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柏华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武汉 432000)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曾柏华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武汉 432000)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患者6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以及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以及护理的结果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之后在临床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患者的满意程度上均有差别,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增加适当的舒适护理以及风险管理才可以。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在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往往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该方面的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主要涉及到的脏腑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该方面的疾病根据发病的快慢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血管疾病两种[1],而这两类疾病往往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而在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护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2]。对于重症心血管内科患者在经过临床的治疗之后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临床护理的话,对患者的康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危险。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62.4±1.1)岁;女14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62.4±1.8)岁。其中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7例,患有高血压危象的患者9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5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61.1±2.1)岁;女15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61.4±1.9)岁。其中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例,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6例,患有高血压危象的患者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患者6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以及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以及护理的结果与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之后在临床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患者的满意程度上均有差别,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康复17例,发生不良反应13例,患者满意率为56.7%。观察组30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及临床护理之后,康复29例,发生不良反应1例,患者满意率为96.7%。
3.1 一般护理: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较好的了解,需要对患者的实时情况进行很好的了解,如患者是否有胸闷、胸痛、心慌气急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应当对患者出现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情况进行较好的了解与记录,并且及时的通知相应的主治医师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其次,医护人员需要严格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与记录,医护人员需要定时测量患者的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请基本情况。第三,医护人员需要对一些抢救的常用的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进行很好的使用与操作,以便于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3-5]。
3.2 氧疗护理:医护人员需要给缺氧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氧疗进行治疗。对于患有急性肺水肿的患者需要采用配置30%~50%的酒精湿化间断的进行吸氧治疗;对于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应该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对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3.3 排泄护理:首先,医护人员需要鼓励卧床的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以及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并且要督促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良好的习惯。对于已经连续数日未排便的患者可以适当的缓泻剂促使患者进行排便,医护人员需要对危重患者记录24 h的尿量,定时对患者的体质量进行测量[6]。
3.4 生活护理:对于患有心功能不全或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患有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协助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的处理。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医护人员需要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的时间,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才可以逐渐的进行床上活动以及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医护人员需要每2 h协助患者进行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7]。
3.5 饮食护理:医护人员需要给与患者适当的饮食指导,应该建议患者多吃含有维生素高的食物,另外需要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应该尽量减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另外,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限制其钠盐的摄入。
3.6 心理护理:护士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避免他人谈论任何令患者烦恼、激动的事,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8]。
3.7 风险管理:应该加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方面的力度。研究发现,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普遍的存在自理能力较差等特点,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坠床和跌倒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在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起床、如厕等环节加大护理的力度,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出现摔伤等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患者用药方面的管理。要做到这一方面,就需要护理人员尽可能的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并且需要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让患者知道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以及出现不良症状时如何采取积极有效地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目前越来愈多,该疾病已经严重的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如何对该疾病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关系到患者的康复以及生命安全。因此,本次研究对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的效果。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通过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方法以风险管理的方法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的临床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患者的满意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之处。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之后在临床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患者的满意程度上均有差别,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见,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增加适当的舒适护理以及风险管理才可以。
[1]王显红.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6(12):36-37.
[2]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3,28(13):1203-1204.
[3]涂丽霞,王静,陈冬英,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26-29.
[4]马涂,李海灵,周厚湘,等.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103-104.
[5]罗华,李小青.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6):3363-3369.
[6]刘荣梅,闰薇薇.心血管内科安全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223.
[7]郭建星,张玉平,张慧旭,等.“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6):3154-3155.
[8]丁抗宁,宋雅潘,王蓉,等.心血管内科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4):4-6.
R473.5
B
1671-8194(2017)04-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