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然 叶宝娜 王莉 李金华 张同芬 (河北省青县农林局 062650)
浅谈猪气喘病防治措施
秦兴然 叶宝娜 王莉 李金华 张同芬 (河北省青县农林局 062650)
猪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更是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重要病因之一。该病呈地方性流行,无季节性,冬春多发。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和喘气,以慢性或隐性经过,病猪体温正常或略高,食欲稍减,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是该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气喘病潜伏期7~14d,病猪精神、食欲、体温无明显变化或略高,发病初期以连声短咳为主,且次数逐渐增多,后期出现喘气、呼吸困难表现为明显的腹式呼吸,急促而有力,严重的张口喘气,有喘鸣音,根据症状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隐性型。急性型病猪主要发生于初染病猪,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多发,无前期症状,突然发病,精神萎靡,呼吸加快,站立一隅或趴伏于地,咳嗽低沉,张口腹式呼吸,伴有喘鸣音,食欲费绝,后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死亡率高。慢性型病猪主要发生于老疫区、育肥猪或后备猪,急性未死的转为慢性,病猪长期咳嗽,轻微气喘,清晨受冷空气刺激和驱赶运动后出现剧烈咳嗽和气喘,同时出现少量灰白色鼻液流出,体温、食欲变化不明显,但日渐消瘦,病程较长,死亡率不高。隐性型病猪主要出现在老疫区,病猪不表现任何症状,偶有个别猪出现咳嗽,生长发育正常,但病猪机体出现免疫抑制,从而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并作为隐性传染源而被忽略,造成水平或垂直传播。
猪气喘病的病变主要表现在肺部、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有明显肺水肿或肺气肿,肺部病变由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及隔叶,两侧肺叶病变呈对称性。早期病变如绿豆大肺炎灶,逐渐扩展为融合性支气管炎,呈灰红色、半透明状,外观如 “胰变”或 “虾肉样变”,切面湿润,可从小支气管挤出灰白色黏液。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切面外翻,湿润多汁,呈黄白色。
细菌培养这种方法比较敏感,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免疫荧光技术,此种方法适用于急性感染期;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主要用于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通过比较血清中抗体效价的变化或特异性抗体的有无来判断是否存在病原体的感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补体结合试验,血清学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常用诊断方法;PCR检测技术,此种检测方法与病原培养相比,具有快速、特异的特点,但诊断费用和操作要求都较高。
坚持 “自繁自养,慎重引种,严格隔离检疫”。应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交叉感染。实行科学的环境控制措施,严密监测圈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及时通风换气,科学处理通风与保温的关系。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时消毒,以便杀死环境中的病原体。
在饲养过程中严格执行程序化免疫,加强猪气喘病的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有效控制气喘病发病的现实措施之一。采用猪支气管肺炎弱毒苗和灭活苗结合应用方法,新生仔猪5日龄前注射弱毒苗2.5ml,15~21日龄注射灭活苗2ml,种猪、后备猪每年8~10月份注射弱毒苗5ml。
在对气喘病治疗过程发现:中西药结合使用效果更佳,病猪使用林可霉素每千克4万单位或泰乐菌素每千克15mg连续肌肉注射3d,配合使用中药自拟组方杏仁、麻黄、枳壳、甘草、各20g,百部、麦冬、知母、贝母、黄连、黄芩、苏子各40g,研沫拌料饲喂每日2次连用3d,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猪气喘病近年来对青县养猪业影响比较明显,在对该病防治过程中防重于治,积极地科学防控对该病控制意义重大,疫苗免疫注射是该病预防的重要手段;科学饲养管理把握圈舍卫生环境、空气质量、温度等要素的关系至关重要;中西结合治疗疗效显著,但该病诊治过程中确诊比较困难,常要进行剖检诊断结合实验室诊断;且易发生混合感染,导致治疗难度加大。因此,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规范,猪气喘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也要逐步应用到实际养殖管理中,提高该病重视程度,加大防控力度,以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