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应栋
(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畜牧兽疫站,甘肃会宁730726)
兔病毒性出血病防治措施
霍应栋
(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畜牧兽疫站,甘肃会宁730726)
肉兔繁殖率高,食草节粮,饲料报酬高,兔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磷脂,低脂肪,兔皮是皮革是上等原料,由于肉兔具有以上特点,近年来,全省各地都有养兔的地方,规模大,起步高。疾病仍然是制约养兔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兔病毒性出血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
兔病毒性出血病是由于兔病毒性出血病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名兔出血性肺炎、兔出血症和兔瘟。主要特征呼吸系统出血、肝脏坏死、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出血性变化等。所有兔的品种均对本病易感,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100%。
本病只发生家兔和野兔,长毛兔最敏感,主要侵害2月龄以上青年兔,成年兔和哺乳母兔病死率高,哺乳期仔兔很少发病死亡。病兔和带菌兔是主要传染源。排泄的粪、尿、飞沫、喷嚏均可带毒,本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伤口、粘膜及生殖道均可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发,夏秋温暖季节很少发病。对酸 (PH3)、热(60℃30min)、乙醚)(20%)和氧化镁(1mol/L)均有很强的抵抗力。在PH3的环境中仍不能被破坏,能耐50℃1h的处理,能凝集人类的各型红细胞。
潜伏期短,自然感染2-3d,人工接种38-72h,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型。
2.1 最急性型多发生于新疫区或流行初期,常无任何前驱症状而突然倒地,尖叫几声就死亡了,死前四肢呈游泳状划动,抽搐,角弓反张,死后头向后仰,天然孔流出泡沫状血色液体。病程一般不超过10h。
2.2 急性型多见于流行中期,感染后24-40h体温升高41-42℃,稽留热,精神沉郁,被毛粗乱,不食或少食,饮欲增加,多尿,呼吸困难,迅速消瘦,临死前有短期兴奋,常发生精神症状。在笼内狂奔,抽搐,尖叫,头颈后仰,四肢强直、划动,天然孔流出淡红色液体,被毛有黄色粘液污染,粪球有粘液。病程约1-2天。
2.3 慢性型多发生于老疫区或幼龄兔,潜伏期和病程较长。发病后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从鼻孔流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被毛杂乱无光,迅速消瘦,5-6天后衰弱而死。有的可以耐过,但生长发育缓慢,从粪中排毒可保持一个月以上。
心肌变软,心室扩张,心内外膜上有小点出血,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有散在小出血点,呈“红气管”,肺脏紫红色,肺脏切面有大量泡沫状暗红色血液流出,肝肿大,黄褐色,质地易脆,表面散在灰白色针尖值粟粒大坏死灶,切面结构模糊,呈“槟榔肝”,脾脏肿大2-3倍,黑紫色,质脆,切面模糊,肾肿大,暗红色,被膜有大量出血点。胃粘膜充血、出血,下颌和肠系膜淋巴结淤血肿大,切面湿润多汁。
4.1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确诊需要实验室化验。
4.2 实验室诊断有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ELISA,琼扩等。兔场最常用、较准确的为血凝实验,无菌采取病兔肝、脾、肾等器管磨碎成浆,用生理盐水制成10%混悬液,离心机3000V/min,离心30min,取上清液在96V型微量滴定板按常规方法,取1%人的“O”型红细胞进行血凝实验,用已知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按常规方法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病料中病毒的血凝性若被抑制,说明病料中的病毒为兔病毒性出血性病毒,可确诊为兔瘟。
5.1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病初可以用高免血清配合其他对症药物治疗。成年兔3-4mL/只,仔兔及青年兔2-3mL/只,效果较好。高免血清价格昂贵,治疗费用高,种兔可以尝试使用,商品兔的意义不大。
5.2 本病重在预防,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格遵守防疫制度,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购买兔的人可以在展厅选购,做好标记;新引种的兔需隔离饲养观察30天,健康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5.3 目前,最药效的预防措施是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兔瘟脏器组织灭活苗。成年兔1mL/-次,每年2次,7-14d产生免疫力;仔兔出生后20日龄首免,15天以后再免疫一次。
5.4 兔群发生本病时,立即划定疫点,兔舍封闭消毒治疗,替它兔舍未发病兔紧急免疫接种疫苗,死兔和排泄物等消毒做无害化处理;饲喂的用具、水泥地面、笼具、水槽等兔痊愈或空圈后彻底清洗、消毒、太阳下晾晒。半年以后,方可饲养。
S858.291
B
1003-8655(2017)05-00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