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晓 唐昭荣 时 乐 单兆伟
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2.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江苏 仪征 211400;3.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单兆伟治疗“灯笼病”验案举隅
刘 晓1唐昭荣1时 乐2*单兆伟3△
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2.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江苏 仪征 211400;3.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介绍单兆伟诊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缓解期病案一则,症状类似王清任所谓“灯笼病”,辨证为胃腑瘀滞,郁而化热,拟和血祛瘀、泄热和胃、兼以养阴治之,收效良好。
单兆伟;灯笼病;血府逐瘀汤
单兆伟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载,擅长中医诊治脾胃病。笔者跟师学习,现将其运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灯笼病”验案一例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余某,男,38岁,2001年9月23日初诊。患者5月前因“解柏油样大便”住当地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经抑酸、护膜、止血等治疗10天后好转出院,带药回家继续治疗。出院后饮食尚可,然胃脘嘈杂不适,时如火灼,服用多剂养阴、益气、健脾、化湿、清热等中药,病症不缓反重,至导师单兆伟处求诊。诊见:胃脘灼热,夜间为甚,犹如火炽,食不得解,欲饮凉水,但不多饮,时有嗳气,形体消瘦,夜寐不实,便干溲黄,神疲乏力,舌苔薄,舌质红,边有紫气,脉细数。复查胃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瘢痕期),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正常。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瘢痕期)。中医诊断:胃腑瘀滞,郁而化热。拟和血祛瘀、泄热和胃、兼以养阴,方选血府逐瘀汤合玉女煎化裁。处方:桃仁10g,红花5g,当归10g,丹皮10g,赤芍10g,白芍10g,川牛膝10g,仙鹤草15g,生地10g,麦冬15g,石斛15g,炒枳壳10g,焦谷芽15g,焦麦芽15g,生石膏20g(先煎),合欢皮10g,生甘草5g。嘱患者7剂后复诊,以观疗效,调整用药。
2001年9月30日二诊。患者诉服药期间,大便日行2~3次,腹中火炽有减,夜寐渐实。药中肯綮,故守前法。改前方桃仁5g,生石膏10g(先煎),共7剂。
2001年10月8日三诊。胃中灼热感消失,夜寐安宁,瘀热蠲除,拟益气和血养阴和胃法,处方:太子参10g,炒白术10g,炒白芍15g,麦冬15g,红花5g,丹参15g,莪术10g,当归10g,百合15g,仙鹤草15g,茯苓12g,茯神12g,生甘草5g。14剂。电话回访,症状渐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患者为青壮年,劳伤过度,脾胃削弱,统血无权,血络受损,溢于肠内,发为黑便。经治疗后血止,病情暂控,但血停瘀留,久而郁滞化热,正如《灵枢·痈疽篇》[1]云:“营气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瘀热熏灼胃腑,故胃脘灼热;因瘀致热,故虽渴但不多饮,且以夜间为主;“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夜寐不实。气随血脱,加之瘀热耗伤气阴,故又见营阴气血亏耗之证。本案虚实夹杂,瘀血内热为标。胃热一症,应辨明虚热、实热。本案曾投之化湿清热、养阴清热、甘温除热等,有时取效,有时无效,凡治多途,病证非但不除,反愈治愈热。单教授认为本案甚符合王清任所谓“灯笼病”,《医林改错》[2]云:“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乃取血府逐瘀汤治之。故本案以祛瘀和血、泄热和胃为治疗大法,兼顾中焦气阴。
本案病位在中焦胃腑,胃腑血出留瘀,瘀久化热,以血府逐瘀汤化裁,桃仁、红花、赤芍和血祛瘀,使瘀化而热自清;配用枳壳、合欢皮以理中焦气机,寓理气于活血之中,又取“气行则血行”之意;再配地黄、当归、白芍、丹皮以滋养营血、养血祛瘀而无耗血之弊。配用玉女煎养胃阴、清胃热;麦冬、石斛养阴以护胃络,并制枳壳、合欢皮理气之燥热之性;生石膏甘寒质重,独入阳明,清泄胃中有余之瘀热;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仙鹤草清中安络止血,止血不留瘀;谷麦芽消食健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融和血、祛瘀、泄热、益气、滋阴、养血、行气、安络等法为一体,组方合理,故收效良好。三诊瘀热几已除尽,转投轻清灵动的益气和血养阴护胃之品以收全功。
[1]田代华,刘更生整理.灵枢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8.
[2]王清任. 医林改错[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
刘晓(1989-),女,汉族,中医内科学专业,医学硕士,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脾胃病。E-mail:317818170@qq.com
时乐(1981-),男,汉族,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医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脾胃病。E-mail:shi-le2003@163.com
指导老师:单兆伟(1940-),男,汉族,主任中医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脾胃病。E-mail:jsszyyszw@hotmail.com
R249
A
1007-8517(2017)11-0084-02
2017-04-09 编辑:穆丽华)