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若川应用经方治疗崩漏经验举隅

2017-01-15 21:19黎曙光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先父牡丹皮升麻

黎曙光

(广东省江门市华佗国药店,广东 江门 529100)

黎若川应用经方治疗崩漏经验举隅

黎曙光

(广东省江门市华佗国药店,广东 江门 529100)

黎若川;崩漏;经方;经验举隅

先父黎若川是广东新会中医院名老中医,毕生钻研医学经典,行医近70年。擅用经方治疗诸多病证,疗效显著。现将先父黎若川应用经方治疗崩漏的经验介绍如下,供临床参考。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素问·阴阳别论》载:“阴虚阳搏谓之崩。”汉·张仲景曾用胶艾汤、温经汤治疗崩漏。先父深入钻研仲景之学,认为其他经方也可灵活运用治疗崩漏,且疗效显著。

经验总结

1.冲任损伤、血海虚寒,治以胶艾汤。冲任脉虚,身体虚寒。平素血虚再加客邪入侵,半产续下血不绝。此因失血血虚而正气难复。若妊娠下血,如因癥者,固有之。而兼腹痛,则因胞阻。阻者,阻其欲行之血而气不相顺,非癥痼害也。症状:平素月经不调,经期多延迟,面色苍白,腹隐隐作痛,神疲畏寒,头晕耳鸣,阴道下血甚多,或者淋漓不断,经血淡红,舌质淡,苔白滑,脉细迟。正如《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出:“漏下者……胶艾汤主之。”处方:川芎、阿胶(烊化)、甘草各10 g,艾叶、当归各15 g,白芍20 g,干地黄30 g。加减:失血过多者,去川芎、当归或者酌减量,再加血余炭、仙鹤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脾肾虚者,加川断、炒杜仲、白术。

2.冲任虚寒、胞宫瘀阻,投以温经汤。年老体弱,或患者曾半产,冲任皆虚,阴血耗损,瘀血未尽,风寒客于胞中。症状:月经不调,并见手心烦热,傍晚发热,口唇干燥,少腹时痛,腹满,漏下不止,血液紫黑不鲜,夹有血块,舌淡苔白,脉沉迟。《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温经汤主之。”先父同意《医宗金鉴》中的说法,认为下利的“利”是“血”字之误。处方:吴茱萸15 g,当归、川芎、白芍、党参、桂枝、阿胶(烊化)、牡丹皮、半夏、甘草、生姜各10 g,麦冬20 g。加减:经血多者,加祈艾、血余炭,生姜改姜炭;身体虚寒者,去麦冬、牡丹皮;手足不温、面色苍白、舌质淡嫩者,去麦冬、生姜,加附子、炮姜。

3.邪犯少阳、热迫子宫,运用小柴胡汤加牡丹皮、生地黄。血海空虚,邪犯少阳,热邪入侵,迫血下行;或肝气郁结,所欲不遂,肝郁化火,血不归经而下行。症状:身热或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下血淋漓,色鲜红,舌质红、苔白,脉弦数。正如《伤寒论》所说:“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处方:柴胡、黄芩、半夏各10 g,牡丹皮15 g,生地黄30 g,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3枚。加减:胸烦不呕者,去半夏、党参,加全瓜蒌;口苦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腹痛者,去黄芩,加白芍。

4.冲任失调、瘀血内阻,应用桂枝茯苓丸。冲任不调,血流不畅,宿有癥病,血不归经。症状:妇人小腹有癥块,拒按,腹挛急,漏不不止,色紫有块,舌质暗紫,苔白,脉细涩或弦细。《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处方: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各15 g。加减:血块较多者,加炒蒲黄、五灵脂、山楂炭;气滞肝郁者,加柴胡、香附、郁金;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5.脾阳虚寒、统血无能,活用黄土汤加炒升麻、乌贼骨、祈艾炭。素体虚寒,劳倦失节,或过用寒凉之品,损伤脾阳,脾不统血。症状:腹痛喜按,四肢不温,面色萎黄,形寒肢倦,下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细无力。《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之法:“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原书应用黄土汤仅治便血。先父活学活用经文,抓住病机,治疗崩漏无不应验。处方:赤石脂60 g(先煎,因灶心黄土缺,用以代之),生地黄、白术、附子、阿胶(烊化)、黄芩、甘草、祈艾炭各10 g,炒升麻6 g,乌贼骨15 g。加减:口苦、咽干、尿黄者,去附子;腰痛者,加川断、桑寄生;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6.脾气虚弱、血瘀湿滞,使用当归芍药散加艾叶、仙鹤草。脾虚不摄,运化失常,肝气郁滞,血瘀水遏,损伤冲任。症状:眩晕,腹部拘急,绵绵作痛,小便不利,便溏,下肢浮肿,阴道下血夹有瘀块,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明:“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处方:当归、川芎各10 g,白芍30 g,茯苓、白术各15 g,泽泻20 g。加减:失血较多者,加炒升麻、血余炭;腹部刺痛者,加炒蒲黄、五灵脂;小便刺痛者,加车前子。

病案举例

患者,女,40岁,2014年7月12日来诊。患者崩漏已3个月,长期在制冷车间工作,常食辛辣之品。阴道下血鲜红,夹有血块。某医用大剂凉血止血之药,血暂止,不久又复发。改用西药,滴注抗生素1个疗程,病情日趋严重。后经友人介绍到笔者处治疗。症状:面色萎黄、肢冷,小腹喜按喜温,阴道下血淋漓,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辨证为脾土虚寒,阴不摄血。治宜温阳健脾,养血止血。处方:赤石脂60 g(先煎),白术、阿胶(烊化),制附子、乌贼骨各15 g,干地黄30 g,黄芩、祈艾炭、甘草各10 g,炒升麻6 g,7剂。每日1剂。服后明显好转。二诊去炒升麻、祈艾炭、乌贼骨,赤石脂减为30 g,加党参、黄芪各15 g,3剂。每日1剂。后服当归生姜羊肉汤调理1个月,痊愈。

按语:患者已达四旬,脾阳素弱。又误用过量寒凉药及抗生素所致脾阳虚寒,不华于面,面色萎黄,阴寒内盛,故小腹喜温喜按。阳虚不能达四肢,故肢冷。脾阳衰弱,不能统血,故下血淋漓。笔者继承先父宝贵经验,熟读经文,抓住病机,活用黄土汤而收效。方中赤石脂温涩止血,辅以乌贼骨、祈艾炭收涩止血。三药合用,重在止血治其标。白术、附子、甘草温脾健脾,温阳健脾复统血之效,以治其本。佐以黄芩,一则苦寒坚阴,防诸药刚燥耗血,二则可清肝止血。

体会

灵活应用经方是提高中医疗效的有效途径。坚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精神。辨病机是首要,结合经方的组织方义,先议病,后议方药,拓宽经方的应用途径,可取得良效。

2017-05-27)

猜你喜欢
先父牡丹皮升麻
升麻的品种考证
基于牡丹皮微观性状与抗炎活性相关的“辨状论质”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识别真假牡丹皮
唐太宗与牡丹皮的故事
经典名方中升麻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也说“先父”“先君”“先人”
升麻之思辨及临床应用❋
升麻蜜制工艺的优化
倒霉受骗两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