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堂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商丘 476000)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
陈东堂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商丘 476000)
目的 分析研究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5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及hs-CRP水平变化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及hs-CRP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与hs-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不稳定型心绞痛;瑞舒伐他汀;血脂;hs-CRP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急性心脏事件,属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临床综合征,抗血小板、抗冠状动脉痉挛、增加患者心肌供氧、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等是其有效治疗措施[1-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会显著增加,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正比关系。有研究表明[3],他汀类药物在有效降脂的同时,还具有抗炎、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的作用。为论证上述观点,本研究特选取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该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及hs-CRP水平的影响,并取得较好成就,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5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41~76岁,平均(54.1±4.2)岁;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42~77岁,平均(55.5±4.8)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北大医药重庆大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60)进行治疗:40毫克/次,1次/天,睡前温水送服,28 d/疗程。②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39)进行治疗:20毫克/次,1次/天,睡前温水送服,28 d/疗程。
1.3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各项指标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大致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或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有所改善;③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或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无任何改善迹象,甚至各项指标出现恶化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通过对比观察得知,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27/29);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2.41%(21/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TC(5.58±0.89 )mmol/L、TG(1.79±0.41)mmol/L、HDL-C(1.12±0.32)mmol/L、LDL-C(3.83±0.50)mmol/L,对照组TC(5.77±0.81 )mmol/L、TG(1.81±0.454)mmol/L、HDL-C(1.11 ±0.22)mmol/L、LDL-C(3.79±0.4)mmol/L,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TC(4.10±0.57)mmol/L、TG(1.20 ±0.54)mmol/L、HDL-C(1.37±0.49)mmol/L、LDL-C(2.31 ±0.35)mmol/L,对照组TC(5.65±0.61)mmol/L、TG(1.41 ±0.52)mmol/L、HDL-C(1.24±0.50 )mmol/L、LDL-C(3.52± 0.63)mmol/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hs-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hs-CRP(5.21±1.12 )mg/L、对照组hs-CRP(5.22± 1.09 )mg/L,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hs-CRP(2.19 ±0.58)mg/L、对照组hs-CRP(3.94±0.79)mg/L,差异显著(P<0.05)。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及进展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常导致患者血管壁损伤,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且该炎性因子对肝细胞产生诱导作用,进而促使CRP的合成与分泌,脂蛋白与hs-CRP结合后致使补体系统被激活,可生成大量终末蛋白及攻击复合物,进而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CRP结合于单核细胞、粒细胞CRP受体后同样会对患者血管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并阻塞冠状动脉血流,引发患者心肌缺血等症状的发生[4-5]。
有研究表明[6],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能够使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明显降低,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降低泡沫细胞的形成及巨噬细胞的浸润作用,消除粥样斑块炎症,斑块纤维冒通过胶原合成的增加显著加强,对斑块起稳定作用,能有效防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瑞舒伐他汀作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一种类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作用于肝-降低胆固醇的靶向器官,能够有效促进LDL吸收及分解代谢,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重要作用[7-8]。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并由结果得知: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瑞舒伐他汀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TC、TG、HDL-C、LDL-C各项指标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知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对hs-CRP水平的降低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1] 何文芳,王喆,蔡军,等.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12):1057-1060.
[2] 曹刚,张伟霞.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2):2460-2461.
[3] 张国天,陈永生.瑞舒伐他汀干预前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9):935-937.
[4] 刘灿君.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8):1124-1125.
[5] 黄振华.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5(15):2212-2213.
[6] 谢文超,李平,王正东,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和抗炎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727-6729.
[7] 王凌,林荣.替罗非班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417-2418.
[8] 余湘宁,黄宇辉,曾波,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心肌损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431-433.
R541.4
B
1671-8194(2017)18-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