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田田 花晓慧 孙西庆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孙西庆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颤证经验探微
杜田田1花晓慧1孙西庆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临床上用六经辨证治疗颤证疗效颇佳。若为太阳病营卫不和者,多予桂枝汤加减,益卫和营,疏通经脉;若为少阳病少阳不和者,多予小柴胡汤加减,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临床用药应结合症状,先辨六经,方可确定治则。
颤证;六经辨证;桂枝汤;小柴胡汤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1]。早至《内经》中已有对本病认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动摇”、“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论述了本病的发病特点、预后和治疗。《赤水玄珠》又提出气虚、血虚均可引起颤证[2]。《张氏医通》对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疾病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述,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10余首,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虚所致[3]。孙西庆教授有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治疗颤证应先辨六经,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正气起而抗之,正邪交争,以致营卫不和,卫外失职,太阳经气不利,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此为太阳病之主要脉症 。
医案1:孟某,女,57岁,2014年10月8日,首诊,头不自主摇动1年。患者于1年前被家人发现时有不自主头摇动,曾于门诊治疗,效不佳。现症见:头不自主摇动,偶见头晕,头顶部隐痛,如帽状,受寒时加重。双耳听力下降,右耳重。左脚大脚趾尖麻木,劳累时可见背部胀痛。纳呆,眠差,梦多;畏寒;口干,饮不解渴;大便日1行,便稀不成形,质黏味重;小便频,饮水遂解;舌淡红,少苔,脉弦长。诊断:颤证。处方:桂枝20g,白芍30g,炙甘草15g,炮姜15g,生龙牡各30g,僵蚕20g,砂仁10g,生白术20g,党参20g,何首乌20g,威灵仙20g,炒枣仁30g,川芎15g。2014年10月22日,二诊时,效可。不自主头摇动稍减轻,眠差、口干减轻,大便黏减轻,稍成形,口淡,无食欲,鼻腔发干,近一周右小指发麻,余无明显减轻,夜尿2次,舌红,苔薄白,右寸浮。处方:中药上方加杏仁15g,百合20g,白附子15g。后随访得知,不自主摇头已减轻至自己察觉不到。
按语:《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说明颤证为风象,与风有关。患者偶见头晕,头顶部隐痛,如帽状,受寒时加重,平素畏寒。治病求本,此属营卫不和,易受外邪,引动肝风,发为颤证。西医诊断为特发性震颤。从中医角度来说,此为颤证,辨六经当为太阳病,营卫不和证。患者病程较长,以致损伤营气而经脉失养。治宜益气和营,疏通经脉,方用桂枝汤加减。在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基础上,重用芍药以滋养营血,加党参以气阴双补,重用炮姜,借其辛散之力而走于外,令全方之益气养营作用达于体表。营卫和,则驱邪于外。生龙牡、炒枣仁重镇安神;砂仁、生白术和胃益气;僵蚕息风止痉;川芎活血行气;何首乌入通于肝,为阴中之阳药,故专入肝经以益血祛风之用;威灵仙祛风通络。二诊时,诸症减轻,仅见鼻腔发干以及阳虚诸症,则加杏仁、百合养阴润肺,宣通肺气,加附子以温经复阳。
少阳为枢,居半表半里之位,为人身阴阳气机升降出入开阖的枢纽。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两经及三焦、胆两腑,并分别与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相表里。胆主气机,主决断。三焦主决渎而通调水道,又为水火气机运行之道。手足少阳之经脉互相联系,胆腑功能疏泄正常,则枢机运转,三焦通畅,水火气机得以升降自如。
病案2:徐某,女,70岁,2014年12月31日,首诊,头颤10余年,左下肢抖动2年,右上肢抖动3月。现症见:头部颤动,持续性,下肢及右上肢活动时抖动明显,无痛及麻木感。平素无明显畏寒热,可食凉,口干、苦,但欲漱水不欲咽。近1周外感,症状不明显,食欲差,眠可,二便调,舌暗,苔薄黄厚干,脉尺沉弦。诊断:颤证。处方:柴胡10g,黄芩15g,半夏12g, 党参20g, 桂枝20g, 白芍20g,炙甘草10g,天麻20g,生龙牡各30g, 白附子15g,僵蚕20g,淫羊藿20g,巴戟天20g。2015年01月14日,二诊:效佳。头颤症状减轻,右手手颤减轻,可自行进食。现症见:头颤,时间缩短,间歇发作;右手手颤,可自行进食,左下肢颤症改善不明显。颈项僵硬。右上肢肘关节隐痛不显。纳眠可,口干、苦减轻。二便可。舌红,苔厚腻,脉沉紧。处方:桂枝20g,生白术20g,生山楂30g,炙甘草10g,天麻20g,砂仁10g,淫羊藿20g,生龙牡各30g,白附子15g,巴戟天20g,补骨脂20g,独活15g。后随访得知,诸症已减轻致自己察觉不到。
按语:《伤寒论》中有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邪犯少阳,病位在半表半里,胆火内郁,郁火上炎,发为火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则为发病常在于肝。《伤寒论》中又有云:“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木不疏土,脾失健运,故默默不欲饮食。肝与脾关系密切,发病于肝,肝气乘脾,脾失健运。现患者头部颤动,持续性,下肢及右上肢活动时抖动明显。平素口干、苦,但欲漱水不欲咽,食欲差。可见病位在肝胆,辨六经病当为少阳病。治宜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治疗当选小柴胡汤加减。《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又因患者近1周外感,此为太少并病,少阳为重。恐其表证未解,加以桂枝汤。又用天麻以定眩,白附子、僵蚕引诸药升阳中之清气,生龙骨、牡蛎平肝潜阳,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二诊时,患者诸症减轻,遂固护后天之脾胃,后疗效佳。
孙西庆教授临床治疗颤证多从六经辨证入手,选方用药依从六经辨证,则可取得确切疗效。综上所述,治疗颤证应先辨六经,临床上多以太阳经、少阳经多见。若为太阳病,多予桂枝汤加减;若为少阳病,多予小柴胡汤加减。此外,还有少阳、太阳合病等,应结合症状,运用六经辨证多加分析,方可确定治则,取得良效。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488-489.
[2]韩学杰,张印生.孙一奎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23-324.
[3]张璐.张氏医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9-250.
杜田田(1991-),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病的临床研究。E-mail:956998820@qq.com
指导老师:孙西庆(1962-),男,汉族,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病的临床研究。
R249
A
1007-8517(2017)15-0084-02
2017-05-23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