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秋
(吉林省通化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探析
罗海秋
(吉林省通化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
目的 研究并探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选取100例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脂酸、总胆红素、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脂酸、总胆红素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病死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6%(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
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往往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而出现受损,长期受损会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病死率较高[1]。因此,临床上应对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降低其病死率。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特于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选取100例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治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现将研究数据作如下报道。
1.1 基线资料:于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选取100例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肝功能衰竭,且其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此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69岁,年龄均值为(45.17±15.62)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70岁,年龄均值为(45.29±15.86)岁。
两组患者就其性别、年龄均值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经χ2检验或t检验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给予患者保肝治疗、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等。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口服,每天1次,每次100 mg,阿德福韦酯口服,每天1次,每次10 mg。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脂酸、总胆红素、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的总分为5~15分,得分越高,表示肝功能越差[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表示为[n(%)]、()。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脂酸、总胆红素分别为(6.24±1.36)分、(42.36 ±9.81)U/L、(153.45±18.03)U/L、(18.25±4.37)μmol/L,对照组分别为(9.13±1.85)分、(76.35±14.87)U/L、(195.21±24.12)U/L、(37.54±6.42)μmol/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对比:观察组共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8%,包括1例肝性脑病、1例肝肾综合征、5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其中5例患者死亡,其病死率为10%;对照组共有1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8%,包括2例肝性脑病、3例肝肾综合征、9例肺部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其中13例患者死亡,其病死率为2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出现受损,肝损伤逐渐发展而成肝功能衰竭,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普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是导致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的大量复制对肝脏细胞造成了破坏,导致肝细胞坏死,进而导致患者的肝功能严重受损,门脉压力增高,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容易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病死率较高[3]。因此,临床上应对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采取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延缓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疾病进展。
目前,临床上治疗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主要为保肝护肝治疗、对症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支持治疗等,但这种常规治疗方案对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并不十分理想。由于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有关,因此,可采用乙型肝炎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为主,其中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是两种较为常用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是一种常见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其前体为阿德福韦,是一种单磷酸腺苷无环核苷类似物,受到细胞激酶的作用,生成阿德福韦二磷酸盐,阿德福韦酯能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进行抑制,抑制血清氨基酸转移酶的活性,从而起到延缓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的作用,同时,阿德福韦酯的耐药性较低,即使有耐药反应,也较为轻微,长期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用于长期抗病毒治疗[4]。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在乙型肝炎患者的机体内可生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能够对病毒DNA链的合成进行阻断,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延缓肝脏纤维化进展,同时,拉米夫定不会对机体正常细胞的脱氧核苷酸代谢产生干扰,药物毒性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特对两组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脂酸、总胆红素较之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说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有效改善肝功能,修复受损肝细胞;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病死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6%(P<0.05),说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在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
[1] 万兆娟.乙肝肝衰竭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4):109-110.
[2] 郭小阳,任崇松.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34例乙肝肝衰竭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8):21.
[3] 李云静.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2):822-824.
[4] 肖鸿敏.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行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29):166-167.
[5] 杨崎恩,蒋亦明,孙彤,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518.
R512.6+2;R575.3
B
1671-8194(2017)18-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