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娜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加味逍遥散联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患者抑郁及整体症状的疗效分析
高 娜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探究加味逍遥散联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患者抑郁及整体症状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于我院进行诊治的帕金森伴抑郁患者10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逍遥散,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情况及整体症状。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及PDQ-39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11.37±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6.59±3.36),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PDQ-39评分(26.87±4.26)明显低于对照组(39.22±5.15),差异明显(P<0.05)。结论 加味逍遥散联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可明显缓解帕金森患者抑郁状态,改善整体症状,可推广使用。
加味逍遥散;艾司西酞普兰;帕金森;抑郁;整体症状
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出现给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改善其抑郁状况有助于临床治疗。艾司西酞普兰作为治疗帕金森的一线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效果好、作用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帕金森患者抑郁及整体症状的改善方法,本研究将艾司西酞普兰与加味逍遥散联合应用,旨在明确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缓解帕金森患者抑郁状态方面的作用,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帕金森伴抑郁患者10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0~75岁,平均(64.25± 5.15)岁,病程5~14个月,平均(7.28±2.26)月;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50~75岁,平均(64.49±5.62)岁,病程5~12个月,平均(7.19±2.45)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
1.2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帕金森诊断标准[1];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③具备两个以上典型的帕金森临床表现;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排除标准:①严重的精神疾病者;②存在自杀倾向;③对本研究中多运用的药物过敏者;④拒绝参加本次研究者;⑤严重的肝肾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每日1次,每次10 mg,疗程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逍遥散,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1.5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其中,患者年龄、病程、HAMD评分、PDQ-39评分等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及PDQ-39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11.37±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6.59±3.36),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PDQ-39评分(26.87±4.26)明显低于对照组(39.22±5.15),差异明显(P<0.05)。
帕金森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姿势异常、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除运动障碍外,常常伴发心理障碍,研究报道,在帕金森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约为10%~15%[2],且该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3]。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出现给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帕金森病伴抑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合理药物的应用对帕金森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将艾司西酞普兰与加味逍遥散联合应用,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及PDQ-39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11.37±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6.59±3.36),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PDQ-39评分(26.87±4.26)明显低于对照组(39.22±5.15),差异明显(P<0.05),提示,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整体症状及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有助于帕金森的治疗。
艾司西酞普兰是治疗帕金森的一线药物,主要通过增加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来达到缓解抑郁的目的,且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效果好、作用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了加味逍遥散,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在中医学理论中,抑郁属“郁症”范畴,其发病机制在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抑郁初期与肝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会累及心、肾、脾等脏,导致五脏气机不合。加味逍遥散是逍遥散转化而来,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当归活血化淤,白芍补血柔肝,白术、伏苓健脾化痰,木香、枳壳、郁金理气消滞,甘草、煨生姜调和诸药,上述中药合用,具有补肝、调气、健脾、解郁等作用,激活患者内在动力,提高情绪。
因此,对于帕金森伴抑郁的患者,在常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基础上,可加用加味逍遥散调理肝脾,理气解郁,以提高临床疗效。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治疗指南(第二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50):352-355.
[2] 张艳.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1):50-52.
[3] 郑江环.预防性给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患者抑郁及整体症状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1):2725-2727.
R277.7
B
1671-8194(2017)18-0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