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福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狐狸脑炎诊断与防治
郑志福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狐狸脑炎是由犬I型腺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肝炎、单侧或两侧眼睛颜色变为蓝色及神经症状为特征。1岁以下的,特别3~5个月龄的狐、貉发生,水貂发病呈上升趋势,死亡率高。以体温升高、呼吸道和肠道黏膜呈现卡他性炎症、抽搐、麻痹、昏迷及肝脏发生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症状。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又称犬I型腺病毒,属腺病毒科乳腺病毒属,具有典型的腺病毒特征,病毒粒子呈20面体等轴对称,球形,直径70~90nm,基因组为单线双股DNA,在核内复制装配,超薄切片表明,毒粒在细胞核内呈特征的晶体排列。病毒抵抗力较强,对热和酸有一定的抵抗,对乙醚、氯仿有耐受性,在0.2%甲醛中经24h方能灭活,紫外线照射2h后,虽失去毒力但仍保有免疫愿性,病毒在土壤中经10~14d后仍有感染性,在狗窝中存在的时间长,这在病的传播上起重要作用,病毒在37℃能存活26~29d,在室温下经10~13周冻存9个月后仍有活力,在50%甘油中于零下4℃以下可保存数年。
各年龄各品种的狐狸、貉均可感染,以1岁以下的,特别3~5个月龄的狐、貉多发,水貂发病病例较少;通过消化道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病狐、病貉、病貂是传染源从呕吐物、排泄物中排毒,康复后的仍可从尿中长期排毒。
潜伏期长,自然条件下感染本病时,潜伏期为10~20d或以上;急性病例表现拒食,反应迟钝,体温升高达41℃以上。呕吐,渴欲增加,出现神经症状,病程3~4d最后昏迷而死;多数精神沉郁,站立不稳,步态摇晃,后肢无力,体温呈弛张热。病兽很快消瘦,可视黏膜贫血或苍白、黄染。病兽兴奋和抑制交替出现,隅居笼内一角或小室内,当喂食时表现有攻击性,死前抽搐,口吐白沫,最后排柏油状粪便死亡、死后咬舌;部分病例出现角膜炎、流鼻汁、咳嗽、呼吸困难;有的病兽眼睛 (一侧或两侧)颜色变为蓝色,或角膜混浊。
肝炎型脑炎死亡病例腹腔有大量污红色腹水。胃肠黏膜弥漫性出血,肠腔内积存柏油样黏粪;脑膜高度充血,并有出血点;肝脏肿胀,被膜紧张呈污黑色。
根据症状、剖检变化只能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方法,采取肝、脾病料制成匀浆,接种犬肾原代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通常要盲传3代以上方能出现细胞病变,细胞病变一般在接种后48h出现,同时还可检出核内包涵体,也可先将病料接种未吃初乳的新生仔犬,待发病后于濒死前剖杀取肾,作带毒肾培养,其分离成功率要高于犬肾原代细胞分离培养,病毒液PCR检测确诊。
全群紧急接种狐狸脑炎疫苗,按说明量的2倍剂量注射,一只兽一个针头;无特效药物治疗该病,对已发病的狐狸、貉,注射头孢类药物及黄芪注射液1~2ml,连用3d,但治疗效果不理想;预防狐、貉断奶后1~2周首免,每只1头份,种兽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