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玲
(牡丹江市中心血站,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机采血小板前后献血员的护理体会
刘爱玲
(牡丹江市中心血站,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目的为了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员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中心血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200例,为了确保献血员保持良好状态,使机采血小板能够顺利进行,要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员进行全程的精心护理,与献血员进行良好的沟通。结果200例机采血小板患者中有30例发生献血反应,占15%,其中发生轻微型献血反应的有25例,占12.5%,有5例发生中型献血反应,占2.5%,没有发生重型献血反应。结论在献血前要对相关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做好献血前护理、献血中护理、献血后护理的工作,从而保证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降低机采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进行无偿献血。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医学领域、输血领域、及卫生领域开始不断接受成分血新的概念,对输血质量也更加重视,机采血小板使用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采集机采血小板与采集全血完全不同,机采血小板不但需要特别长的时间,而且还要对献血员输入大剂量抗凝剂,在献血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做好献血员的相关护理工作对血小板的采集和献血者的健康至关重要[1-2]。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中心血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200例,现就机采血小板前、中、后对献血员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中心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员200例,其中男性献血者120例,年龄在18~45岁,平均年龄为31.5岁,女性献血者80例,年龄在19~48岁,平均年龄为33.5岁,所有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均符合卫生部《献血者健康状况检查标准》的要求。所有献血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选择较为先进的仪器进行血小板采集,根据献血反应发生的状况将献血反应分为轻微型、中型、重型3种,为了避免此状况发生,对机采血小板进行前中后相应的护理。
对献血者要进行相应的筛选,献血者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者健康标准,选择血管相对较粗、具有弹性、饱满而充盈、不易滑动,对要进行献血的患者要先进行严格的体检,对血细胞进行计数,符合卫生部规定的健康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由于阿司匹林会降低血小板的某些功能,所以一定要确保献血者在机采血小板前没有服用过类似于阿司匹林的药物。在机采血小板前先进行全血采集,通过检测才可以进行机采血小板。
以上工作进展完之后,需要先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对于初次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往往献血意识淡泊,对相关的献血知识不够了解,机采血小板时间还较长,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对献血产生一定的恐惧。此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护理水平。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态度要和善,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向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讲解献血常识,对血细胞分离机的操作原理进行详解,说明其安全性,向献血者说明每一项都严格进行,不会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说明血小板在体内的存货周期,正常情况下大约是8 d,基本上在进行一次机采血小板之后,一般4 d就可以恢复外周血,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说明恢复与体质、年龄、性别都没有联系,对身体不会产生伤害,护理人员要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使献血者放心的进行献血,只有献血者献血状态好,才能保证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
对献血者进行机采血小板前的护理时,要保证采血环境清洁、湿度适中、充足的光线,温度控制在23 ℃左右,使献血人员觉得舒适、温馨,从而减轻献血人员献血时的焦虑及不安。工作人员要注意穿着整洁、稳重、精神饱满,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对献血者的前1 d的休息状况以及饮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于没有休息好的献血者不能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对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周密的检查,做到不漏项,不漏检。要选择肘的正中间静脉,因为在机采血小板时候还要进行还输,每分钟大约90 mL,肘的正中静脉较粗、不易滑动、充盈饱满,利于还输。由于机采时间较长,所以在采血前要先进性排尿,防止中间中断,对于袖口过紧的鲜血人员,可以将外衣脱下,之后在进行采血,护理人员须照顾献血者躺在机采床上,做好保暖工作,为了防止发生低钙反应,在机采血小板之前可以给献血者口服浓度为9%的葡萄糖酸钙溶液15 mL,为了消除紧张的情绪,可以在采血时候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及欢快的节目,从而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消除恐惧。护理人员要做到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尽自己最大努力给献血者关心。
机采过程中的护理要求采血护士技术熟练,在采血时护理人员要挑肘的正中间且较粗的静脉,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整个过程一定要无菌操作,与献血者进行一定的交谈,使献血者转移注意力,进而更好的进行静脉穿刺,防止由于紧张在静脉穿刺时献血者由于紧张而乱动。静脉穿刺后要用相应的止血贴将针眼盖上,并用胶布将滴管固定在手臂上。防止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进行移动时候使针头错位。护理人员要经常观察献血者的针头位置,看是否有滑针的现象,对抗凝素的滴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让其过快也不能过慢,一般在每分钟55滴左右,当进血管路压力不足时常会出现报警,此时护理人员从容镇定的检查管路是否被夹住或者堵塞,对阀门管路、泵中管路进行检查后,如果都没有问题,要看一下穿刺针头在血管中的位置,是否有滑动,经过上次处理之后基本都能恢复正常。报警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还可能是DMP过滤器充血变湿,最根本的原因是还输时压力过大,对还输速度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事先开始还输前要调低还输速度。要嘱咐献血人员进行反复握拳在松拳的动作,基本都可恢复。密切关注献血人员的状况,询问是否有不适的情况,如出现口唇及四肢麻木时,要及时进行口服钙片,症状即可恢复,待症状缓解后可以继续进行采集,如发生中毒反应,应及时进行处理。
机采血小板后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任然不能放松,因为机采过程较为复杂,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及责任心。在拔针之后用消毒棉按住穿刺孔,经过8 min左右如没有出血情况发生,可以向针孔处贴上创可贴。对献完血的献血者要叮嘱好在半天之内手臂不要做剧烈运动,针口处不要碰水。当献完血后要慢慢起来,在休息室适当的休息一会,如若没有特殊反应才可以离开。护理人员要告诉献血者在献血后1~2 d可能会出现疲劳状态,属于正常现象,多加休息,症状会很快消失,叮嘱献血者1 d之内不能喝酒,询问献血者是否有不适,要及时给献血者送上水和饼干,防治献血者饥饿,将献血者的献血证、纪念品献给献血者,7 d之后进行电话询问,是否有不适症状。
200例机采血小板患者中有30例发生献血反应,占15%,其中发生轻微型献血反应的有25例,占12.5%,有5例发生中型献血反应,占2.5%,没有发生重型献血反应。
机采血小板采血时间较长,不同于全血采血,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尤为重要,对于没有献血经验的献血者,在献血前应对献血者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采血者的静脉血管情况要充分的了解,由于机采血小板时候要加入抗凝剂,所以对献血者在机采血小板时要密切关注抗凝剂滴速,严格控制用量,防止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献血者的身体状况,如遇不良反应者应及时进行处理,保证献血者生命安全,防止出现献血恐惧,进而保证献血质量。第一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没有献血经验,已发生紧张的情绪,进而发生献血反应,所以要对于第一次献血人员要进行细心地讲解,对于第一次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进行第二次献血时要对患者更加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避免再次发生献血反应[3-5]。只有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护理水平,才能降低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确保更多的人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使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不断壮大。
[1] 崔颖.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医药前沿,2014,(30): 221-222.
[2] 田秀花,王英.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81-83
[3] 桓建英,纪云鹏.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120-121.
[4] 陈筱霞,史恩祥.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全程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8):59-59.
[5] 郝琼.护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9):358-359.
R473
B
1671-8194(2017)15-02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