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丽
(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5000)
小儿肺炎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及应用效果研究
刘冬丽
(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5000)
目的 探讨和分析小儿肺炎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共7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住院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疗程结束后,对两组肺炎儿童两组患者胸片检查结果的改善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对照组胸片检查结果改善率97.2%,显著高于对照组(86.1%),该两组患者的胸片检查结果改善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81,P<0.05);观察组的体温转为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5±0.95)d和(3.78±1.20)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其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肺炎儿童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有效减少患儿病情转归时间,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非常值得推广和普及。
小儿肺炎;护理干预;系统性护理;儿科护理
小儿肺炎是一种多发的呼吸道类病变,近年来,该病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发病率亦逐年上升,而且患者年龄也呈现出低龄化的特征。因为该病较为反复,疾病程度重、病情发展迅疾,非常容易引起其他的并发症,所以,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是确保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必须对小儿肺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过程给予高度的关注[1]。自2015年12月以来,本院在对收治的肺炎儿童进行护理时,选择系统性护理干预方法,效果令人满意,现具体做以下报道。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划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中,女性15例,男性21例,平均年龄为(3.26±2.67)岁;对照组中,女性17例,男性19例,平均年龄(3.63±2.49)岁。均排除了具有既往病史与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临床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特征。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通过应用消炎药物加以治疗。对照组所采取的是常规住院护理,对患儿进行药物护理,同时仔细监测病情,使病房内保持低温湿润的环境,减少咳嗽症状,每隔一段时间要帮助患儿进行排痰,指导其少活动、多休息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病情观察和监测护理:小儿肺炎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有:高热、呼吸困难、以及局部硬肿、惊厥和躁动等,所以要加强监测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与生命体征,积极增强患儿的通气功能;对呼吸道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的患儿,可实施叩击其胸背部、雾化吸入、或体位引流与帮助翻身等护理办法[2],有的患儿疾病程度较重,要指导其适量的进行活动,但不能过量。
1.2.2 并发症防治护理:应科学地分析有哪些风险因素可能使患儿出现低钾血症、便秘与腹胀等并发症,同时判断风险的程度,然后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治办法,如:严密监测患儿的体温,每上升1 ℃,就要将现有的液体量增加10%;有的患儿肺炎病变十分广泛,则需要求其绝对处于卧床状态,防止由于以上并发症的出现,使其呼吸变得更加困难。
1.2.3 饮食和补充营养护理:指导患者进食营养成分含量高、易于消化的食物,每餐少食,增加进餐次数与饮水量,可先进行流质进食,再渐渐的转变为半流质进食[3];另外,要根据每名患儿自身病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饮食和补充营养方案,并积极采取科学的补充营养方式。
1.2.4 患者心理和情绪引导护理:小儿肺炎患者由于对疾病感到不适及害怕疼痛,加之受到护理过程中侵入性操作与陌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产生急躁不宁、不愿意接受治疗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十分不利于治疗护理方案的顺利执行,护理人员应在充分考虑儿童就诊情绪特点的基础上,采取话语上慰籍、肢体上抚摸、以及允许心理发泄、指导陪护者正确进行安慰等心理方面的干预护理,使患儿情绪处于稳定,从而能够以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4]。
1.3 评价指标: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胸片检查结果的改善率,以经过胸片检查阴影部分缩小或者完全消失为改善。同时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在干预后体温转为正常所需的时间与住院治疗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获得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明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经过临床护理,对照组胸片检查结果改善率97.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86.1%,31/36),两组患者的胸片检查结果改善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81,P<0.05);观察组的体温转为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5±0.95)d和(3.78±1.20)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5±1.15)、(4.50±0.72),该两组患者的体温转为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其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肺炎属于易于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情程度较重的还会引发如缺氧性脑病、心力衰竭与呼吸衰竭等其他的并发症。对于支气管炎或者呼吸系统的诸多感染而引发的小儿肺炎,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方法,还会对患儿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死亡[5]。因此,对肺炎儿童采取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
本院对于小儿肺炎患者所应用的系统性护理,能够全面考虑每个儿童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护理方案与计划,给与患者并发症预见性防治护理、以及系统性的饮食和补充营养护理、科学的心理和情绪引导护理,从而使得整个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看出,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胸片检查结果改善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体温转为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也显著缩短。这和王春凤等研究结果[6]基本相符。也说明了实施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于患儿的康复,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肺炎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有效减少患儿病情转归的时间,该护理干预方法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非常值得推广普及。
[1] 张翠华.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 4(10):142-143.
[2] 鞠艳凤.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2):228.
[3] 孟丽,郑迎春,房夏玲,等.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7):137-138.
[4] 梁兰芳,郭臻.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康复中的作用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1,36(15):195.
[5] 尚婉媛.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 23(2):240.
[6] 王春凤.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 2013,32(23):219-220.
R473.72
B
1671-8194(2017)18-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