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及分析

2017-01-16 02:12: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8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申请单血型

王 静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河南 焦作 454001)

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及分析

王 静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河南 焦作 454001)

目的 探析输血检验流程,并提出质量控制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科室申请输血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对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以及制定输血流程图等,并分析质量控制结果。结果 本组的127例患者中,3例标本不合格,占2.36%;7例输血申请单不完善,占5.51%;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占1.57%,并且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输血治疗。结论 充分掌握输血检验流程后,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血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输血风险和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质量控制;输血检验;分析

血液是人体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患者发病后,如果血液容量明显不足,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抢救时,输血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相比较一般药品而言,血液制品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对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输血前涉及多个环节,一旦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容易影响血液制品中的有效成分,影响疗效,所以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尤为重要[2]。因此,本文对输血检验流程进行了探析,并提出质量控制对策,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科室申请输血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为男性,67例为女性,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为(46.3±9.2)岁,其中50例合并妊娠史,20例合并输血史。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在临床供血和输血检验工作中,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规章作为基本依据,为了避免安全隐患,确保血液质量,在输血前对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并分析质量控制结果。

1.2.2 输血检验流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①输血工作流程图的制定:医院管理者应该将输血科的工作人员集中在一起,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工作的规范流程图进行讨论和制定,明确输血检验流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点,通常包括多个环节,如标本核收、送检、采集、交叉配血、血型鉴定、血液制品核收、血型复查、血液制品发放、储存以及抗体筛查等。同时,将输血流程中不同环节的工作特点和内容作为基本依据,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方法,形成书面化和条文化的指导规范,使科室工作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和理解输血工作流程图,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从而提高工作质量。②掌握输血适应证:虽然在临床治疗和抢救的过程中,输血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输血的过程中,也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严重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由于当前的检测手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输血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如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一些血液的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但是也无法排除疾病感染,尤其是处于窗口期或者过渡期的疾病,其检测难度较大,增加了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所以,临床上一定要严格掌握输血指证,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输血,使感染风险降低;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坚持无菌原则,尽量减少输血量,避免发生感染。③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一般来说,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输血检验的室间、室内质量控制。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输血检验时,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精确性,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进一步加强室间、室内质量控制。在选择质量控制人员时,应该选择年资高、职业素养强、理论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每天加强仪器设备和试剂的室内质量控制,定期参加省临检中心或者卫生部组织的室间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从而确保输血检验质量。b.输血前,确保血液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抽血后,将条码粘贴在试管上,并认真记录,避免发生溶血或者血液标本稀释情况。在对血液制品进行发放时,应该认真核对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血液外观进行仔细观察,查看血液制品是否发生了变化,登记保存血液的冰箱温度,因为如果冰箱发生故障,容易升高冰箱温度,影响血液质量。拿到血液标本后,应该合理储存,在2~6 ℃条件下储存,并及时完成血液输注。完成输血后,应该妥善保存血袋,在进行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时,应该对标本进行认真保管,在2~6 ℃条件下将标本保存7 d左右,为了可以在发生输血反应时及时核对,使用血安全系数提高,避免发生医疗纠纷[3]。c.血型鉴定质量控制。采集和运送标本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坚持无菌原则,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采集血液标本前,需要认真核对相关信息,并对患者信息与申请单资料进行核对,查看是否一致,避免遗漏任何资料。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应该及时进行记录和标记,并由专业检验人员将受血者资料和输血申请单送至血型血清学实验室。对于血型血清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而言,应该对患者标本、受血者资料以及输血申请单进行仔细核对,一旦发现不合格标本,应该坚决拒收。按照常规方法鉴定Rh血型和ABO血型,并运用双人双试剂复查ABO血型。在鉴定ABO血型时,应该确保器材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发生溶血现象,并且尽量选择一次性医用器材,避免发生交叉感染。d.交叉配血。一般来说,在选择交叉配血方法时,应该与不规则抗体筛查相结合,并且在筛查不规则抗体时,运用凝聚胺法,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此外,由于一些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呈阳性,需要及时进行特异性鉴定,并且尽早配血。

2 结 果

本组的127例患者中,3例标本不合格,占2.36%;7例输血申请单不完善,占5.51%;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占1.57%,并且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输血治疗。

3 讨 论

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抢救时,输血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挽救患者性命和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4]。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输血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避免发生输血不良事件[5]。同时,在掌握输血检验的流程后,进一步加强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从而确保输血治疗的顺利进行[6]。

综上所述,充分掌握输血检验流程后,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血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输血风险和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李冰.浅谈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0):275-276.

[2] 侯海波.临床分析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2.

[3] 王黎明,李海丽,张永辉.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297-298.

[4] 张辉.临床分析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控制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5(8):8-9.

[5] 沈伟庆.输血检验流程的临床质量控制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6):90-91.

[6] 李惠霞.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10(33):147-149.

R446.11

B

1671-8194(2017)18-0048-02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申请单血型
血液制品行业前景不改业务扩张与研发实力成为企业长期发展关键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PDCA 循环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书写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分析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
PDCA循环在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管理中的作用
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