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鸽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116041)
禽大肠杆菌病发生与预防
孙铭鸽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116041)
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诸多血清型能够造成诸多动物患病。以往将大肠杆菌当作条件性病原菌,当前则依照致病力的状况分成致病性、非致病性以及条件性。
大肠杆菌作为人与动物的肠道等处的常在菌体,每克粪便内约具有106个菌体。此菌体出现在饮水内则被判定为粪便污染的标准。禽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鸡场,尤其在环境不佳、粪便积压较大的鸡舍菌体较高。
大肠杆菌随着粪便的排出会对蛋壳乃至卵巢、输卵管等造成影响,使卵育当中,导致禽胚死亡或出壳带病、带菌。会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行传染,在交配或污染输精管时,也会通过生殖道进行传染。啮齿动物的粪便内普遍具有致病性大肠杆菌,会对饮水、饲料造成污染。
此病大多出现于密集化养禽场,不分品种、性别、日龄都会容易感染。幼龄期的禽类发病率最高,一旦环境不佳、气候恶劣,饲养不当、病原微生物感染等都会发生此病。
处于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因为大肠杆菌血清型和感染途径的差异使症状以及病变乃至表现的方式各有不同。卵黄囊感染以及脐炎体现在孵化器以及出壳后3星期内造成的雏鸡死亡中,如果卵黄吸收不好且出现脐炎,则会在出生4d时出现心包炎。
禽类在呼吸道感染时会发生呼吸困难的症状,对气囊剖检后可以发现具有浑浊、肥厚症状,还具有肝肿脆、肝包膜炎、肺充血与胸腔粘连症状。此病出现在2~12周时,特别是4~9周的禽类最易感染。大肠杆菌侵入种蛋后,会在孵化时进行繁殖,令死禽胚增加,即便能够孵出,也不会健康,粪便呈现出白色、黄绿色乃至泥土状,腹部扩充,出壳后2~3d内死亡。
禽类的腹气囊被大肠杆菌感染后,透过输卵管系膜感染,使输卵管出现扩张现象,造成鸡不产蛋的状况。大肠杆菌由肛门造成慢性输卵管炎,病禽的卵白分泌物在输卵管中长期呈现出层状凝结状,堵塞后阻碍产卵,从而在卵泡排出后进入腹腔中造成坠卵性腹膜炎。
产蛋鸡出现散发性突然死亡。有的鸡无法把卵吞进输卵管伞部,以此掉进腹腔,数小时后卵黄被吸收,大肠杆菌会进入腹腔,导致腹膜炎。从而会排出具有蛋清、凝固蛋白乃至蛋黄状稀粪。输卵管中会渗出黄色纤维素性物体,卵巢感染后可以看到较大的卵泡、卵黄液或煮熟状,卵泡较小的则具有变形、变色、变质的状况。腹腔中充斥着淡黄色腥臭蛋水以及凝固蛋黄,肠盘会被粘连。
被大肠杆菌性肉芽肿感染的禽类会出现消瘦状态,在小肠、盲肠、消化道浆膜面会出现白色凸起的肉芽状结节,有时也会出现在肝上。出血性肠炎大多是鼻腔、口腔出血,通过剖检后可以发现,消化道黏膜会发生出血及溃疡。
提高饲养管理,清除发病源头。时常清理粪便,降低氨气含量,勤于清洗水槽,扔掉变质饲料,保持通风,减少灰尘,及时注射疫苗,强化对禽类慢性呼吸道病的控制有利于降低禽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
禽大肠杆菌病大多通过具备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药进行治疗,包含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抗病作用均属于抑制细胞壁合成。胺类糖苷类透过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各类革兰氏隐性杆菌具有较强灭菌效果,灭菌活力在较大范围中与药物浓度成正比,而且对大肠杆菌具有较长的抗菌后效应。四环素类药物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但由于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效果不如氨基糖苷强,所以对抗大肠杆菌的效果也远不如氨基糖苷类佳。临床中普遍运用的包含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以及多西环素等。当前临床中普遍运用的有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中草药的抗菌效果可以透过其具有的抗菌物质直接作用在微生物,还可以透过调动机体免疫力将微生物杀灭[1]。
[1]刘科岩,康敏娟.对当前畜禽疾病流行的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