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粉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江苏 扬州 225200)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分析
杨粉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江苏 扬州 225200)
目的分析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150例拟行无痛人流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地佐辛+丙泊酚,B组为布托啡诺+丙泊酚,A组于术前5 min先缓慢静注地佐辛,手术开始前1 min再静脉注射丙泊酚;B组于术前5 min先缓慢静注布托啡诺,手术开始前1 min再静脉注射丙泊酚。对患者丙泊酚的诱导量与总量、血压、脉搏、呼吸和氧饱和度、术毕唤醒时间、术后宫缩痛,术后眩晕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定向力恢复时间及离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丙泊酚诱导量与用药总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两组麻醉效果均为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脉搏、呼吸和氧饱和度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间宫缩痛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感觉眩晕和恶心呕吐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术毕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离院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子宫收缩痛,降低不良反应,而且术后患者定向力可以尽快得到恢复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离院,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地佐辛;丙泊酚;布托啡诺;无痛人流
1.1 基本资料: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妇科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拟行无痛人流的患者,年龄19~35岁,体质量46~65 kg,ASA等级Ⅰ~Ⅱ级,术前经相关检查均无异常,妊娠时间42~59 d,全部患者均为初次怀孕,无特殊病史,无药物过敏史;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75例,A组为地佐辛(1 mL:5 mg,批号:15072641),+丙泊酚(20 mL:200 mg,批号:1601231),B组为布托啡诺(1 mL:1 mg,批号:16062832)+丙泊酚(20 mL:200 mg,批号:1601231);A组平均年龄(27.5±1.6)岁,平均体质量(58.2 ±3.6)kg,妊娠时间42~59 d;B组平均年龄(28.1±2.1)岁,平均体质量(57.6±3.9)kg,妊娠时间43~59 d;两组各方面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全部患者术前禁食6 h,禁饮2 h;入室后面罩吸氧2 L/min,连续监测患者的无创血压、脉搏、呼吸和氧饱和度,并对手术各时间点的数值变化进行详细纪录;A组于手术开始前5 min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80 µg/kg,手术开始前1 min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注射速度通常为15 mL/min,注射时要注意速度均匀;B组于手术开始前先缓慢5 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5 µg/kg,其余的和A组相同;注射药物后,观察患者的睫毛反射和意识状态;待确定患者意识消失方可开始进行手术;手术中,若患者出现体动,可酌情追加丙泊酚0.5 mg/kg至体动消失;若患者呼吸抑制,脉搏氧饱和度低至90%以下,则立即托下颌面罩加压吸氧,直至呼吸恢复,脉搏氧饱和度上升到98%;若患者心率降低到54次/分,则静脉注射适量的阿托品;若血压降到80/50 mm Hg以下,则要静脉注射适量的麻黄碱,直到患者血压上升到90/60 mm Hg以上为止。
1.3 观察指标:常规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术中(麻醉诱导后2 min)及术后(患者苏醒即刻)的血压、脉搏、呼吸和氧饱和度,对患者丙泊酚的诱导量和总量、术毕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以及术后宫缩痛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眩晕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呼吸抑制:麻醉后呼吸较浅,呼吸次数每分钟在10次以下,或者脉搏血氧饱和度下低至90%;麻醉效果为优:在手术进行中,患者安静熟睡且无体动,呈深睡眠状态;麻醉效果为良:在手术进行中,患者有轻微的动作表现,但并未影响手术进行,无需追加丙泊酚即可完成手术;麻醉效果为差:在手术进行中,患者出现躁动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必须追加丙泊酚后,才能保证手术的继续进行;手术时间:从消毒铺巾直到手术结束;唤醒时间: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呼唤,此时患者能够睁开眼睛并神志清醒;定向力恢复时间:患者神志清醒后可以在护士帮助下站起并走向观察室;术后宫缩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大于8分为差;离院时间:患者进入观察室后,对患者的宫缩情况与眩晕以及恶心呕吐等情况进行询问后并做记录;离院时间:从入观察室到患者能够独立行走并在家属陪同下离开医院,这段时间统称为离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术中及术后的血压、脉搏、呼吸和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丙泊酚用量:A组75例,丙泊酚诱导量(15.01±1.73)mL,丙泊酚总量(17.1±2.44)mL;B组75例,丙泊酚诱导量(15.14±1.28)mL,丙泊酚总量(17.43±1.8)mL;A、B两组的丙泊酚诱导量与用药总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麻醉效果与术中不良反应情况:A组75例患者中,手术时因患者体动影响手术,需追加用药的6例(8%),B组手术时因患者体动,影响手术操作需追加用药的8例(10.67%),两组镇痛效果均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呼吸抑制的患者13例(17.33%),B组术中呼吸抑制的患者16例(21.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心率降至54次/分以下的患者4例(5.33%),B组术中心率降至54次/分以下的患者6例(8.0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宫缩痛采用VAS评分法进行比较:A组VAS评分分别为优66例(88.00%)、良7例(9.33%)、可2例(2.67%)、差0例(0.00%),B组VAS评分分别为优54例(72.00%)、良13例(17.33%)、可5例(6.67%)、差3例(4.00%),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术毕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离院时间:A组术毕唤醒时间(2.9±1.1)min,B组术毕唤醒时间(4.9±1.0)min,A组定向力恢复时间与离院时间分别为(3.31±2.66)min、(15.14±3.67)min,B组定向力恢复时间与离院时间分别为(5.62±1.41)min、(23.53± 4.56)min,A组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手术后,A组75例患者中恶心呕吐的为1例(1.33%),B组75例患者中恶心呕吐的为5例(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院时A组75例患者中有3例(4.00%)感觉眩晕,B组有8例感觉眩晕(10.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几年,由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创伤小且耗时短,能从根本上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并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因此,无痛人工流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被人们认可,也正由于其手术时间短这一优点,就更加要求麻醉药具有起效快和迅速、彻底苏醒等特点,丙泊酚是目前应用较多的静脉麻醉药,其临床最大的优点就是静脉推注丙泊酚后可立刻起效,作用时间短,一般负荷量后5~10 min就能唤醒,苏醒迅速而完全[1];然而,丙泊酚镇痛作用较弱[2],在临床使用时,往往为适应手术要求,不得不增大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因此,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在呼吸系统方面,会出现呼吸频率减慢、低氧血症和呼吸暂停等现象;在心血管方面也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现象;为满足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需要,同时降低大剂量使用丙泊酚带来的不良反应,临床工作中往往会将丙泊酚与其他药物复合使用,这样可降低丙泊酚使用剂量,从而避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镇痛药布托啡诺与地佐辛都是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物,都属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目前正逐步应用于临床;布托啡诺主要作用于κ受体,镇痛效果远远超出吗啡[3],最重要的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非常小,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但其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嗜睡;地佐辛虽然其镇痛效果只与吗啡相当,但镇静分数低,无嗜睡表现,故在术后唤醒时间和眩晕方面二者表现会有所不同;且由于地佐辛的药代动力学与布托啡诺的不同,在体内分布较快,表观容积大,平均终末半衰期只有2.4 h,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4],又由于地佐辛同时可以拮抗µ受体,µ受体兴奋可以导致胃肠排空时间延长,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的平滑肌紧张性增加,也会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5];本次研究中,A组75例患者中术中追加用药患者6例,B组追加用药患者8例,两组麻醉效果均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呼吸抑制的患者13例,B组1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毕唤醒时间(2.9±1.1)min,B组术毕唤醒时间(4.9±1.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子宫收缩,A组VAS评分分别为优66例、良7例、可2例、差0例,B组VAS评分分别为优54例、良13例、可5例、差3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1例,B组5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院时,A组有3例感觉眩晕,B 组8例感觉眩晕,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组定向力恢复时间与离院时间分别为(3.31±2.66)min、(15.14±3.67)min,B组定向力恢复时间与离院时间分别为(5.62±1.41)min、(23.53±4.56)min,A、B两组定向力恢复时间与离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地佐辛及布托啡诺分别联合丙泊酚应用在无痛人工流产术时,麻醉效果均良好,安全性均较高,均具有可行性。但是,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缩短术毕唤醒时间,减轻因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减少眩晕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还可让患者尽快离院,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邓小明,姚尚龙.现代麻醉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75-476.
[2] 王久荣.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15):102-104.
[3] 吴雨伟.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16):116-117.
[4] 张玉龙.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腹部大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4,35(2):131-133.
[5] 唐承银.布托啡诺在无痛人流静脉麻醉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6,12(1):35-36.
R614;R714.21
B
1671-8194(2017)15-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