑刺1次,挑刺后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该法具活血化瘀、散结之效,故疗效甚佳[14]。从解剖位置看,身柱到至阳均位于脊椎的上胸椎段,该段所发出的神经分布于上胸及乳房部位,故身柱透至阳可反射性地刺激该部位的神经,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使瘀滞得除,从而治疗乳腺增生[15]。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因肝胆火盛、湿热内蕴、外感邪毒而诱发。明代医家汪石山在《针灸问对》中记载:“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临床证实,灸法对带状疱疹疗效非凡。使用前需自制雄磺麻线,即采用土麻绒搓成麻线,在雄磺酒中浸泡1周,装入密闭容器中备用。治疗时将备好的麻线一端点燃,在患者身柱穴快速灸两下,1周1次,一般只灸2次即可痊愈。运用雄磺麻线灸身柱穴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疗程短、痊愈率高,且不留后遗症,真正体现了中医针灸“简、便、效、廉”的特点[16]。

2.6 其他

对癔病性失语患者,若针刺天突、廉泉、哑门、涌泉等常规穴无效时,针身柱穴每收言语立出之效。对疟疾患者可在疟疾发作前1~2 h点刺身柱,放出3~5滴血,对于间日疟效果显著[17]。对背寒肢冷等阳虚证患者,可采用隔姜灸身柱穴,每次10~20壮,每日1次,具有明显的鼓舞阳气、强壮保健作用[18]。

3 结语

身柱穴为督脉之要穴,具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之功效,临床既可补虚泻实又可防病治病,更被誉为“通治儿科百病”的要穴。尤其在防病保健方面,身柱灸能促进儿童健康发育,预防和治疗儿童多种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儿童畏惧针刺,故临床多采用艾条灸或艾炷灸,取效后可减少艾灸次数,缓慢图之,强壮身体。身柱穴治疗时多采用艾灸、透刺、放血、埋线等多种方法,疾病不同刺灸方法各异。对于热性和实性疾病,多采用点刺或挑刺的放血疗法,以清热解毒;对于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中风后遗症等宜透穴为主,久留针或穴位埋线为主,以鼓舞督脉之阳气,使诸脉之气皆充,阴阳气血得以平衡,从而使疾病减轻或痊愈。对于虚证或体弱之人,宜以艾灸温通之,以达通阳气、补虚损之功,促进机体健康成长。总之,身柱穴操作简便、效专力宏,只要刺灸方法得当,不仅对沉疴痼疾有良好疗效,也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穴位。

[1]谢锡亮.谢锡亮灸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55-56.

[2]代田文志.针灸临床治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12.

[3]穆腊梅.小儿保健灸身柱[J].中华养生保健,2011(1):50.

[4]李慧璟,王誉燃,丁号旋,等.艾灸身柱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4,34(5):483-486.

[5]施曼华.针刺治疗外感久咳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95.

[6]袁止白.哮喘膏敷贴身柱穴的疗效[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6):11.

[7]李赟.陶道透身柱治疗睑腺炎120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1):18-19.

[8]谭玉华,王晓红.针刺身柱穴治疗慢性中耳炎[J].中国针灸,2003,23(12):723.[9]唐术平,勾宇哲,刘宪彤.温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21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236-237.

[10]毕颖,候群,李丽萍,等.粗针平刺身柱穴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 (6):1443-1445.

[11]张海峰,宣丽华,徐勇刚,等.粗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1(26):2414-2415.

[12]张海峰,周世江,宣丽华,等.粗针身柱穴透刺对帕金森病肌僵直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2):2745-2747.

[13]卜宪才,韩鑫.埋线疗法治疗癫痫14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5):41.

[14]刘月振.三棱针挑刺身柱穴治疗痤疮96例[J].中国针灸,2002,22(7):476.

[15]孙永清.身柱透至阳治疗乳腺增生38例[J].河南中医,2002,22(1):59.

[16]张文军.雄磺麻线灸身柱穴治疗带状疱疹8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7(5):24.

[17]刘长修.针刺身柱穴根治疟疾的初步观察[J].中国针灸,1985(4):8.

[18]华云辉.隔姜灸身柱穴治疗背寒肢冷症[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1):27.

R245.81

A

1006-3250(2017)01-0103-02

2016-07-2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228号);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5zy02056)-邵经明教授学术思想研究;河南中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JX21)-邵经明教授学术思想挖掘整理

华金双(1974-),女,黑龙江人,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针灸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督脉针灸中医药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